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唱片設計收藏展(唱片廣告篇)【第6期】

唱片設計作為一部音樂作品的視覺方向標,不僅肩負以視覺表達音樂本質(zhì)的責任,其實也代表著一種獨立的藝術(shù)形式,也是音樂人、設計師和藝術(shù)家的交流媒介。如今,數(shù)字化音樂不斷發(fā)展,網(wǎng)絡音樂逐步取代碟片專輯,實體唱片的發(fā)售變得尤為艱難,在這樣一個時代,我覺得實體唱片及周邊產(chǎn)品的設計魅力有必要被我們重新發(fā)現(xiàn)和認識。?
有多少朋友最開始買磁帶買CD是因為一個愛不釋手的封面呢,反正我小時候經(jīng)常這么干,不知道里面的歌好不好聽,就選擇封面最好看的那個,所謂封面黨就是這么來的吧。不過長大后,在音樂媒體、唱片公司工作多年,做了一些歌手的唱片之后,才真正理解唱片設計背后隱藏的那些心血和情感。而唱片海報的設計同樣如此,當年為了配合實體唱片發(fā)行,唱片公司會推出一定數(shù)量的專輯海報和宣傳廣告,在各大音像店、媒體進行展示和宣傳,它們同樣是記錄一張專輯誕生的組成部分,也是唱片工業(yè)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
有沒有小伙伴和我一樣,當年放學后在音像店門口徘徊不前,幻想偷偷撕下一張海報歸為己有,然后開心地貼在床頭,那種小小的滿足和竊喜,至今都記憶猶新。所以說,流行音樂并不只是一碟十曲,而是一個時代文化的縮影,包含封面設計、服裝造型、文字企劃、視覺MV、以及個體的青春的回憶.......所有這些因素的結(jié)合,才得以完美的勾勒出一個時代的潮流音樂印記。?


伍佰《白鴿》
發(fā)行時間:1999年11月4日
唱片公司:滾石
《白鴿》是伍佰1999年11月4日由滾石唱片發(fā)行的專輯。主打歌《白鴿》是伍佰寫給臺灣的歌,其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于伍佰在臺灣的生活,他將自己在生活中所看到的困境融入到歌曲中,也告訴大家雖然在困境中但也要抱有希望。并且在1999年6月5日在臺中市廣三SOGO槍擊案發(fā)生后,伍佰應傷者家屬要求,以這首歌為受傷的莊嘉慧加油打氣,也希望能對她的康復有所幫助。


蘇慧倫《失戀萬歲》
發(fā)行時間:1998年1月1日
唱片公司:滾石
《失戀萬歲》是中國臺灣歌手蘇慧倫的一張新歌加精選集。發(fā)行于1998年1月1日,匯集了蘇慧倫之前發(fā)行的五張專輯中的精選曲目,還加入了兩首新歌。并力邀歌壇新天后莫文蔚合唱。兩人在音樂與造型上皆有自我風格的呈現(xiàn),而新音樂的類型兩人卻頗為相似,表達出“失戀萬歲”中兩個女性人物的心情。


《Visual Diary》是千禧年人氣王陳冠希于2001年5月10日發(fā)行的第2張個人專輯,共收錄11首歌曲。首批特別限量版更附送“Edison 64頁日本生活寫真集”!


《Live For Today》是陳奕迅于2003年7月22日發(fā)行的音樂專輯,共收錄11首歌曲,由陳奕迅擔任制作人。為了籌備該專輯,陳奕迅特別找來陶喆、Eric Kwok及梁翹柏等音樂人為專輯創(chuàng)作了11首歌曲。2004年,該專輯獲得第4屆音樂風云榜年度粵語最佳專輯獎。


《風箏》是孫燕姿于2001年7月12日發(fā)行的音樂專輯,共收錄10首歌曲,由李偲菘、李偉菘、包小柏等擔任制作人。2002年,該專輯入圍第13屆臺灣金曲獎最佳流行音樂演唱專輯獎。


《中國火Ⅱ》是魔巖唱片發(fā)行的搖滾專輯,共收錄10首歌曲,收錄了地下嬰兒、竇唯、鐵風箏、張楚、方科、王勇、超載等歌手和樂隊的歌曲。是中國搖滾歷史上很重要的一張合輯。


AT17在2003年10月推出了第二張音樂專輯《Kiss Kiss Kiss》,收錄了包括《女扮男生》、《三分鐘后》等在內(nèi)的11首歌曲;同年12月,AT17獲得“第26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最有前途組合銅獎。

未完待續(xù),下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