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飲茶二三事(五)

五、明清時期。
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元朝,在存續(xù)了98年之后宣告滅亡。在此之后大明朝建立。
明朝在貢茶的選擇上依舊是以武夷山區(qū)為主,工藝上也更多地沿襲了唐宋團茶舊法。但是此時的民間,散茶卻成為了人們消費的主流。
明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下詔廢團興散,這種做法完全顛覆了唐宋時期的觀念,為后世茶葉的發(fā)展鋪平了道路。
瀹泡法源于唐代,在《茶經(jīng)》里面便有蹤跡可尋。而宋代的點茶,省略去調膏、擊拂的步驟,就形成了末茶的沖泡法。一直到明代,散茶取代了末茶,最終形成了甌盞的撮泡法。再到清代,甌盞撮泡發(fā)展為蓋碗沖泡(不同于今)。
只不過在明代中后期以前,散茶煮飲或散茶碾碎后點茶還是占據(jù)主流;而明中后期以后,沸水直接沖瀹散茶的方式才逐漸成為主流。
明代開始各大茶類也百花齊放。僅就綠茶而言,蒸青、曬青、炒青、烘青四種現(xiàn)代殺青工藝俱都存在。白茶發(fā)展至此,也備受文人青睞。紅茶于明末緣起自武夷山桐木關,影響著八閩周邊與全國的紅茶興起。
明代的時候,綠茶名品迭起。虎丘茶、天池茶、松蘿茶、羅岕茶相繼出現(xiàn)。多提一句:虎丘、天池兩款明代佳茗,如今我們已無緣得見了,它們早已消失在歷史之中。不過從如今的休寧松蘿和六安瓜片里,我們還可以隱約看到虎丘茶的影子。
明末天災橫行,人禍不斷。明朝滅亡,清朝建立。
而清代的茶幾乎延續(xù)了明代的成果,時代界限并不明晰。此時也是綠茶品種繁多、紅茶遍地開花、黃茶趨于成熟、烏龍茶品類誕生,白茶、黑茶、花茶的產量空前增長。而且與明代文人過于注重內心感受不同,清代的文人不過于推崇某一款茶,恰能說明茶已是尋常物了。
清代是滿族統(tǒng)治,依舊沿襲了少數(shù)民族喜歡飲用邊銷茶的特點。在雍正將普洱列為貢茶之后,普洱茶就改旗易幟了,從粗老的茶葉變?yōu)榱司毜牟柩?,不過此時的普洱貢茶還是屬于炒青綠茶的范疇。而普通百姓所飲用的是輕微發(fā)酵的粗茶,稱之為改造茶(可以說是普洱熟茶的前身)。
我們熟知的綠茶里的碧螺春、六安茶便踴躍在此時;紅茶里的閩紅、英紅、湖紅等皆出自清中后期,以供外銷(茶葉輸入英國造成貿易逆差,引發(fā)鴉片戰(zhàn)爭);白茶由于清末紅茶出口困難,而得以嶄露頭角占據(jù)大量海外市場;烏龍茶也在此時緣起;黑茶的品類也逐漸豐富,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