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洞察人性,探索善惡——古代名家智慧之戰(zhàn) | 白話《長短經》14

2023-09-22 21:10 作者:開放智境  | 我要投稿

(正文)討論損益的不同,本質和政策的不同。有的人崇尚權力以治理,有的人崇尚道德以鎮(zhèn)壓俗人。因此,前人的記載有教誨,今天都可以用理來違背。何以明白呢?

(是曰)《詩經 大雅》說:“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周易》說:“天地之大德曰生。”

(非曰)《論語》說:“士見危致命?!庇终f:“君子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br/>
(是曰)管子說:“懷疑今人的作為可以考察他的過去行為,不知來人的品行可以觀察他的過去行為?!惫耪Z說:“與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與亡國同行者,不可存也?!?br/>
(非曰)《呂氏春秋》說:“夫人以食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矣;有以乘舟死者,欲禁天下之船,悖矣;有以用兵喪其國者,欲偃天下之兵,悖矣?!倍潘≌f:“奸臣賊子,自古及今,未嘗不有。百歲一人,是為繼踵;千里一人,是為比肩。而舉以為戒,是猶一噎而禁人食也。噎者雖少,餓者必多?!?br/>
(是曰)孔子說:“厭惡揭發(fā)厭惡的人以為他是正直的。”

(非曰)管子說:“厭惡隱瞞厭惡的人以為他是仁愛的人?!蔽翰荇恕吨凉摗氛f:“世人所謂掩惡揚善者,君子之大義;保明同好者,朋友之至交。斯言之作,蓋閭閻之臼談。所以救愛憎之相謗,非篤正之至理,折中之公議也。所以善惡不分,以覆過為宏也。朋友忽義,以雷同為美也。善惡不分,亂實由之。朋友雷同,敗必從焉。談論以當實為情,不以過難為貴;相知以等分為交,不以雷同為固。是以達者存其義,不察于文;識其心,不求于言?!?br/>
(是曰)《越絕書》說:“衒女不貞,衒士不信?!?br/>
(非曰)《漢書》說:“大行不細謹,大禮不讓辭。”

(是曰)黃石公說:“貪圖土地過多,必定造成荒災,推廣德行,國家就強盛;已擁有天下財富的人,才能使國家安定,而貪圖別人財富的人,必定要遭受殘害。用殘暴、滅絕人性的手段來治理國家,雖然一時成功了,到頭來也一定要失敗。”

(非曰)司馬錯說:“想要使國家富強,務必要開拓土地;想要使軍隊強大,務必要使人民富有;想要稱王,務必要廣修德行。這三個條件具備了,那么王業(yè)就能隨之而成功了。”

(是曰)《左傳》說:“心如果能純潔無瑕,又何必憂慮沒有一個美好的家庭?”《論語》說:“如果一個人行為符合禮義,又何必憂慮別人的議論呢?”

(非曰)《論語》說:“累積毀謗能使金屬銷減,累積讒言能使人的骨頭磨滅,細小的流言可以使大船沉沒,輕飄飄的議論能使人折斷車軸?!?br/>
(是曰)孔子說:“君子不應該像一件器物一樣,只做到一種功能?!?br/>
(非曰)列子說:“天地沒有一種事物是十全十美的,圣人沒有一種功能是無所不能的,萬物沒有一種作用是無所偏向的。所以天的職能是生成萬物,地的職能是負載萬物,圣人的職能是教育感化人民?!?br/>
(是曰)孔子說:“君子心胸開闊寬廣,小人則時常憂愁不安?!?br/>
(非曰)孔子說:“晉國的重耳有稱霸的雄心,是從在曹國和衛(wèi)國流亡時開始的;越國的句踐有稱霸的雄心,是從在會稽遭受挫折時開始的。所以身處低位而沒有憂患的人,他的思慮便不深遠;身負重任而經常安逸的人,他的志向便不廣大。”

(是曰)韓子說:“古代的人,眼睛不能自己看見自己面孔的,所以用鏡子來觀察自己的面孔;智慧上不能自我了解的,所以用道路來修正自己的行為?!?br/>
(非曰)老子說:“能夠反聽自己的人叫做聰明,能夠內視自己的人叫做明達,能夠戰(zhàn)勝自己的人叫做堅強?!?br/>
(是曰)唐且說:“專諸懷里揣著錐刀而使天下都稱為勇士,西施身上穿著短褐而使天下稱為美麗?!?br/>
(非曰)慎子說:“毛嬙、西施,是天下最美好的女人,但是如果在她們身上加上獸皮做的外衣,看見的人都會奔走躲避;如果換上黑色的內衣,那么路上的人都停下來觀看。由此看來,黑色內衣在這里起到了襯托的作用。美麗的女子如果辭謝掉這種作用,那么她的美麗也會黯然失色了?!?br/>
(是曰)項梁說:“先發(fā)起行動的,能制服別人,后發(fā)起行動的,就要受別人的制服?!盾娭尽氛f:‘先有奪取敵人之心的,則能戰(zhàn)勝敵人。’”

(非曰)史佚有話說:“不要先惹禍。”還有話說:“惹起禍端的必須償命?!薄墩撜Z》說:“不要做禍患的開端,不要做幸福的先導。”

(是曰)慎子說:“賢人卻屈服于不肖之輩的,是因為賢人的權輕;而不肖之徒卻服從于賢人的,是因為賢人的地位尊貴。堯在不肖之徒之中是個賢人,但不能使他的鄰居家富強起來,直到他南面為王時,才能令行禁止。由此看來,賢人的力量不足以制服事物,而權勢地位足以使賢人屈服?!?br/>
(非曰)賈子說:“從古至今,與民為仇的帝王,雖然滅亡的時間有早有晚,但人民一定戰(zhàn)勝他們。所以紂王自稱為天王,桀也自稱為天父,滅亡之后,人民也照樣痛罵他們。由此看來,則地位不足以顯貴,而號稱也不能榮耀?!?br/>
(是曰)漢景帝時,轅固與黃生在景帝前爭論。黃生說:“成湯和武王不是受命而當王的,而是殺了君主的?!鞭@固說:“不對。桀、紂雖然荒亂,但他們是君主。成湯、武王得了天下的人心,所以殺了桀、紂,桀、紂的臣子不肯為桀、紂效力而歸附成湯、武王,成湯、武王是被迫而立的,這不是受命是什么呢?”

