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39年,47歲的范仲淹見到了年僅12歲的雛妓甄金蓮,
公元1039年,47歲的范仲淹見到了年僅12歲的雛妓甄金蓮,傾心不已。身邊好友都勸范仲淹把甄金蓮收為妾室,卻遭到了他的嚴(yán)辭拒絕。 三年后,他納甄金蓮為妾時,不但沒被罵反而被傳為一時佳話。
范仲淹先祖范履冰曾在唐朝一度做到宰相,世代住在邠州城。
高祖范隋,唐懿宗時任麗水縣丞,后來逢中原亂起,定居在吳縣。
五代時,曾祖和祖父均在吳越做官,父親范墉先在吳越為官,在宋朝建國后,又追隨吳越王歸降大宋,在宋做官。
但其幼年喪父,母親謝氏貧困潦倒,獨自一人無法養(yǎng)大孩子。最終選擇帶著兩歲的孩子,為生活嫁給朱文翰,范仲淹也隨之改名換姓,成了朱說。
朱文翰是淄州長山人,范仲淹四歲時又隨繼父遷至長山,之后在醴泉寺日夜苦讀。
家庭貧困就想辦法節(jié)衣縮食,一碗粥煮熟固定切塊,每頓吃一點,徜徉在浩瀚的書海里,也不覺得環(huán)境困苦。
直至公元1011年,即大中祥符四年,范仲淹被母親告知了身世,痛哭一番后,拜別母親前往南都應(yīng)天府求學(xué)。
數(shù)年寒窗苦讀,范仲淹學(xué)識已通達(dá),超過同院學(xué)子,4年后,進(jìn)士及第,乙科榜上有名,一朝飛黃騰達(dá),任廣德軍司理參軍,掌管訟獄等,居九品。
這期間一直以“朱說”之名與人相交,直到母親病逝,范仲淹辭官守孝結(jié)束,他才歸宗復(fù)姓,重為“范仲淹”,觀此事,孝心可見一斑。
但范仲淹報國有門,功名在握,生活中卻十分不幸。幼年喪父,今又喪母。
娶妻李氏,李氏有才有貌。兩人本青梅竹馬,日子過得幸福美滿。
或許是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苦心志,勞筋骨。兩人成親幾年不到,李氏也一病不起,撒手人寰。
范仲淹經(jīng)歷此痛,又過了幾年,才娶了自家的女仆張氏。
當(dāng)時環(huán)境,為官娶一仆從,不可謂不冒險,很容易遭來同朝為官者的恥笑。但范仲淹就像自己詩詞里一般灑脫,根本不在乎。
張氏為人厚道能干,將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條,還為范仲淹生了兩個兒子。
如果誒子這樣過下去倒也不錯,但麻繩專挑細(xì)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一家的平淡生活又被病痛打破了---張氏病重。
遭遇接連不斷的打擊,時任饒州知州范仲淹有些郁郁,應(yīng)朋友相邀出門散心。
地點選在花樓,飲酒賞曲。正痛飲處,發(fā)現(xiàn)一名歌妓,貌似桃李,顧盼生輝。
叫來一問,落落大方,自言名甄金蓮,年僅12歲,因父母雙亡,被親人賣至花樓,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這正落到了范仲淹的喜愛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