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平笙教授開講攢點人氣,致敬這位83歲的中國老人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在網(wǎng)上看到博士生導師何平笙發(fā)布的視頻,心情豁然開朗,抹去了智庫副院長儲殷、副教授陳宏友、經濟學家楊帆帶來的心理陰影,原來這就是專家學者應該有的樣子。

根據(jù)何平笙教授的自述,我們了解到,何平笙1940年出生在蘇州,1949年4月27日年蘇州解放了,當他打開大門的時候,發(fā)現(xiàn)非常多的解放軍戰(zhàn)士就睡在門外的大街上,這樣的場景非常震撼,到現(xiàn)在仍然是歷歷在目,難以忘懷。何平笙經歷過新中國成立以后所有的大事件大運動,抗美援朝、三反五反、工商業(yè)改造、大鳴大放大躍進,還下鄉(xiāng)搞過四清。63年大學畢業(yè)又經歷了國家的經濟的復蘇,到66年文化大革命,搞串聯(lián)搞紅衛(wèi)兵運動。78年改革開放,國家走上了經濟復蘇的康莊大道。

1958年大躍進,成立了中國科技大學,也就在那一年,何平笙考上了這所名校。1963年大學畢業(yè)留校工作,經過助教、講師、副教授,晉升為教授和博士生導師,直到2005年退休。在大學工作,首要的任務是教學,由于歷史的原因,何平笙給工農兵學員教過幾何、三角、初級化學等,也給大專班的學生講大學英語,但是主要的教學工作是高分子科學。在大學教書的期間,何平笙1979年被首批派往英國做訪問學者,還被國家委派出國訪問在國外工作,先后在英國,芬蘭,荷蘭,比利時作為訪問學者和訪問教授,工作時間長達6年左右,在這個期間和國外的同行交流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教學是一門藝術,要精心地研究,因此何平笙在教學上開展了持續(xù)的教學研究工作,從1990年代以來一共發(fā)表了50篇教學研究論文,對于專業(yè)課的每一項每一節(jié),都非常地仔細地來研究它的內容和來龍云脈。學生的反應是良好的,并且得到了學校的首肯。何平笙曾經得到過安徽省教學研究成果一等獎,教學成果特等,2005年得到了國家級的教學科研教學成果二等獎。

退休以后,何平笙繼續(xù)從事教學研究工作,并且還寫了更多的教材。退休以后到現(xiàn)在已經有18年了,這18年的退休生活中,何平笙沒有參加所謂的老年大學的各項活動,而是專心地把自己積累的教學經驗和科學研究的經驗,撰寫成專著和教材,包括本科生教材、研究生教材、實驗教材和輔導教材等等,總計發(fā)表和出版了15部左右的教材和專著。為了保持旺盛的寫作的勁頭,何平笙注意鍛煉身體,到現(xiàn)在仍然堅持每天打乒乓球一個小時,所以在這次新冠病毒中何平笙甚至都沒有中招,沒有陽過,非常幸運。

看看儲殷、陳宏友、楊帆的所作所為,做人的差距怎么這么大呢?這些專家教授掌握的知識很寬廣,他們有條件研究國家的變化和發(fā)展歷程,給祖國的下一代講述真實的歷史,在時代傳遞正能量,消除西方文化對我國產生的負面影響。他們卻反其道而為之,成為讓人討厭的一個群體,真的讓人非常失望。何平笙教授的“何先生開講啦”才剛剛開始,只有不到4000的粉絲。何玉笙教授雖然是83歲的老人了,但精神矍鑠,思維清晰。相信隨著新作品的發(fā)布,會有更多的人喜愛何平笙教授的故事,一定會成為年輕學子的人生導師,也會成為老年人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