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線性敘事與懸念
非線性敘事與懸念
在看小說,看電影、電視劇的時候,
有時候我經(jīng)常會看著看著,就產(chǎn)生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這種“令人恍然大悟”的感覺,實際上來源于,故事編造者在故事中使用的非線性敘事技巧。
假如我們把一件事分為三部分“起因-過程-結(jié)果”。
那么所謂的非線性敘事,就是把這個順序打亂再講述。
非線性單線敘事。(這條單線,可以是支線,也可以是主線。)
通常性的做法是將結(jié)果放在最前面。
1,比如我們可以先講結(jié)果,順序就變成了“結(jié)果-起因-過程-結(jié)果”
【很多電影和小說都使用了這個技巧,先拋出結(jié)果,營造懸念和期待感】
【然后在講述事情的起因,和過程,又重新連接到結(jié)果,這樣就給人一種“原來是這樣”的感覺】
【最典型的例子,例如諾蘭導演的“盜夢空間”?!?/p>
2,再比如我們可以“因果倒置”,順序就變成了“結(jié)果-過程-起因”
【這便是“倒敘”?!?/p>
【還是先拋出了結(jié)果,營造懸念和期待感?!?/p>
【最后再介紹事情的過程,最后是起因?!?/p>
【最典型的例子,例如寧浩導演,黃渤和徐崢等主演的電影“心花路放”中的第二條故事線?!?/p>
【當觀眾看到結(jié)尾,主角和他離婚的妻子相識的過程,也會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將過程放置到最前面的非線性敘事,目前我還沒看到過。
可能有,等我看到了再進行補充。
“非線性多線敘事”
相比較非線性單線敘事,非線性多線敘事的復雜程度更上一層樓。
它十分考驗編故事的人的水平。
用的好,可以在自己的故事中,不斷的拋出各種懸念吸引讀者看下去。
但如果一旦弄不好,可能就會讓觀眾看的云里霧里,不知所措。
所以這個技巧要慎重使用。(目前就我自己而言,暫時先不考慮使用這個技巧)
【例如寧浩導演的電影“瘋狂的石頭?!薄?/p>
【開頭一共講了四個小故事,如果按順序講述他們應該分別是:】
【四眼催賬,道哥一伙行竊,老包練車,謝曉盟撩妹,撞車】
【但在電影中的敘事卻是,謝曉盟撩妹,四眼催賬,道哥一伙行竊,撞車,老包練車】
【人們看到道哥一伙假扮搬家公司行竊,交警要查他們的證件,黃渤所飾演的角色打算從交警身后發(fā)動襲擊。】(觀眾期待會不會襲擊成功)
【這時不遠處卻忽然發(fā)生了一起撞車事件,成功轉(zhuǎn)移了交警的注意力?!浚ㄓ^眾疑惑,怎么了?發(fā)生什么了?)
【撞車這個結(jié)果就這樣被拋了出來,它是謝曉盟撩妹,四眼催賬,老包練車三件事情共同造成的結(jié)果?!?/p>
【隨后畫面一轉(zhuǎn),后面就展出了撞車的起因“老包練車時被“謝曉盟撩妹事件”從高空丟下的易拉罐砸到車,最后撞上了剛剛催賬回來的四眼的車?!?/p>
【這里就給人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p>
至于非線性敘事在網(wǎng)文中應用,目前我看到比較優(yōu)秀的作品是《十日終焉》
當作者拋出,為什么這么多角色都認識主角,他們之前和主角發(fā)生過的事情的時候,讀者便會經(jīng)常性的產(chǎn)生“恍然大悟”的感覺。(算是在整體上的非線性敘事。)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作品,例如zhttty寫過的《無限恐怖》,在描寫智斗橋段的時候,往往經(jīng)常會按照“經(jīng)過-結(jié)果-原因(揭露布局)”的方式描寫。
這種我總結(jié)歸納到了非線性敘事當中,但嚴格地定義的話,它并不算非線性敘事,只是將懸念留住直到最后才揭曉。
通過以上種種。
其實我們可以認識到,一旦開始使用非線性敘事,布置懸念便非常容易了。
但懸念的布置,不僅僅可以使用這種非線性敘事方式來布置。
它還可以通過作者故意隱藏,某種信息來布置。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上面所說的《無限恐怖》中的智斗橋段,作者故意隱藏了智者的計劃直到最后才揭曉。
既然講到懸念,那么不禁令人疑惑。
究竟怎么才算是一個合格的懸念呢?應該如何設置呢?
標準很簡單,就是人們在看到這個“故事片段”時會不會有繼續(xù)往下看的欲望。
(在某種程度上,懸念和期待感是同一種東西,都會讓讀者產(chǎn)生繼續(xù)看下去的欲望。)
(但也有不同,因為期待感分為兩種,一種是不確定性期待,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懸念,讀者并不知道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會好奇的看下去。)
(還有一種是確定性期待,讀者讀了前面的內(nèi)容后,知道接下來會發(fā)生“裝逼打臉”的情節(jié)。)
(為了讓前面鋪墊時積累的情緒釋放,讀者預知到讀下面的劇情會產(chǎn)生“爽”的感覺,所以會繼續(xù)往下讀。)
(目前網(wǎng)文中,我看到應用最多的是確定性期待,因為對于懸念這種東西,一般人確實不好把控,一旦寫不好,就容易變成謎語人。)
那么假如我想在自己的故事中使用懸念的技巧應該怎么做呢?
我認為這個構(gòu)思的過程應該是這樣的。
首先構(gòu)思完這個故事片段,然后再用上述“是否是合格的懸念”標準對其評判。
若是覺得不符合標準,便舍棄這個片段,重新構(gòu)思。
這樣一來,就能保證自己所寫的懸念總保持在合格線以上了。
這里給出幾個簡單合格的懸念例子。
1,一只膽大的老鼠趴在貓的蒲團上睡覺,而那只貓馬上就要回來了。
2,幾個人正圍著一張圓形桌子坐著打牌,而桌下的卻有一個即將爆炸的定時炸彈。
……
具體要設置什么懸念,還是要根據(jù)自己的故事情節(jié)來制定。
但目前我認為,目前如果我要這么做的話,最好還是使用非線性敘事,將結(jié)果放置到最前面的這種手法來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