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火救火
以火救火
醫(yī)門多疾
先存諸己,而后存諸人
《莊子·人間世》
【原文】
顏回見仲尼,請行。
曰:“奚之?”
曰:“將之衛(wèi)。”
曰:“奚為焉?”
曰:“回聞衛(wèi)君,其年壯,其行獨。輕用其國,而不見其過。輕用民死,死者以國量乎澤若蕉,民其無如矣?;貒L聞之夫子曰:‘治國去之,亂國就之,醫(yī)門多疾?!敢运勊计鋭t,庶幾其國有瘳乎!”
仲尼曰:“嘻,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雜,雜則多,多則擾,擾則憂,憂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后存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 ,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蕩,而知之所為出乎哉?德蕩乎名,知出乎爭。名也者,相軋也;知也者,爭之器也。二者兇器, 非所以盡行也。
且德厚信矼,未達人氣;名聞不爭,未達人心。而強以仁義繩墨之言,炫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惡育其美也,命之曰菑人。菑人者,人必反菑之。若殆為人菑夫。
“且茍為人悅賢而惡不肖,惡用而求有以異?若唯無詔,王公必將乘人而斗其捷。而目將熒之,而色將平之,口將營之,容將形之,心且 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順始無窮,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
【今譯】
(顏回(公元前521-前481年),字子淵,亦稱顏淵,比孔子小三十歲,春秋時魯國人,學問淵博,品格高尚,以德行著稱,是孔子最喜歡的的得意門生。)
有一天,孔子的學生顏回,前去拜見孔子,并向老師辭行。
孔子問:“要到哪里去?”
顏回回答說:“將到去衛(wèi)國去。”
孔子又問:“去做什么?”
顏回說:“我聽說衛(wèi)國的君主年壯氣盛,做事獨斷專行,獨裁兇暴,處理國事輕舉妄動,荒淫昏亂,無視自己的過失;役使百姓、動用民力,輕率地用兵而不憐恤人民的生命,不管百姓的死活,死的人遍及田野,積滿了山澤,好像干枯的草芥一樣,人民無所依歸。
“我曾聽老師您說過:‘治理得好的國家可以離開,混亂不安的國家可以前往,就像好的醫(yī)家要到多病的地方去一樣?!以敢飧鶕?jù)老師的教誨去實行,給衛(wèi)國國君當個醫(yī)生,思考治理衛(wèi)國的辦法,衛(wèi)國或許還可以治理好而逐漸恢復國力,使百姓免于疾苦吧!”
孔子說:“嘻!你去衛(wèi)國后恐怕會遭到殺害,我看你是想去送死啊。推行大道是不宜喧雜的,喧雜就會多事,讓事情生出很多枝節(jié),枝節(jié)多了 ,就會心生擾亂、煩亂,心生擾亂就會產(chǎn)生憂患,憂患多了就難以保全自己,自救也來不及了, 怎么拯救國家呢?古時候的‘至人’,先求自己日臻充實,讓自己修養(yǎng)好后,方才去扶助別人。如果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還沒有修養(yǎng)好,怎么能去糾正暴君的過失呢?
“你知道‘德’的喪失和‘智’的外露的原因嗎?
‘德’的喪失是由于好名,追逐聲望,追求名聲?!恰耐饴妒鞘怯捎跔庌q是非,喜歡爭個是是非非。
‘名譽’是人們相互傾軋的禍根;‘智慧’是人們相互爭斗的工具;名和智這兩者都是兇器,是不可作為處世正道盡行之于世的。
“即使一個人德行純厚,信譽著實,但未必投合對方的趣味,能與別人聲氣相通;
“一個人雖然不與別人爭奪名譽,不圖名利,但也未必能得到廣泛的理解,普遍符合他人的心意。
“如果勉強把仁義和規(guī)范的言辭述說在暴君面前,給暴君講大道理,堅持正義,這就好比用別人的丑惡來夸耀和彰顯自己的美德,這種做法可以說是在害人。
“害別人的人,別人必定反過來害他,所以你這樣做恐怕要被人所害了。
“假若衛(wèi)君喜愛賢能而討厭惡人,如果他憎惡不肖的人,而肯聽賢臣的忠言,那么,哪里還需要用得著你去才有所改變,何必非得等著你去呢?
“除非你去了衛(wèi)國,緘口不言,不向衛(wèi)君進言,否則衛(wèi)君會趁機抓住你說話的漏洞,鉆你言論的空子,而施展巧辯。
“而你必將眼目?;螅嫔鹧b平和,表面裝作鎮(zhèn)定,口里卻只顧得上說些自救的話以營營自救,于是卑恭的姿態(tài)將會顯露出來,容貌遷就,內心無主地屈從依順衛(wèi)君的主張,屈服于衛(wèi)君的行為了。這就像是用火救火,用水救水,更助長了他的威風,可以說是錯上加錯。有了屈從依順的開始,以后就會永遠委屈自己而依順下去,沒個完結?!?/p>
(顏回于是就不再提去衛(wèi)國的事了。)
【賞析】
人間世:即人間的社會。
《莊子·人間世》篇是講“涉亂世以自全”的人生處世哲學。莊子認為他所生活的是一個充滿危險和災難的社會,處在這樣的社會,處世最要緊的是保全自身,有逃避社會的消極色彩。
本文作者借顏回和孔子的對話,借孔子之口來闡述自己虛己順物,以無用為用的處世哲學。
顏回試圖前往衛(wèi)國革其政治弊端,孔子卻指出“道不欲雜,雜則多,多則憂”,“名”與“智”皆兇器?!搬t(yī)門多疾”、“先存諸己,而后存諸人”
不要用別人的缺點來顯示自己的優(yōu)點。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pour oil in the fire ,用火來救火災,火勢必越燒越旺;用引水來救水災,水勢越盛,水注定越積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