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流觴】陌路相忘,江湖不見。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如有雷同……那便真是巧了。

故事要從高中說起。
他入學的成績是全班第三,全校第五的樣子。整個高一上學期平平無奇,高一期末考試異軍突起地考了全校第一,從此再沒掉過前三。與其說是學霸,不如說這大概是一只真·學神。閑暇時間該玩游戲玩游戲,該看小說看小說,過得很是愜意。
她成績不太出眾,不過也過得去。相貌不太出眾,不過很耐看。性格溫柔,人緣很好。字寫的好,畫也能畫幾筆。聲音溫溫柔柔的,同學老師都很喜歡她。
至于我……學習成績大概算是前面,最高水平是入學時候的全校第三,最低的大概能有二百多,基本是在二三十名左右徘徊。平日里吊兒郎當不務正業(yè),最大的愛好便是上上網(wǎng)看看小說……在這個故事里,我只是個旁觀者與講述者。

因為一次陰差陽錯的座位安排,他倆成為了前后桌。
一個勤奮好學虛心求教,一個古道熱腸認真講解,你來我往之間便熟悉了起來。
彼時我與她只隔一個過道,晚自習寫完作業(yè)看小說的時候總能看到他倆腦袋湊到一起竊竊私語。
然而這種現(xiàn)象在班里很常見,就連我這樣整天不學無術的不良少年,也有老實同學拿題過來問怎么做。
所以,不足為奇。

一切好像是不經(jīng)意之間偷偷摸摸開始的。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當時自詡她最好朋友的我,在很久之后才看出了端倪。
隱約記得那次是學校里出了點啥事,停水還是停電的忘了。好像也不是什么正經(jīng)的上課時間。
總之就是他出面給大家一人定了一份吉野家的肥牛飯,直接送到學校的那種。
哦天知道當時這玩意有多好吃,以至于之后的幾年里我甚至覺得吃吉野家就跟吃大餐一樣——當然這是后話。
那天,在他張羅著我們勞苦大眾的果腹問題時,她跟著忙前忙后體貼入微。
而旁觀了這一切的我,不知如何突然開竅了一般,從最初的“他倆關系比我倆好伐開森”的心態(tài),無縫鏈接到了“哎喲我好像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的小竊喜。
從此之后,看到他倆待在一起都用充滿八卦的眼光探究一二。

與所有的高中一樣,我們高中,自然是不能早戀的,就算你是全校第一,也不行。
于是,不知道班主任有沒有找他倆談話,不知道說了什么達成了怎樣的共識。
反正,一段時間之后,他倆的座位被調(diào)開,兩人之間隔了一排。我們高中是一共四排的座位,隔了一排便意味著無論怎么換座,都隔著一排人。
即便是現(xiàn)實阻礙重重,也不能阻擋兩人交流的心。
似乎在我小學就很流行的傳紙條在這件事上立了大功。
每天晚自習,都會有無數(shù)個寫著對方名字的紙條從教室的一頭傳到另一頭。
擔任傳信員的我們,也會偶爾開開玩笑,在桌子上豎個五毛一次的紙牌,敲詐勒索一番。
當然,身為全校第一的他雖然年紀小,但情商還是蠻不錯。偶爾會買一些雪糕啊糖啊之類的小零食,犒勞犒勞我們這些每天晚上幫助他倆眉目傳情的吃瓜群眾。
然而每次到我這面的時候總是輪不到雪糕。
這一點讓我怨念至今。

轉(zhuǎn)眼便是高考,轉(zhuǎn)眼便報完了志愿,轉(zhuǎn)眼成績都出來了。

他不負眾望地拿了全校第一,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了帝都知名醫(yī)學院,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準臨床醫(yī)生,專業(yè)大概是……精神???于是這成了高考后我們嘲笑他的最重要的一個點,中心思想為:你就是個精神病還要去治精神???
她估分的是比較保守,實際分數(shù)比估分多了幾十,如愿以償?shù)乜既肓耸⒕┑囊凰谇粚W校,與他也算是同行。
至于我,大概是為了一個論壇上的名字義無反顧一頭扎進了帝都,卻被發(fā)配到荒無人煙的六環(huán)外做了一名仰望星空的拓荒者。

縱然是兩個城市也不能阻擋什么,他有閑暇的時候會往返于兩地,兩人經(jīng)常在群里空間什么的無節(jié)操地秀恩愛——那時候還沒有朋友圈。
還記得某年我的生日禮物都是他倆在盛京某個商業(yè)街上一起買的,然后在生日的時候他與海淀區(qū)的另一個同班小伙伴一起來郊區(qū)看我。
上了大學之后的大家似乎格外的放的開,不但在言語中不再那么的遮遮掩掩。
不但每次回高中看老師的時候都會被當初教我們的各科老師調(diào)侃一番,就連每年同學聚會大家閑聊之時他倆也會在邊上無差別的秀恩愛。
我就在旁邊靜靜地看著,不說話。

一如當初我不知道他們什么時候開始,后來也不知道他們什么時候結(jié)束。
仿佛一切都是不知不覺間,他不再提她,她也不再提他。
回學??蠢蠋煹臅r候問起來她也語焉不詳一筆帶過,明顯是不想多說什么。
我曾經(jīng)暗地里問了問她,沒得到太過明確的回答,卻也覺得不便再問。
于是就再沒問過原因。

大學四年轉(zhuǎn)眼即過,在學?;靵砘烊W生身份徹底喪失了興趣,于是陰差陽錯地簽了盛京的工作。
臨走的時候,他請我吃了一頓飯。
算是踐行,當然也有最后的叮囑。
他說,希望我到盛京之后好好照顧她。
有沒有幫他說說好話什么的,我已然記不清了。
只記得當初報道之后,她來宿舍看我,還跟我一起出去玩。
我想了想,終究是什么也沒說。

那年十一,班長結(jié)婚,新娘是我同桌。
我們班來了不少人,男生一桌,女生一桌。
他與她都來了。
她坐在我旁邊,他坐在男生那桌。
婚禮進行了幾個小時,連著后來的班級合影。
我看著他倆,直到最后散場各回各家,沒說一句話。

寫完了之后,我想等我修改修改,發(fā)給他倆看看,算是一個回憶吧。
然后,我便去微信扒拉聯(lián)系人。于是,發(fā)現(xiàn)了他換了的頭像,和最近朋友圈中的結(jié)婚證。
女主角是一個未曾見過的女生,乍一看還有點夫妻相。
我給那條狀態(tài)點了贊,評了論,只字未提這件事。

曲終人散,終是江湖不見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