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球甩出去,為什么能自己滾上來?

溜溜球與小彈珠、四驅(qū)賽車并稱為童年三大寶物,
但是從小到大從來沒想明白溜溜球下去以后是怎么上來的
本著排除萬難也要答疑解惑的精神
我們今天把目光對準了悠悠球
看看這個困擾了數(shù)十年的究極難題

1

Q:溜溜球甩出去,為什么能自己滾上來?
by?小林桔子
溜溜球,又稱悠悠球,是一項花式紛繁、極具觀賞性的手上技巧運動。據(jù)傳起源于菲律賓狩獵民族在狩獵和戰(zhàn)斗所使用的武器——繩子前端懸掛著重物,并且Yo-Yo在菲律賓的土語塔加路語中是“回來”或“去回來”的意思。那么,溜溜球在甩出去之后是如何回來的呢?

如圖所示,傳統(tǒng)的溜溜球中單股繩直接系在輪軸上,將溜溜球的輪軸和輪盤看作一個剛體,在溜溜球被向下甩出的過程中,在重力和人給予的初始沖量的作用下向下運動,同時由于重力和繩子對其的力矩作用開始轉(zhuǎn)動,重力勢能逐漸轉(zhuǎn)換成平動動能和轉(zhuǎn)動動能,隨著重力勢能的減少,下落的速度越來越快,轉(zhuǎn)動的速度也越來越快。當細繩全部展開后,下落速度和轉(zhuǎn)動速度達到最大值,這時原來的重力勢能完全轉(zhuǎn)化為平動動能和轉(zhuǎn)動動能。

由于轉(zhuǎn)動慣性的作用,在最低點時溜溜球還會繼續(xù)旋轉(zhuǎn),但此時細繩已經(jīng)全部展開,溜溜球已不可能繼續(xù)往下走,由于細繩與輪軸是固連的,繼續(xù)旋轉(zhuǎn)就會從另一個方向開始纏繞細繩,開始爬升,即所謂的“自己滾上來”。但由于細繩不是完全彈性體,在溜溜球轉(zhuǎn)向的過程中平動動能有所損失,在向上運動時不會回到初始位置,因此需要在初始時將悠悠球“甩”出去或在最低點時迅速提一下細繩以補充能量損失。
為了使溜溜球在最低點處懸停足夠長的時間來完成一些高難度動作,發(fā)展了一系列現(xiàn)代化溜溜球——軸承型、離合型溜溜球等。其原理與圖中的現(xiàn)代溜溜球基本一致,細繩與輪軸沒有直接固連,在最低點時輪軸能夠繼續(xù)克服細繩對其的摩檫力旋轉(zhuǎn)而不纏繞細繩。為了使溜溜球滾上來,有時需要提一下細繩,使得輪軸與細繩接觸的地方壓力增大,對應(yīng)摩檫力增大,大于靜摩擦力時即會使細繩開始纏繞輪軸,進而開始爬升,回到玩家手中。
與麥克斯韋滾擺類似,不考慮空氣阻力和細繩在下落及懸停時對輪軸的摩檫力,并且細繩是完全彈性的在無阻力情況下,自由釋放的溜溜球會每次都會到原來的高度。
補番推薦:《超速YO-YO》;《火力少年王》——想當年小編還是手握火鳳萌新呢!
參考:溜溜球的力學原理 https://wenku.baidu.com/view/8758da26dd36a32d737581eb.html?sxts=1553134842089
By 勿用

2

Q:為什么搖汽水后可樂會噴出來,明明是只要氣漏完,瓶內(nèi)氣壓就恢復(fù)平衡了,而且水是在氣體的下面的。
by cmd
幾乎所有的果汁飲料都會寫著“喝前請搖勻!”,那為什么可樂瓶上不這么寫呢?當然是因為它會噴出來啦,是的,你沒看錯,就是噴出來,像這樣——