(非曰)黃生說:“帽子雖然破舊,但是一定要戴在頭上;鞋子雖然新,但一定要穿在腳下。為什么呢?因為上下有別。現(xiàn)在桀、紂雖然失道妄為,但他們仍然是君主;成湯、武王雖然圣明,仍然是臣子。君主有過失的行為臣子不去糾正勸止反而借此過失去殺他并取而代之坐朝聽政這不是殺了君主又是什么呢?”

(是曰)姜太公說:“懲罰明白確定,人們就會感到畏懼;人們感到畏懼,那么變故就產生了。獎賞明白確定,人們就不知滿足;人們不知滿足,那么怨恨就產生了?!彼杂⒚鞯木魅卫砣嗣?,不單憑一人的好惡為依據(jù),而要顧及到全民的公利。

(非曰)文子說:“懲罰沒有節(jié)制,則殺戮的人多且沒有威嚴;獎賞沒有節(jié)制,則花費的費用多且得不到感激。”所以諸葛亮說:“用法律來建立威嚴,法律得到實行則感激不盡;用官爵來行賞,官爵升遷則更加忠心感激?!?br/>
(是曰)文子說:“人民對待統(tǒng)治者的教化,不是盲目跟從,而是以行動來反應。所以君王好勇斗力,則國家多難;君王沉迷女色,則國家昏亂?!?br/>
(非曰)秦王說:“我聽說楚國的鐵劍鋒利而倡優(yōu)拙笨。鐵劍鋒利則勇士勇敢;倡優(yōu)拙笨則能深思熟慮。用深思熟慮的勇士,我恐怕楚國正在圖謀秦國?!?br/>
(是曰)墨子說:“雖有賢明的君王,但不愛沒有功德的臣子;雖有慈愛的父親,但不愛沒有益處的女兒?!?br/>
(非曰)曹子建說:“舍棄罪責責備功德的君王,是明君;憐惜愚蠢者愛護有才能的人,是慈父?!度浴氛f:‘含氣之類,皆希望申述其志向,因此明君賢臣,屈己以申述他人之志?!?br/>
(是曰)傳說:“人心不同,就像他們的面貌一樣?!辈茏咏ㄕf:“各人有各人的好尚。蘭芷蓀蕙的芳香,眾人所愛好,但海邊上有愛追逐臭味的;《咸池》有六英的音樂,眾人所歡樂的,但墨子有非議音樂的話。怎能一樣呢?”

(非曰)有一句話說:“用心度量用心,中間不能容下一根針。”孔子說:“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加給別人?!?br/>
(是曰)管子說:“倉庫儲備充實,人們就知道禮節(jié);衣食豐足,人們就知道榮譽和恥辱?!?br/>
(非曰)古語說:“尊貴的人不會和驕傲結伴,而驕傲會自動到來;富有的人不會和奢侈結伴,而奢侈會自動到來?!?br/>
(是曰)《論語》說:“忠誠不會有不得到回報的?!?br/>
(非曰)《左傳》說:“混亂的年代,讒言比正直更強大?!?br/>
(是曰)韓子說:“大凡人的大體,如果取舍相同就相互肯定,取舍不同就相互否定?!吨芤住氛f:‘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向濕處流,火向干處燃;云跟隨龍,風跟隨虎?!?br/>
(非曰)《周易》說:“兩個女子在一起,她們的心志不同?!薄墩撜Z》說:“一只棲息的地方容不下兩個雄鳥,一口泉水容不下兩條蛟龍?!庇终f:“但凡人們對于相同的東西會有相妒的心理?!彼哉f:“同美相妒,同貴相害,同利相忌?!?br/>
(是曰)韓子說:“放棄法術而憑心理,就是堯舜也不能治理好一個國家;去掉規(guī)矩而憑主觀估計,就是奚仲也不能制造好一個車輪。假使中主能掌握法術,拙匠能掌握規(guī)矩,那就萬無一失了。”

(非曰)《淮南子》說:“箭能射得遠、能穿透堅硬的東西,是弓弩的力量;它之所以能射中微小的東西,是因為人心。獎賞善人懲罰暴徒,是政令;它之所以能推行,是因為真誠。所以弓弩雖然強大,但也不能單獨射中;命令雖然明智,但不能單獨推行?!倍潘≌f:“世上有搞亂的人,但沒有搞亂的法令。如果法令可以單獨使用,那么唐堯、虞舜也不需要稷和契的輔佐,殷、周也不需要伊尹、呂望的輔佐了。”

(是曰)如果事先沒有謀劃,就不可以應對突發(fā)事件;如果士兵沒有做好準備,就不可以應對敵人的進攻。《左傳》說:“預先防備意外,是古代優(yōu)秀的政治?!?br/>
(非曰)《左傳》說:“士蒍對晉侯說:‘我聽說,沒有喪事卻悲傷,憂愁一定會來報復;沒有戰(zhàn)爭而筑城,仇敵一定會來保住它?!洞呵锿鈧鳌氛f:“周景王將要鑄造大錢。單穆公說:‘不行。古代天災降臨,于是衡量物資價值,權衡錢幣輕重,用它來救濟人民。預防預計,有未到來的災害就預先準備,這叫修國備;有災害來了才預防,這叫災難來了才救它,兩者先后次序顛倒,不行??梢灶A先準備的卻不準備,叫懈??;可以事后來預防的卻預先準備,叫招災。周本來是泱泱大國,天降災難還未厭倦,卻又離散人民來助長災害,恐怕不行吧!’”

