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宋夏金元明清國號名稱及來源梳理兼論明朝正式國號是否有“大”字
? ? ??國號前加“大”字,古已有之,然大多都為亂世中小國割據政權。具有影響力的大國在官方層面上確定下來,始于遼,遼朝的漢文國號即為“大遼”。至于其間遼朝國號從契丹到大遼,再到大契丹、大遼的演變,于此暫不贅述。
《遼史》:太宗大同元年二月丁巳朔,“建國號大遼”。
? ? ? ?宋朝的國號來源天文分野。宋的天文分野歸在心宿。這決定了宋朝開火德運德,從仁宗開始宋朝皇帝畫像的衣服都是紅色的,實際上就是火德的一種體現。而宋州是古地名,宋和天文分野相對應,也就是心。按《漢書》的理論,古地名用在國號上,一般都是和五德終始說和天文分野有一定關系,比如曹魏的魏國號。而在整個中國后段史中和天文分野相關的國號只有宋朝的宋。
? ? ? ?北宋建立后,為在外交層面與遼對等,故也在國號前加“大”字,
《宋太祖即位赦天下制》言:“昔湯武革命,發(fā)大號以順人。漢唐開基,因始封而建國。宜國號大宋?!?/p>
此為中原王朝正式在國號前加“大”的開端。
? ? ? ?同樣,西夏的國號亦為:大夏、夏國、大白高國、白高大夏國等,而國名則為:白高國大。??
? ? ? ?此后,北方金朝國號亦稱“大金”。
《金史》卷2《太祖阿骨打紀》:“即皇帝位,上曰:‘遼以鑌鐵為號,取其堅也。鑌鐵雖堅,終亦變壞,惟金不變不壞。金之色白,完顏部色尚白?!谑菄柎蠼?,改元收國?!?/p>
至于“金”字的來源,《金史》中說法不一?!督鹗贰ぬ姘⒐谴蚣o》:“鑌鐵雖堅,終亦變壞,惟金不變不壞。金之色白,完顏部色尚白?!?,《金史·地理志》:“上京路,即海古之地,金之舊土也。國言金曰按出虎,以按出虎水源于此,故名金源,建國之號蓋取諸此?!?/p>
? ? ? ?至元朝,眾所周知,取《易》“大哉乾元”之意,定國號“大元”。
元《國朝文類》卷9《建國號詔》:“可建國號曰大元,蓋取易經乾元之義?!?/p>
? ? ? ?至明朝,明朝國號來源,我比較贊同的是說法是,同樣來源于《易經》。《易》:“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的下一句便是“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從此中取“大明”二字,以示明王朝順天乘運,與元朝的承接關系。朱元璋《登極詔》曰:“朕惟中國之君,自宋運既終,天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傳及子孫百有余年,今運亦終?!奔又浼次缓蠹粗司幮蕖对贰?,可見朱元璋是承認元朝的正統(tǒng)性的。另,應昌大捷后,朱元璋為了“統(tǒng)戰(zhàn)”,連“朕本農家,樂生于有元之世”這種話都說了,那么其國號于“大哉乾元”之后取“大明終始”一句,當不足為奇。
《明史紀事本末》卷14《開國規(guī)模》載:“太祖洪武元年春正月壬申朔,四日乙亥,上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建元洪武。遂詣太廟,追尊四代祖考?!?/p>
? ? ? ?清朝的國號來源,目前中外學界暫無定論,出自何種語言亦無定論。不過我個人比較贊同出自《管子·內業(yè)》篇“鑒于大清,視于大明”之說,以示自己承襲自明的正統(tǒng)地位。但無論如何,其正式國號為“大清”卻并無爭議。無論是早期《明季北略》還是近代以來與列強簽訂諸多條約,均不難見到“大清”之號。
關于明朝國號是否有“大”字,不同的史料中記載有所出入。如《明史》中記載
“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號曰明,建元洪武?!?/p>
而《明太祖實錄》則記載:
“洪武元年正月乙亥,上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
清人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卷14《開國規(guī)?!份d:
“太祖洪武元年春正月壬申朔,四日乙亥,上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建元洪武。遂詣太廟,追尊四代祖考?!?/p>
同時,明人自己的本子,也記載國號為“大明”
明崇禎六年刻本《無夢園初集34卷》《郊天頌》:“臣稽洪武元年正月四日設壇鐘山之陽,昭告上帝、皇祗,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建元洪武。”
? ? ? ?可見,除《明史》外,無論是明朝官方記載還是民間記載,亦或是清人記載,明朝正式國號均為“大明”。那么,《明史》中之所以要去“大”字。要么是修書時,落抄一字。要么是清朝出于意識形態(tài)原因,故意去“大”,僅稱“明”以貶之。再加上清朝修書,有亂改人名的前科。故而在有《明實錄》遺存,且有《明史紀事本末》、《無夢園初集》為輔證的情況下,還是以《明實錄》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