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地方,是身體自帶的水龍頭,打開之后,能祛濕氣
大家好,我是劉醫(yī)生。
身上這個地方,是身體自帶的水龍頭,打開之后,能祛濕氣,今天劉醫(yī)生就分享給你。

這個地方就是復溜穴,在腳踝內(nèi)側(cè),踝骨尖上2寸。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可以讓我們身上水濕,從這里悄悄的溜走。我們平時需要保持這個地方的溫暖,也可以經(jīng)常揉一揉,會有一種酸脹感。有泡腳習慣的朋友,也可以加水多一點,讓熱水浴過復溜。

俗話說,濕氣在,百病害,濕氣除,百病無,我們平常也應該注意飲食,少吃生冷肥膩的食物,不然會損傷我們的脾胃正氣,平常也可以加強運動,增強身上水濕的蒸發(fā)。

但有的人會說,醫(yī)生,我已經(jīng)很少吃生冷的東西了,平常特別注意養(yǎng)生,但是總是覺得自己身上濕氣很重,身體懶懶的不想動,吃東西也吃不下,大便還溏稀不成形。

那其實這個時候,可能就是脾胃虛弱導致的水濕了,我們單純的去燥濕化濕,只是治標不治本。脾胃虛弱一天,水濕就加重一天,是需要我們在化濕燥濕的同時,來健運脾胃的。除了可以通過穴位按摩的手法,我們也可以參考一些中成藥,比如參苓白術(shù)散,香砂六君丸,二陳丸等等。

如果是大便經(jīng)常溏稀不成形,舌頭伸出來,不僅齒痕明顯,舌頭也非常的濕潤,感覺伸出來一會,就要滴水一樣,這個時候,就是脾虛濕盛了,我們可以參考參苓白術(shù)散。

如果你經(jīng)常覺得肚子脹,很容易打嗝,反酸,肚子里面總是有一股氣,舌苔又厚又干,解大便的時候,還特別不通暢,大便像膠水一樣,容易粘在馬桶上,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參考香砂六君丸了。

如果你總是覺得嗓子有很多痰,感覺胸口悶得慌,很容易惡心,頭暈,吃不下東西,舌苔特別的厚,這個時候可能就需要化痰理氣了,我們可以參考二陳丸。

以上就是劉醫(yī)生分享的一些調(diào)理小方法,大家有不清楚的,也可以在評論區(qū)留言討論,我有時間就會回復大家。
我是劉醫(yī)生,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