(是曰)《左傳》說:“古人有言:‘一日放縱敵人,幾代人都要遭受禍患?!?br/>
(非稱)晉楚在鄢相遇。范文子不想作戰(zhàn),說:“我們的先君急于作戰(zhàn)也有原因的。秦、狄、齊、楚都強大,不竭盡全力,子孫將會削弱?,F(xiàn)在齊、秦、狄三國已經臣服了,敵人只是楚國而已。只有圣人能做到內外無患。自己不是圣人,外部安寧內部一定有憂患。(驕傲而亢奮,就會產生憂患。)何不放棄楚國把它作為外部的憂患呢?”

(是曰)《三略》說:“不要讓仁者掌握財權,因為他過多地實行恩惠施舍而會依附下面的人。”

(非曰)陶朱公的次子殺了人,被楚國囚禁。陶朱公想派小兒子去探視,并攜帶黃金千鎰。大兒子堅決請行,陶朱公便派他去了。大兒子到楚國后,殺了他的弟弟。陶朱公說:“我本來就知道他一定會殺死弟弟。他從小和我一起創(chuàng)業(yè),深知謀生的艱難,所以特別看重錢財。而你小弟弟生下來就見到我富足,乘坐好車,驅趕好馬,追逐狡兔,哪里知道錢財從哪里來,就輕視拋棄它。現(xiàn)在大兒子按我的預料殺死了他的弟弟,這是事情的必然結果,不值得悲痛?!?br/>
(是曰)《論語》說:“俸祿微薄的人不能讓他去作亂,賞賜不多的不能讓他去涉險?!鄙髯诱f:“先王對不受賞的人不任用,賞賜不厚的,不讓他去涉險?!?br/>
(非曰)田單將要攻打狄國,去拜見魯仲子。仲子說:“將軍攻打狄國,不能取勝。為什么呢?從前將軍在即墨,坐著編織草筐,站著拄著兵杖,為士卒做榜樣。這是你打敗燕國的原因?,F(xiàn)在你往東有掖邑的俸祿,往西有蕢山的娛樂,披著黃金橫帶,在淄澠之間馳騁,有生活的快樂,喪失了打仗的心思,所以必敗?!焙髞砉蝗绱恕?br/>
(是曰)《論語》說:“貧賤時的朋友不能忘記,糟糠時的妻子不能拋棄?!?br/>
(非曰)《論語》說:“交往的人多而守信用就減少了,爵位和俸祿豐富了就會對君主不忠?!?br/>
(是稱)《春秋后語》說:“楚國的春申君讓孫子當宰相。賓客中有人勸說春申君:‘商湯王用毫邑,武王用鎬京,都沒有超過一百里,而他們都統(tǒng)治了天下?,F(xiàn)在孫子是賢能的人,而您借給他相當于百里之地的勢力,我私下為您感到危險?!荷昃f:‘好?!谑桥扇送褶o孫子。孫子離開楚國到了趙國,趙國讓他當上了上卿?!?br/>
(非曰)門客又勸說春申君道:“以前伊尹離開夏到殷,殷滅亡而夏興盛;管仲離開魯國到齊國,魯國削弱而齊國強盛。由此可見,賢能之士所在之處,他的君主沒有不尊貴的,他的國家沒有不榮耀的?,F(xiàn)在孫子是賢能的人,您為什么要辭謝他呢?”春申君說:“好?!庇谑怯峙扇苏垖O子。

(是曰)韓宣王對摎留說:“我想同時重用公仲、公叔,行不行?”摎留回答說:“不行。晉國重用六卿導致國家分裂,齊簡公重用田成、闞止而簡公被殺,魏國同時重用犀首、張儀而西河之外的領土全部喪失?,F(xiàn)在您想同時重用這兩個人,其中勢力大的,就會在內部結黨營私;勢力小的,又會依靠外在的權勢。群臣中有的在內部結黨營私,以便擅自發(fā)號施令;有的在外為勢利交往,以便割裂國土,那么您的國家就危險了?!庇终f:公孫衍當魏國大將的時候,跟魏相田需關系不好。季文子替公孫衍勸說魏王道:“您沒有見過服牛驂驥嗎?不能同時駕馭牛馬走一百里?,F(xiàn)在您把公孫衍當可信任的大將,本來就該重用他,可是您卻聽從相國的計謀,這是讓牛驂驥一起行走的辦法。牛馬同歸于死而不能取得成功,那么您的國家也就遭受損失了。希望大王明察?!?br/>
(非曰)傅玄說:“天地最神圣,也不能用同樣的法則來產生萬物;圣人最明達,也不能用同一種方式來治理百姓。所以把不同變?yōu)橄嗤?,是天地間的法則;根據(jù)事物不同的情況制定適宜的辦法,是圣人的治理。既然懂得這個道理,即使有相互妨害的事物,也不傷害治理的根本了。水與火的本性相互克制,善于運用它們的人,把它們并列在一起做成鼎鑊,用火烹煮它們,而能彼此發(fā)揮各自的效用,而不互相妨害?!吨芤住氛f:‘天地相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相睽而其志通也,萬物相睽而其事類也?!?br/>
(是曰)陳登對曹操說:“養(yǎng)呂布就像養(yǎng)虎,需要經常給他飽食,不飽就要咬人?!?br/>
(非曰)曹操說:“不像你說的那樣。養(yǎng)鷹,餓了才能為人所用,飽了就飛走了?!?br/>
(是曰)劉備前來投奔曹操,曹操任命他為豫州牧。有人對曹操說:“劉備有雄心壯志,現(xiàn)在不早點想辦法,以后必定是禍患?!辈懿僭儐柟蔚囊庖?。郭嘉說:“有這樣的說法。然而您提劍起義兵,為百姓除暴,以真誠和信義來召喚俊杰,還擔心他們不來呢?,F(xiàn)在劉備有英雄之名,因為走投無路才來投靠你,如果你害他,以害賢為名,那么有智謀的人就會懷疑你,轉移心意選擇主人,你將和誰一起平定天下呢?為了除去一個人,而影響了天下人的期望,國家的安危關鍵,不能不考慮。”曹操說:“好!”

