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體格生長常用指標(biāo)
體格生長常用指標(biāo)
常用的形態(tài)指標(biāo):身高、坐高、頭圍、胸圍、上臂圍、(體重與身高最重要)
一、體重
WHO ?男嬰3.3kg ?女嬰3.2kg
生理性體重下降:生后1周內(nèi)由于攝入不足、胎糞排出、水分丟失的原因,可出現(xiàn)生理性體重下降,下降范圍為3%~9%,7~10天恢復(fù)至出生體重
生后3~4個月:出生時的2倍
12月齡時:出生時的3倍
體重:半歲以前(1~6個月):出生時體重+月齡×0.7
??????半歲以后(6~12個月):體重=6+月齡×0.5
??????2~12歲=年齡×2+8
測量方法:1、臥位:嬰兒 ?2、坐位:1~3歲 幼兒
3、立位:3歲以上 ?4、母抱測量
晨起空腹、排尿、脫衣、同一磅秤、同一時間
?
二、身高 ?3歲以下:仰臥位測量 ?3歲以后:立位測量
出生時身長平均為50cm??1歲時約75cm
身高:2~12歲 年齡×7+75
上部量:從頭頂至恥骨聯(lián)合上緣
下部量:從恥骨聯(lián)合上緣至足底
12歲時中點:位于恥骨聯(lián)合上緣,即上,下部量相等
出生體重2倍 3倍年齡分別是出生后3個月,1歲
身長50cm、75cm、87cm、分別代表出生時、出生后1歲、2歲
三、坐高(頂臂長):由于頭頂?shù)阶墙Y(jié)節(jié)的長度
3歲以下兒童取仰臥位
四、頭圍 自眉弓上緣經(jīng)枕后結(jié)節(jié)繞頭一周的長度。
反應(yīng):腦和顱骨的生長
出生時:33~34cm ??15歲時54~58cm(接近成人)
頭圍的測量以2歲以內(nèi)最有價值
五、胸圍 ?平乳頭下緣繞胸圍一周的長度
代表肺與胸廓的發(fā)育
小兒胸圍與頭圍大致相等的年齡是1歲,約46cm
1歲以后:頭圍+年齡-1cm
六、腹圍 平臍(小嬰兒以劍突與臍之間的中點)水平繞腹一周的長度
2歲前:腹圍=胸圍
七、上臂圍 ?肩峰與R骨鷹嘴連線中點繞上臂一周的長度
反應(yīng):小兒的營養(yǎng)狀況
八、囟門
前囟:頂骨和額骨邊緣交界處的菱形間隙,1~1.5歲閉合 最遲2歲閉合
后囟:頂骨和枕骨邊緣交界處的三角形間隙,最遲出生后6~8周歲閉合
前囟早閉或過小見于:小兒畸形、
遲閉或過大:佝僂病、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
前囟飽滿反映顱內(nèi)壓增高
前囟凹陷見于脫水或極度消瘦
九、牙齒 乳牙共20個、恒牙28~32個
十、乳牙生后4~10個月開始萌出,2歲以內(nèi)乳牙數(shù)目為月齡—4~6
6歲左右萌出第1恒磨牙 乳牙大多于3歲前出齊
?
十一、脊柱 ??脊柱的增長反映脊柱(椎)骨的發(fā)育
?
運動發(fā)育
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走
一握二伸三抓扒、六挨七捏九對
語言的發(fā)育
一哭二小三咿呀、六認(rèn)生熟十爸媽
九懂再見十模仿、一周歲后把話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