荷花缸 · 摩崖題刻 | 杭州蕭山圣果寺
【圣果寺簡介】
杭州市蕭山區(qū)義橋鎮(zhèn)圣果寺在西山村,背山面溪,取佛經(jīng)中“圣成真果”意,故名。明萬歷《蕭山縣志》載:
“圣果寺,在靈峰山。
唐咸通九年(868)建,名靈峰萬壽院。
宋治平三年(1066)賜今額。
洪武二十八年(1395)毀,永樂元年(1403)重建?!?/p>
后經(jīng)清初和清同治年間(1862-18741)兩次重建。由于風雨侵襲、蟲豸蛀蝕,加之作過茶廠、倉庫等,至20世紀70年代幾近傾頹。80 年代初,村民發(fā)起修葺,2006年又作小修。
【建筑風格】
現(xiàn)有建筑四合院式,前廊后殿,山門鐫陽文"圣果寺”。后殿5間,牛腿,門窗基本完好,保持著清代建筑風格。
額匾“慧日慈云”,落款癸酉年(1993)復制,原匾毀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殿內(nèi)供觀音等佛像。右?guī)┓?,左廂廚房,整座寺院小巧玲瓏。
寺前原原有石梁橋橫跨山溪,1991年毀于山洪,今僅存石梁一塊置于寺前,上刻“觀音橋”,落款“道光四年(1824)小春月"等字。?
寺前原有和尚墳塔5座.內(nèi)置3大2小共5只荷花缸。有5位和尚圓寂于此。
20世紀60年代,塔毀,荷花缸散落民間,90年代找到2只,現(xiàn)在于寺內(nèi)。
荷花缸造型古樸,圖案優(yōu)美,神采飛動,釉彩如新,色澤鮮亮。民間保存如此完好的清代荷花缸,在蕭山尚不多見里。1998年,圣果寺列為蕭山市鄉(xiāng)鎮(zhèn)文物保護點。
【圣果寺的傳說】
圣果寺所在的西山村,舊有溪河與富春江相連。傳說古時候村前溪河中,從廬縣漂來一具觀音菩薩佛像,村民將其撈起,筑室供奉,此建筑即后來的圣果寺。
由于該觀音佛像來自水中,據(jù)說能“呼風喚雨”。舊時逢旱,將觀音佛像抬出去求雨,據(jù)說非常靈驗。抬前,須擇定日子,吃素3天。將佛身置于架子里,用扁柏扎牢,佛像一手掛一只葫蘆,一手握白色鵝毛扇。
抬時,前面蔽鑼打鼓,后面為迎雨隊伍,清一色男人,穿著清潔衣服,十分虔誠嚴肅。女人則在各村設(shè)壇焚香膜拜,迎接觀音菩薩到來。
迎雨行進路線為:從圣果寺出發(fā),大致經(jīng)石門村(自然村,下同)、朝陽沙、西河埭、羅墓坂、王家橋、田家、下洋橋、華家里等,再回到圣果寺。
【圣果寺的文物保護】
如果你爬過鳳凰山,應該會經(jīng)過,它就在將臺山與鳳凰山之間, 苕帚灣西面的山塢中,如今能看到三座大佛,石羅漢等多處古跡,以及“忠實”“鳳山”“躍云”等摩崖題刻,現(xiàn)為杭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很多人在鳳凰山上見過的“忠實”二字,就是宋高宗大筆一揮寫下的。
【圣果寺的文化傳承】
圣果寺及其周邊有眾多歷史遺跡,圣果寺周圍環(huán)境幽靜,群山環(huán)繞,山壁上有各種字體的壁刻,古老的文化氣息遍布四周,就是因為如此,圣果寺的佛學文化更加應該被傳承,我們在游歷的過程中看到了微紅科技的電子功德寶,里面的歷史介紹更加的詳細全面,也讓朝拜的信眾輕包上山,人們臉上的輕松愜意看起來是那么的真實,讓我們不由地感謝社會的穩(wěn)定與文化的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