(非曰)傅子寫道:郭嘉對曹操說:“劉備有雄心壯志,而且深得人心,關羽、張飛都是萬眾敵手,為他拼死效力。以我的觀察,他的意圖難以預測。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shù)世之患?!瘧撛缛障朕k法對付他?!辈懿僬屑{英雄,要讓他們信任和依賴,所以沒有聽從郭嘉的計策。

(是曰)《孔子家語》說:子路問孔子:“請解釋古代的道義,而按照我的意思來行事,可以嗎?”孔子說:“不可以。從前,東夷仰慕華夏的禮儀,有一個女子成了寡婦,為了私下嫁給情郎,終身不嫁。不嫁是終身不嫁,但這樣做不符合貞節(jié)的大義。倉吾嬈娶了一個漂亮的妻子,讓給他的兄長。讓是讓了,但這樣做不是禮讓的讓?,F(xiàn)在,你想舍棄古代的道義而按照自己的意思行事,能知道你的意思是把錯誤當作正確嗎?”《論語》說:“改變古代的道理,擾亂常法,不死也得滅亡?!薄渡袝氛f:“做事不效法古代,而能長期取代別人,從未聽說過?!?/p>




(非曰)趙武靈王想穿胡人的服裝,公子成不高興。趙武靈王說:“服裝是為了方便使用,禮儀是為了方便辦事。圣人觀察鄉(xiāng)俗而順應適宜,根據(jù)事情而制定禮儀,所以有利于百姓而豐厚國家。那些剪短頭發(fā)、紋身、左衽的衣服,是越人的打扮;黑牙齒、額頭刺青、戴魚皮帽子、縫制衣服,是犬戎國的打扮。所以禮服雖然不同,但都是為了方便。鄉(xiāng)俗不同就應改變使用方法,事情不同就應改變禮節(jié)。因此圣人只考慮可以利國利民的謀略,不局限于使用;謀略可以方便禮節(jié),不效法舊有慣例。儒者雖然同一師承但習俗卻不同,中原地區(qū)同樣有禮儀但教化卻分離了,更何況山區(qū)山谷的便利呢?因此去就的變化,智慧的人也不能統(tǒng)一;遠近服裝的變化,賢人和圣人也不能相同。窮鄉(xiāng)僻壤多有異俗,一知半解的人多有不同辯說?,F(xiàn)在叔父所說的是習俗,我所說的是裁制習俗。叔父討厭變服的名義,卻忘記了效事的實際,這不是我所期望的!”公子成于是穿上了胡服。

(是曰)改變風俗習慣,沒有比用音樂教化更好的了。

(非曰)孟子說:“天道因循自然就廣大,人為的造作就細微。因循自然的,因循人的情理;人為造作的,傷害人的情理?!?br/>
(是曰)李尋說:“如果以喜怒去獎賞懲罰,而不顧及時節(jié)的變化禁止,即使有堯舜那樣的好心,也不能把社會引向和諧。善于談論古代的,一定對今天有補益;善于談論天道的,一定能夠驗證于人事。假設讓上等的農夫想要冬天種田,即使他光著膀子深耕,汗流浹背地播種,還是不能生長,這不是由于人的心意不懇切,而是時令節(jié)氣不允許?!兑捉洝氛f:‘時令應停止就停止,時令應運行就運行,動靜不失時機,它的前途就光明?!渡袝氛f:‘謹慎地授予百姓天時,所以古代的帝王尊重天地,重視陰陽的變化,恭敬地順應四時和月令,順應時節(jié)的美好政治,那么和氣就可以立刻得到,就好像鼓和桴相呼應一樣。’”

(非曰)姜太公對武王說:“天對于戰(zhàn)爭沒有好處,而被眾多將領所拘泥的情形有九種:法令不能推行而任意殺害無辜者,沒有德行而迷信日歷的吉兇禍福,不估計敵人的強弱而寄希望于天命,沒有智謀而靠天象云氣決定吉兇禍福,缺乏勇氣而寄希望于天福,不了解地形而把失敗歸咎于天時,看到敵軍膽怯不敢猛攻而相信龜策(龜占、卜策),士卒沒有勇氣殺敵而迷信鬼神,設伏不巧妙而寄望于背向敵人的方向能打勝仗。大凡天地鬼神,看不見聽不到,不可以決定勝敗。所以英明的將領不采用這些。”范曄說:“陰陽的道理,它的弊病在于拘束迷信?!?br/>
(是曰)翼奉說:“治國的關鍵,在于了解下面的邪正。人如果確實向往正道,即使有點愚笨也是可用的;如果懷著邪念,即使智慧也是有害的。”

