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動機,才有了興趣:“動機”是因,“興趣”是果
牛頓420、有了動機,才有了興趣:“動機”是因,“興趣”是果
?
微積分體系幾百年前就建立起來了,為什么我們現(xiàn)在學習它仍存在困難?——網(wǎng)友提問
…微、分、微分:見《牛頓321~336》…
…積、分、積分:見《牛頓337~405》…
…微積分:見《牛頓407》…
…體、系、體系:見《歐幾里得27》…
(…《歐幾里得》:小說名…)
?
…學、習、學習:見《牛頓160》…
?
…

Yuhang Liu(4251人贊同了該回答,編輯于2020-12-19 22:18):…
評論(231):…
林新迪(2020-12-19,4贊):
國內(nèi)的微積分的課本是以數(shù)列極限為起點來定義函數(shù)的連續(xù)性,導數(shù),再用黎曼積分來講述微積分。課本是用19世紀以柯西為代表發(fā)展的數(shù)學分析來講述十七世紀發(fā)明的方法。
…數(shù)列:見《牛頓210~213》…
…極、限、極限:見《牛頓202~321》…
…定、義、定義:見《歐幾里得28》…
…函、數(shù)、函數(shù):見《歐幾里得52》…
…連、續(xù)、連續(xù):見《歐幾里得44》…
…性:1.物質(zhì)所具有的性能;物質(zhì)因含有某種成分而產(chǎn)生的性質(zhì):黏~。彈~。藥~。堿~。油~。2.后綴,加在名詞、動詞或形容詞之后構(gòu)成抽象名詞或?qū)傩栽~,表示事物的某種性質(zhì)或性能:黨~。紀律~。創(chuàng)造~。適應~。優(yōu)越~。普遍~。先天~。流行~…見《歐幾里得10》…
…導、數(shù)、導數(shù):見《牛頓288~294》…
?
…發(fā)、展、發(fā)展:見《伽利略21》…
(…《伽利略》:小說名…)
?
…數(shù)、學、數(shù)學:見《歐幾里得49》…
…分、析、分析:見《歐幾里得36》…
…發(fā)、明、發(fā)明:見《牛頓84》…
…方、法、方法:見《歐幾里得2、3》…
如果拋開數(shù)學定義,用具體的應用例子來講積分和微分的計算方法,背一些公式,學會求導求積分會簡單許多。
…具、體、具體:見《牛頓123》…
…應、用、應用:見《歐幾里得181》…
…計、算、計算:見《歐幾里得157》…
…公:見《歐幾里得1》…
…式、公式:見《歐幾里得132》…
…簡、單、簡單:見《伽利略13》…
?
Yuhang Liu(作者)回復?林新迪(2020-12-19,2贊):美國微積分教材就是這樣
梔(zhī)貍(lí)?回復?Yuhang Liu(作者)(2020-12-19):請問是美國的哪本教材?
波拿巴拿破侖回復 梔貍(2020-12-22):托馬斯微積分吧,雖然也不是全是例子。
我記得70年代及之前的中國部分大學微積分教材也講了一些實例,有興趣可以去孔夫子舊書網(wǎng)淘兩本看看。
梔貍?回復 波拿巴拿破侖(2020-12-22):好的好的



大師姐(2021-01-07,2贊):
前面說的挺好的,主要就是教材上知識的邏輯順序和認知過程的順序不同,造成學習的人覺得很枯燥,這個《惰者集》中有提到類似觀點,關(guān)注教育的數(shù)學家們也早早留意到了這個問題。
…知、識、知識:見《歐幾里得5、6》…
…邏、輯、邏輯:見《歐幾里得5》…
…順、序、順序:見《牛頓210》…
…認、知、認知:見《歐幾里得105》…
…過、程、過程:見《歐幾里得194》…
?
…觀、點、觀點:見《歐幾里得50、51》…
…教、育、教育:見《牛頓85》…
…家:掌握某種專門學識或從事某種專門活動的人:?!?。畫~。政治~??茖W~。藝術(shù)~。社會活動~…見《歐幾里得92》…
?
最后幾句討論普通人和偉人的差別在智商、境界和動機,這個結(jié)論就太淺薄,打擊面也太廣。
…動、機、動機:見《牛頓270》…
…結(jié)、論、結(jié)論:見《歐幾里得66》…
?
知乎對智識的崇拜總帶著強烈的驕傲和自卑,不如淡定些。
?
啊啵茨(cí)的餓佛鴿(2020-12-23,2贊):深感贊同!
大一學高等代數(shù),簡直覺得這是無趣又無用的課,草草刷題考過完事。
然后大二又重新翻了一遍書…
?
坐標系(2020-12-21,2贊):之前一直以為是興趣,看完題主的回答,動機才是最主要的。
…興、趣、興趣:見《牛頓110》…
(“有了動機,才有了興趣。”現(xiàn)代學者說。
…
“‘動機’是因,‘興趣’是果?!爆F(xiàn)代學者最后說。)
?
塵世里的小書生(2020-12-23):確實 目的不同 驅(qū)動力不同
…目、的、目的:見《歐幾里得195》…
?
知乎用戶(2020-12-20):終究是實踐的需要推動認識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
…實、踐、實踐:見《歐幾里得11》…
…認、識、認識:見《歐幾里得51》…

“這些流數(shù)到底是什么?
逐漸消失的增量的速度有多么大?
這些相同的逐漸消失的增量是什么?
他們既不是有限的量,也不是無窮小的量,更不是0。
難道我們不能把它們稱為消逝的量的鬼魂嗎?
錯誤也許能產(chǎn)生真理,但是決不會產(chǎn)生科學。
——貝克萊主教
請看下集《牛頓421、現(xiàn)在看到的教科書,已經(jīng)遠遠偏離了微積分最初的樣子》”
若不知曉歷史,便看不清未來
歡迎關(guān)注嗶哩號“中國崛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