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身處中國東部地區(qū),今年夏季卻感受到了撒哈拉沙漠的酷熱
現(xiàn)在正是北半球夏季季節(jié),在氣象學上,一般每年6月、7月和8月三個月劃分為夏季季節(jié),當然,南北半球季節(jié)不同,此時南半球正值冬季。從各方面數(shù)據(jù)來看,今年夏季可能是人類有氣象觀測數(shù)據(jù)以來最熱的一個夏季,高溫熱浪席卷了亞洲、歐洲和北美洲,我國位于亞歐大陸東部,我國東部許多地區(qū)最高氣溫持續(xù)多日在40℃以上。

酷似撒哈拉沙漠中的高溫
8月12日,中央氣象臺首次發(fā)布了高溫紅色預警,一天后的8月13日,中央氣象臺又再次發(fā)布了高溫紅色預警,此后連續(xù)5天發(fā)布高溫紅色預警,截至8月16日,中央氣象臺已經連續(xù)27天發(fā)布高溫預警。目前,全國主要的高溫分布區(qū)在東部季風區(qū)中的南方地區(qū),主要在長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區(qū),從省區(qū)角度來看,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蘇、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重慶和四川等地。

2022年8月14日14時去全國氣溫分布圖
從大氣活動中心的角度來看,造成我國東部地區(qū)持續(xù)高溫的“罪魁禍首”,其實我們并不陌生,那就是“副熱帶高氣壓帶”,或者說是“西北太平洋高壓”,再或者是“夏威夷高壓”的高壓脊。在全球的氣壓帶風帶中,副熱帶高氣壓帶分布在南北回歸線至南北緯30度附近,由于赤道高空的空氣在水平氣壓梯度力的作用下往南北方向流出。

三圈環(huán)流示意圖
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在南北緯30度附近形成偏西風,導致大量空氣聚集,導致一部分空氣被迫下沉到近地面,形成副熱帶高氣壓帶。由于氣流呈下降運動,難以成云致雨,加上地處副熱帶低緯度地區(qū),從而形成了“高溫干燥”的氣候特征。非洲北部地區(qū),由于常年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形成了終年高溫干燥的氣候特征,從而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熱帶沙漠“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
也就是說今年夏天到目前為止,副熱帶高氣壓帶在我國東部地區(qū)穩(wěn)定持續(xù)了將近一個月時間,讓我們感受到了類似撒哈拉沙漠的酷熱,由于我國南方地區(qū)為濕潤地區(qū),這種酷熱是一種濕熱,可能比撒哈拉沙漠中的感受還要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存在,使得水平方向上,空氣中高壓中心往四周流出,導致北方的冷空氣難以南下影響高溫區(qū),也導致臺風難以北上影響高溫區(qū)。

7月全球海平面氣壓分布圖
根據(jù)氣象專家預計,今年的高溫天氣還將會持續(xù),可能出伏以后的高溫天氣還會持續(xù)一段時間。此外,很多人還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么總感覺氣象預報中的最高氣溫,比我們感受到的氣溫要低呢?這實際上是標準不同造成的,很多時候我們感受到的最高氣溫一定是高于氣象臺測得的氣溫的,因為氣象站的氣溫是在離地3米的百葉箱內測得的,一方面百葉箱內是一個遮陽環(huán)境,另一方面距離地面3米,離地較遠。

我國林草資源分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