(非曰)君主沒有不愛自己的。但不知愛自己的方法,就不能真正愛自己。所以桓子說:“捕猛獸者,不讓美人舉手;釣大魚者,不讓小孩子輕易靠近。不是不親愛,而是力量不能勝任。像萬乘之主,而不選擇人才呢?所以說:那狗的兇猛,是因為有敵人來了就會狂吠,并且不分晝夜地吠叫。這是它盡效力的極致。從前宋國有賣酒的,酒變酸了而賣不出去,什么原因呢?是因為有猛狗的緣故。那狗只知道愛它的主人,而不能為它的主人考慮酒變酸的問題,它的智慧不夠啊?!?br/>
(是曰)《論語》說:“巧妙的詐騙不如拙樸的誠實?!?br/>
(非曰)晉武帝準備立晉惠帝為太子時,和嶠進諫說:“季世多偽,而太子尚信,不是能廣布仁德的君主,擔心陛下家事不成功?!睍x武帝不聽,后來晉惠帝果然失敗。

(是曰)《左傳》說:“孔子贊嘆子產說:‘言語足以表達意愿,文辭足以表達思想,不言語誰又知道他的意愿?言而無文,行走就不會長遠。晉國能成為霸主,鄭國進入陳國,沒有好的文辭就不能成功。文辭的確要慎用??!’”《論語》說:“熟讀《詩經》三百篇,交給他政務他卻辦不通;派他出使諸國,卻不能獨立應對,即使讀得多,又有什么用處呢?”

(非曰)漢文帝要登上虎圈去,他覺得看管虎的人口才很好,就提拔他為上林令。張釋之進言說:“陛下認為絳侯周勃是怎樣的人?”文帝說:“他是長者?!庇謫枺骸皷|陽侯張相如是怎樣的人?”文帝又回答:“他是長者?!睆堘屩f:“這兩個人談事情時,都不能開口,怎么能像這個看管虎的人一樣善于表達、口才便捷呢?況且秦朝的時候由于任用了善于書寫的小吏,爭著以明察苛刻的政令高聲呼喊來互相取勝。但是這樣做的弊病只是追求文書完備罷了!失去了那種具有惻隱之心的真實情感,因為這個緣故所以不能聽到自己的過失。政治腐敗到了秦二世這種地步,于是整個國家都土崩瓦解了?,F(xiàn)在陛下因為看管虎的人口才好就破格提拔他,臣擔心天下人會跟從這種風氣而追求口才便捷,只說不做實事。而且下面的風氣會很快影響上層,比影子的速度還快;處理政事的方法和原則,是不能不認真考慮的?!庇谑菨h文帝便放棄了原來的打算。

(是曰)太史公說:“《春秋》推論事物見微知著,《周易》把隱秘的化為明顯;《大雅》言說王公大人,而其德卻施及到普通百姓,《小雅》諷刺自身得失,但其流卻影響到君上。所說的雖然不同,但合乎道德的標準卻是一樣的。司馬相如雖然虛夸過分,然而其要旨在于推崇節(jié)儉,這與《詩經》的諷諫有什么不同呢?”

(非曰)揚雄認為賦是用來諷諫的,必須推類而言,極盡靡麗的辭藻,宏大廣博,使人不能超過。然后歸之于正道,然而讓人讀后已經使人過目即忘了。以前武帝喜好神仙之事,司馬相如上《大人賦》來諷諫武帝。武帝反而飄飄然有凌云之志。由此看來,賦雖然勸諫卻不阻止,是很明白的。又有類似俳優(yōu),不是法度所存。賢人君子的詩賦才是正道。

(是曰)《淮南子》說:“東海的魚名叫鰈,比目而行;北方有獸,名叫婁,更食更候;南方有鳥,名叫鶼,比翼而飛。那鳥、獸、魚鰈都知道借助外力,更何況萬乘之主呢?唯獨不知道借助天下的英雄俊士,與他們在一起,豈不悲痛呢?”

(非曰)狐卷子說:“父親賢不過堯帝而丹朱放逐,哥哥賢不過周公而管蔡誅殺,臣子賢不過商湯、周武而桀紂討伐。況且君主的治理,也須從自身做起,他人哪里可以依靠呢?”

(是曰)孔子說:“不擔心沒有職位,擔心自己不立?!?br/>
(非曰)孔子在陳、蔡之間受困,子路有些不滿,去見孔子說:“以前聽先生講,積善的人會得到天報以福。如今先生積義懷仁已經很久了,為什么卻陷入了困境呢?”孔子說:“由啊,你還不明白。我來告訴你。你以為仁人一定可信嗎?那伯夷、叔齊在首陽山上餓死;你以為有智謀的人一定被重用嗎?那王子比干被剖腹挖心;你以為忠臣一定會有好報嗎?那關龍逢被斬首;你以為進諫一定會被聽取嗎?那伍子胥被殺害。遇不遇時,是時運;賢和不肖,是才能。君子博學深謀而不遇時者,多得很呢!為什么偏偏是我呢?”