作為一名資深死肥宅,不管是櫻桃味的還是胡椒味的,聽裝的還是罐裝的,藍瓶的還是白瓶的,嗯,假裝都喝過。。針對提問者的疑問,在此說明一下可樂會噴出來的兩個關(guān)鍵點——氣壓平衡和水氣分布。
汽水搖一搖后,氣體從液體中逸出,彌散在可樂瓶極小的氣體空間內(nèi),氣壓很大,打開瓶子的瞬間,氣體跑出瓶口,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瓶內(nèi)氣壓會即刻回復(fù)平衡,可樂就不會噴出來了。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氣體在在搖一搖后并沒有立刻全部完成水氣分離,部分氣體分子依然在不斷地從液體逸出,同時還有部分聚集的較大氣體分子附著在瓶壁上,搖一搖后立刻開瓶的瞬間,這些氣體分子會附著液體一起噴出,當然其中還隱含著氣體分子逐漸增大的熱力學過程。為了防止可樂噴出,可以在搖一搖后靜置一段時間,然后緩慢打開放氣,或敲一敲可樂罐,使罐壁的氣泡運動到液體上方再打開,當然最好的辦法當然是不去搖可樂瓶啦!
最后問題來了,到底是搖可樂噴汽水呢,還是搖汽水噴可樂呢?
By 勿用

3

Q:早上刷牙的時候發(fā)現(xiàn),牙膏滴在洗漱池的斜面上,牙膏周圍形成一個環(huán)狀的區(qū)域,似乎對水產(chǎn)生了排斥力,水無法流進這個區(qū)域。請問這是因為表面張力嗎?
by?noname

我們首先了解一下接觸角的概念。問題所描述的情形可以用上圖簡單表示,在這樣一個氣、液、固三相交界的體系中,有三種界面張力在相互作用。不難理解,σ氣,固傾向于使液滴鋪展開,σ液,固 傾向于使液滴收縮,在圖示潤濕(θ<90°)的情況下,σ氣,液 傾向于使液滴收縮。接觸角定義為σ液,固 和σ氣,液 之間的夾角。簡單的力學分析可得:

我們?nèi)粘S玫难栏嘁话愣己斜砻婊钚詣ㄈ绲龋?。這個名詞是不是很耳熟?沒錯,在之前關(guān)于“洗頭搓不出泡沫”的問答中已經(jīng)說過,表面活性劑進入水中會迅速聚集于界面,親水基指向水相,疏水基指向氣相,使表面張力急劇下降并趨于恒定。
回到問題本身,在牙膏沫周圍的水中,由于表面活性劑的加入,其表面張力減小,根據(jù)前面關(guān)于接觸角的分析,其收縮作用減弱,更傾向于在固體表面鋪展開來,即接觸角θ減小,所以看上去比遠離牙膏沫的水面要更低洼。
By Major Tom

4

Q:為什么隧道里收不到手機信號呢?
by 匿名
手機是用微波通信的,我國手機通信的頻率范圍在825 MHz~2655 MHz之間(從2G到4G,頻率逐漸變高),這對應(yīng)于的波長大約在0.11 m~0.36 m之間,所以也叫分米波。
微波是電磁波的一種。當微波遇到障礙物時,有兩種辦法通過,一種是直接穿透,但是微波的能量太低了,穿透性很差;而電磁波有衍射現(xiàn)象,所以,另一種辦法是繞過障礙物傳播,但是微波的波長比較短,所以繞射的能力也比較弱。到這里,這個問題就好解釋了,因為微波不僅無法穿透隧道壁,也無法通過繞射進入到隧道,因此在隧道里面就收不到手機信號了。
另外,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沒有,坐地鐵的時候,在地下那么深的隧道信號還能滿格。這是因為地鐵里面有分布式基站和泄露電纜用于保障通信。

By?重光

5

Q:為什么紅色光和綠色光混在一起可以看到黃色光,而鋼琴上的do和mi一起按下去卻聽不出re來?
by?人類真奇怪
這就要從人類的視網(wǎng)膜說起了。人類的視網(wǎng)膜上的有視桿細胞和視錐細胞,其中視錐細胞用于感知強光和負責色覺,視錐細胞有L、M、S型有三種,分別對紅色(Long,長波)、綠色(Medium,中波)、藍色(Short,短波)敏感,見下圖:

正是因為有這三種細胞的存在,紅、綠、藍才成了我們?nèi)祟惖娜?,要注意的是,紅、綠、藍之所以是三原色,不是因為物理原因,而是生理原因,比如鳥類有四種感知波長的細胞,如果它也是像人類一樣感知色彩的話,那它的原色是四種。
紅色光和綠色光混合可以看到黃色光,那是因為這種混合產(chǎn)生的復(fù)色光對視錐細胞的刺激和黃色的單色光對視錐細胞的刺激等效,但實際上兩者本質(zhì)上是不同的,只是因為人眼的特性,才使得二者看起來一樣。黃色的復(fù)色光和黃色的單色光的光譜是不一樣的。
鋼琴上的do和mi一起按下去卻聽不出re,那是因為do和mi的音混合后和單純re的音不等效,人耳是可以分辨出來的。
By 重光

6

Q:請問衛(wèi)生間里常見的按壓開關(guān)(就是按壓一下出水,過一段時間自動斷水那種)是什么原理?還有,為什么有些這樣的開關(guān)按下不出水,彈起來之后才出水?出水水量又靠什么來控制?(能畫張圖詳細解釋最好)
by?飲茶稽
根據(jù)題者描述,應(yīng)該指的是按壓式自動延時水龍頭,其優(yōu)點是自動斷水,防止使用過后忘關(guān),節(jié)約用水;同時每次洗手只需要按壓一次水龍頭即可,避免洗干凈手之后再去關(guān)水龍頭的二次污染;在公共衛(wèi)生間等人流量較大的地方使用是很好的選擇。
由于其構(gòu)造可能屬于商業(yè)機密,同時沒有拆卸這種水龍頭的經(jīng)驗,筆者盡量找到了一張可以部分說明水龍頭如何實現(xiàn)按壓出水和延時斷水兩個功能的不那么常見的結(jié)構(gòu)圖:

按壓出水的實現(xiàn)主要由與9號壓桿聯(lián)動的部件完成,其下壓過程中使得2號彈簧壓縮,18號擋板左移,同時17號部件下移,水流順利流出,紅線為水流經(jīng)過路線,水流大小由按壓力度大小決定的擋板與17號部件開口的大小來影響。
延時斷水主要由2號彈簧完成,當壓力卸掉之后,2號彈簧伸展,使得18號擋板右移同時17號部件上移,關(guān)閉水流,其延時時長主要由2號彈簧的彈性系數(shù)決定。上圖只是簡單給出可以實現(xiàn)按壓出水和延時斷水的一種方式,并不是所有的水龍頭開關(guān)都是這種。
至于為什么有些這樣的開關(guān)按下不出水,彈起來之后才出水?可能與水龍頭實際的結(jié)構(gòu)有關(guān),或者它被熊孩紙玩壞了。。
參考:《節(jié)能水龍頭設(shè)計》https://wenku.baidu.com/view/cf59440a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79.html?rec_flag=default&sxts=1553185779899
By 勿用

7

Q:冰加熱會變成水,水加熱會變成水蒸氣。金屬加熱會變成液體,金屬液體繼續(xù)加熱會變成金屬蒸汽嗎?金屬分子長什么樣,想想是不是很期待呀!
by 楊東才
金屬液體繼續(xù)加熱會變成“金屬蒸汽”。本質(zhì)上講,物質(zhì)三態(tài)的簡單分類只與其組成分子間的間距有關(guān),當分子間距足夠大時處于氣態(tài),足夠小時處于固態(tài),介于兩者之間為液態(tài),同時對應(yīng)于不同的物理特性。由于分子熱運動,在非絕對零度的條件下,金屬表面總會有極少的原子發(fā)生擴散運動。
和水蒸氣一樣,我們不能宏觀直接觀察到“金屬蒸汽”,只有當其聚集在一起或體現(xiàn)某些作用時,我們才能體會到“金屬蒸汽”的確實存在。比如實驗中化學氣相輸運(CVD)實驗中含金屬元素材料的合成,磁控濺射實驗中金屬離子的定向傳輸,汞燈、鈉燈等等。
從微觀角度角度看金屬原子就顯得更加直觀和有趣了,比如利用球差電子顯微鏡直接觀察原子排列,利用原子力顯微鏡(AFM)觀察或控制單個原子等等。
金屬分子長什么樣,想想是不是很期待呀!——期待的話,就來學物理吧,少年!
By 勿用

本期答題團隊

物理所? ?重光、Major Tom、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