(是曰)神農氏形貌憔悴,唐堯瘦弱,舜黎黑,禹胼胝,伊尹背負鼎器而服侍湯,呂望操刀而入周室,墨翟無色黔突,孔子無暇暖席。他們都不是為了貪圖祿位,而是要興起天下之利,除去萬人之害。

(非曰)李斯上書對秦二世說:“申不害說過:‘擁有天下而不恣睢放縱,叫做以天下為桎梏?!駡?、舜這樣,所以稱之為‘桎梏’啊。為了別人的利益而犧牲自己,那么自己尊貴而別人低賤;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犧牲別人,那么自己低賤而別人尊貴。所以低賤的那些人都是為了尊貴的人而犧牲的,從古到今,從來沒有不是這樣的。堯、禹為了天下人的利益而犧牲自己,稱之為‘桎梏’,不也是很合適的嗎?”

(是曰)《論語》說:“推舉隱逸之士,天下百姓就會歸心?!蔽何暮顝淖酉哪抢飳W習經術,尊敬段干木,經過他的住所時,沒有不扶著車軾表示敬意的。于是秦國想要攻打魏國,有人說:“魏國的君主賢明,國人自稱仁人,上下和睦融洽,不可圖謀。”秦王于是放棄了攻打魏國的計劃。魏文侯因此而在諸侯中得到好評。

(非曰)韓子說:“馬像鹿,這馬價值千金。如今有千金的馬,卻沒有值一金的鹿,為什么呢?因為馬能被人使用,而鹿不能為人所用?,F(xiàn)在那些處士也不能為人所用,他們和鹿類似。所以姜太公到齊國就殺了華士,孔子做司寇就誅殺了少正卯?!?br/>
趙主父派李疵去查看中山是否可攻打,李疵回來報告說:“可以攻打。那個國君喜歡接見隱士和布衣。”趙主父說:“像你說的那樣,是個賢君,怎么可以攻打呢?”李疵說:“不是這樣的。國君尊重隱士和學者,那么戰(zhàn)士就會懈怠;戰(zhàn)士懈怠則國貧,國貧則兵弱。兵弱于外,國貧于內,不亡何時才能到來?”趙主父說:“好?!庇谑蔷蜏缌酥猩健?br/>
(根據(jù)《漢書》記載)陳平說:“我經常使用陰謀,這是道家所禁止的。我的后代即使被廢黜亡命,已經過去了,終究不能再興起,因為我有很多陰謀?!焙髞硭男O因為進獻的酎金不符合要求而失去了候位。

(根據(jù)后漢范曄的評論)耿弇說:“三代做將領,道家所忌諱。但是耿氏歷代以功名善終。他帶兵打仗,想要用殺止殺嗎!為什么他偏偏能受到尊敬呢?”

(《易經》說)“崇高沒有比富貴更大的了?!庇终f:“圣人的大寶叫做位?!?br/>
(根據(jù)孫子的話)春申君說:“諺語說:‘厲人憐王?!@是不恭敬的話。雖然這樣,古代沒有虛言諺語,不可不審察。這是針對殺人之主說的。國君年輕而自夸其才,沒有方法識別奸邪,那么大臣就會專橫圖謀私利,以禁止別人對自己不利。所以殺掉賢長而立幼弱,廢除正室而立不義。《春秋》以此為戒,說:‘楚王子圉要到鄭國訪問,還沒出境,聽說楚王生病,就返回問病,竟然用帽帶絞殺楚王后自立為王。齊崔杼的妻子很美麗,莊公與她私通,崔杼率領他的同黨攻擊莊公,莊公逃出,跳過外墻,被箭射中大腿,于是殺了他,而立其弟為齊王。近代李兌在趙國掌權,把趙主父餓死在沙丘宮,一百天后才殺死他;淖齒在齊國掌權,抽閔王的筋,把他吊在宗廟的橫梁上,過了一宿就死了?!瘏栯m然是最腫的大膿瘡,向上和古代相比,還沒到絞帶、射腿的地步;向下和近代相比,還沒到抽筋、餓死的地步。那些殺人之主,心中憂勞,形體困苦,一定比厲還嚴重。由此看來,說‘厲人憐王’,是可以的?!?br/>
(是曰)《易經》說:“準備物資,用于實用,建立成就,以為天下之利,沒有比圣人更偉大的了。”

(非曰)莊子說:“圣人不死,大盜也不會停止。雖然用重圣人來治理天下,那么這也是重利了大盜跖。為他安裝斗斛來計量,那么他也一并連斗斛而偷走;為他安裝秤桿來稱重,那么他也一并連秤桿而偷走;為他制作符璽來取信,那么他也一并連符璽而偷走;為他用仁義來教化,那么他也一并連仁義一道偷走了。怎么知道是這樣的呢?那些偷竊帶鉤的人遭到殺戮,竊奪國家的人成為諸侯。諸侯的門一開,仁義也就在那里存在了,這不就是盜竊了仁義和圣智嗎?所以被驅逐于大道之外,招搖于諸侯之門,竊取仁義,連同斗斛、秤桿、符璽之類的利益,即使有高官厚祿的獎賞也不能勸止,有行刑殺戮的威嚴也不能禁止,這都是圣人的過錯??!所以說:‘國家之利器,不可以輕易示人?!切┦ト司褪翘煜碌睦?,不是用來明示天下的?!?br/>
(是曰)《論語》說:“君子能堅持困窮,小人困窮就要胡作非為了?!?br/>
(非曰)《易經》說:“困窮則思變,通則久安。因此,只要能夠順應自然規(guī)律的發(fā)展,吉祥沒有不順利的?!碧饭f:“鄉(xiāng)下人有句話:‘怎么知道仁義?能給誰帶來利益就是有德?!圆姆磳χ艹?,餓死在首陽山,但文王、武王并不因此貶低王道;跖、蹻倒行逆施,他們的徒屬對仁義卻歌頌不休。由此看來,‘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仁義存焉。’這話不是假話。如今拘泥于所學成為習慣,抱守著短淺的義理,長期孤立于世途,哪里比得上貶低身份隨和世俗之輩,隨著世俗沉浮而取得榮名呢?”

(是曰)東平王蒼說:“做善事是最快樂的事。”

(非曰)《論語》說:“時代不與善者同處,自己只好獨行其道。”所以說,不是妖異之徒,就是行為異常的人。

(是曰)龐統(tǒng)重視倫理道德,對長輩孝順,他稱贊人的才能常常超過實際情況,當時人們感到奇怪并問他,龐統(tǒng)說:“當今天下大亂,正道凌遲(正道受到挫折),善人少而惡人多,我想要倡導風俗,發(fā)揚道德,不夸大其詞,則聲名不足慕。不足慕名,而行善的人就更少了?,F(xiàn)在拔十失五,還能得到一半,就可以推崇、替代、教化,使有志者自我勉勵,不也可以嗎?”

(非曰)《人物志》說:“君子知道自我減損是益,所以功一而美二;小人不知道自我增益是損,所以伐一而并失。由此看來,不伐者,就是伐者;不爭者,就是爭者;讓敵者,就是勝者。所以,郄至上人(郄至這個人)而抑制下滋甚;王叔好爭,而終于出奔;藺相如用回車(退避)戰(zhàn)勝了廉頗;寇恂用不斗戰(zhàn)勝了賈復。事物的反面,就是君子所說的道?!?br/>
(是曰)《孝經》說:“在家能辦得有理有條,那么辦理政務也可移用于官府?!?br/>
(非曰)酈食其落魄無依時,無法謀得衣食的職業(yè)。陳蕃說:“大丈夫應當掃除天下,誰能只掃一室?”

(是曰)公孫弘說:“身體力行接近于仁,虛心求教接近于智,知道羞恥接近于勇。知道此三者,就知道怎樣修養(yǎng)自己,知道怎樣修養(yǎng)自己,然后就知道怎樣修養(yǎng)別人了。天下沒有不能通過自我修養(yǎng)而去管理別人的道理。這是百代不變的道理?!?br/>
(非曰)《淮南子》說:“精于計算小的利弊的人,必定會失去大的利益;太注重瑣碎細節(jié)的人,往往會因小失大而迷惑不解。現(xiàn)在有個人有平定九州、拯救危國的雄心壯志,但卻用鄉(xiāng)里之間的禮儀來要求他,用鄉(xiāng)曲之俗來約束他,這好比用斧頭修剪毛,用刀伐木頭,都失去了它們的特性。”

(是曰)商鞅對趙良說:“您看我在治理秦國方面和五羖大夫相比誰賢?”趙良說:“五羖大夫是楚國的一個鄉(xiāng)下人。他聽說秦穆公賢明,就希望見穆公。他步行前往秦國,沒有路費,就把自己賣給秦國的游客當仆役,穿著粗布衣服給牛喂飯。秦穆公知道后,把他從牛嘴下面提拔起來,并放在百官之上,全國上下沒有人能比得上他?,F(xiàn)在您見到秦王,是通過寵臣景監(jiān)引見的,這怎么算聞名呢?”

(非曰)《史記》說:“藺相如通過宦官繆賢見到了趙王?!庇终f:“鄒衍作了《談天論》,他的語言宏大荒誕,但王公大人卻恭敬地對待他。他去梁國,梁惠王在郊外迎接,行賓主之禮;他去燕國,燕昭王掃路以先。這能與孔子在陳國、蔡國餓得面黃肌瘦,孟軻在齊、梁困厄的情形一樣嗎?”

衛(wèi)靈公向孔子詢問作戰(zhàn)方略,孔子不回答;梁惠王打算進攻趙國,孟軻卻稱頌太王離開邠地的事。拿方形的榫頭去想嵌進圓形的卯眼里,能進去嗎?有人說:伊尹背著鼎去輔佐商湯成就王業(yè);百里奚以給人喂牛的方式事奉秦穆公而成就霸業(yè)。先順應潮流然后引導歸正大道。鄒衍其言雖然不合常軌,不也有一鳴驚人的意思嗎?

(是曰)陳仲舉體氣高烈,有王臣之節(jié);李元禮忠平正直,有社稷之能。陳留蔡伯喈認為陳仲舉敢于冒犯長上,李元禮善于接待下屬。冒犯長上很難,接待下屬容易,所以應該先提陳仲舉,后說李元禮。

(非曰)姚信說:“皋陶警告舜,這是冒犯長上的表現(xiàn);舜治理百官,這是善待下屬的效應。所以陳平對王陵說:‘在面見君主和在朝廷上同君主爭辯,我不如張良;至于穩(wěn)固劉氏天下,我不如你?!绻J為冒犯長上為優(yōu),那么就是王陵應該高于張良,朱云應該勝過吳、鄧了?”

(是曰)《史記》說:“韓非認為:‘儒者用文亂法,而俠士用武犯禁?!瘍烧叨际艿椒亲h,而儒者卻多被世人稱道。至于靠權術取得宰相、卿大夫之位,輔佐其當代君主,固然無可稱道之處。至于像季次、原憲這樣的人(季次,孔子的弟子,未曾作官??鬃臃Q贊過他。)雖讀書又懷有獨行其道的德行,議論也從不茍且迎合當世,當世也譏笑他們。如今游俠之士的行事雖然不合乎正義,但他們的言談一定守信,行事一定果決,已許諾的一定誠懇,不惜犧牲自己的身體,解救別人的危難,不夸耀自己的德行,也有值得贊許的地方。再說人都有緩急之需,這是常有的。虞舜曾受困于井廩之中,伊尹曾負鼎為奴,傅說曾匿身于傅巖之地,呂尚曾棘荊棲身于棘津,管仲曾戴枷入獄,百里奚曾喂牛于車下,孔子曾在匡地受困,在陳、蔡之地挨餓受凍,這些都是儒者所說的有道德的仁人君子,尚且遭此大禍,何況是中等才能而遭遇到末世的人呢?他們所遭受的禍害又怎能說得完呢!而那些平民之徒,設取予然諾,名聲傳頌千里。所以士人到了窮境而能得到別人援手相助,這難道不是人們所說的賢豪之士嗎?如果讓鄉(xiāng)里的俠士與季次、原憲比較權勢和力量,在當代功效上相較量,那就不在同一時間相提并論了。俠士又有什么值得小看的呢!”

《漢書》說:“皇帝建國,諸侯立家,從卿大夫到普通百姓,各有等級差別。所以人們服從上級,下級沒有非分之想??鬃诱f:‘皇帝有道德,政權不會旁落到大臣手里。’各級官吏執(zhí)行法令,按照職責處理事務,越職就有罪,侵犯他人職權要受罰。這樣上下級就能和順相處,各種事務就能得到合理解決。周王室衰微后,禮樂征伐的權力就落到了諸侯手里。齊桓公、晉文公之后,大夫掌握了政權,陪臣執(zhí)掌國命。這種局面發(fā)展到戰(zhàn)國時期,合縱連橫,憑實力爭強。因此各個諸侯國的公子,如魏國的信陵君、趙國的平原君、齊國的孟嘗君、楚國的春申君,都依靠王公的勢力,競相養(yǎng)士,以能者為尊。那些雞鳴狗盜之徒,都受到禮遇。趙國的相國虞卿拋棄了國家,舍棄了君主,以幫助窮困時的魏齊朋友;魏無忌冒險偷竊兵符,假傳命令,殺了將軍,單獨率軍解了平原君的圍,他們都因此取得了諸侯的尊重,名揚天下。后來人們每每談論到他們的時候,總是以四公子為開頭。這樣背棄國家利益去幫助私黨的行為就形成了,忠于職守、奉公守法的義理就廢棄了。到了漢朝興起的時候,對這種行為沒有進行匡正和改革。魏其侯、武安侯之流,在京城中競相爭斗;郭解、劇孟一類人,在民間橫行霸道,他們的勢力范圍可以行遍全國,連公侯也畏懼。群眾把羨慕、欽佩的眼光投向他們,即使陷于刑律,也自認為自己殺身成名是理所當然的,如同季布、路溫舒、仇牧一樣,不怕死、不后悔。曾子說:‘上級失去了道德,人民背離正常軌道已經很久了?!绻麤]有英明的領導人在上面展示好惡的準則,用禮法來統(tǒng)一人民的思想和行動,人們從哪兒去知道應該禁止邪惡而回到正道上來呢?古代的正法是:五伯(即五個王朝的諸侯)是三王的罪人;而六國則是五伯的罪人;那四個公子則是六國的罪人。像郭解這類人物,作為一個普通百姓,卻竊取了生殺大權,他們的罪惡實在不應該受到法律的寬恕啊!”

(是曰)《尸子》說:“臣子的功勞,在于推薦賢能;君主的功勞,在于任用賢能?!薄妒酚洝氛f:“鮑叔牙推薦管仲,天下人并不多看重管仲的賢能,而是看重鮑叔牙的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br/>
(非曰)蘇建經常責備大將軍衛(wèi)青說:“你雖然尊貴,但天下的賢士大夫卻不稱贊你。我希望你看看古今名將是如何招選賢人的?!贝髮④姷狼刚f:“從魏其侯、武安侯對賓客的奢侈浮華,天子曾經切齒痛恨。親近士大夫,招攬賢能的人,罷黜不肖之徒,這是君主的權力;臣子只要遵守法令盡職盡責就行了,何必參與招賢呢?”大將軍衛(wèi)青就是這樣為將的。

(評論說:這一是、一非,都是出自經書和史書不同的解釋。)

班固說:“從前王道已經衰微,諸侯用武力治理政事,當時的君王和諸侯,好惡各不相同,因此各個學派蜂擁而起,各持一端,推崇各自所好,用這種辦法游說道術,博取諸侯的歡心。他們的言論雖然不同,譬如火水相滅,也能相生。仁與義,敬與和,事情雖然相反,而都是相成的。”《易經》說:“天下人都有同一個歸宿,但走的道路卻千差萬別;天下的思想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但百慮卻各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闭f的就是這個意思。

洞察人性,探索善惡——古代名家智慧之戰(zhàn) | 白話《長短經》14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新丰县| 温泉县| 彰化市| 大名县| 仪征市| 黄冈市| 井陉县| 阳信县| 徐州市| 楚雄市| 临汾市| 金川县| 会理县| 思南县| 黔江区| 白河县| 稻城县| 中方县| 蓬莱市| 城口县| 洞口县| 舟山市| 思南县| 三河市| 嘉定区| 建阳市| 黄石市| 蓬莱市| 旬阳县| 永城市| 安泽县| 临泉县| 卢湾区| 溧阳市| 宁国市| 鸡东县| 开化县| 利津县| 嵊泗县| 伊春市| 大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