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者的中年危機與財務自由
股市的門檻不高,只要能完成簡單的買賣操作的,都可以進入。價值投資的門檻很高,四十歲前不能價值投資,因為在這之前本金少、心態(tài)不沉穩(wěn)、對市場的認識不足,做價值投資大概率是沒有收益的。但是人到40歲各種煩惱纏身,步入“中年危機”;而且40歲后真正開始做價值投資,能實現財務自由嗎?
第一,從投資角度看“中年危機”
一是收入遇到天花板。現在社會分工的現狀,決定了絕大部分中年人的身份只是打工者,靠自己的腦力勞動或智力勞動賺錢。沒了這份工作,或者能力難以提升,收入也就達到了天花板。
二是家庭開支還在繼續(xù)增加。收入不再增長了,但花錢的地方一個沒少。人到中年,父母雙親的身體愈發(fā)不好,需要看病照顧;人到中年,計劃生育放開之后,家里還添了二胎,奶粉錢不能少;人到中年,小孩開始上初高中,學費培訓費比家庭其他生活開支加起來都要多;人到中年,自己身上的零部件也慢慢變老,等等。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
三是高房價吞噬中年人的財富?,F在畸形的高房價,掏空了“六個口袋”,也大大降低了中年人未來財富增長的機會。有人說,不是有房子在嗎?但是一套房子,即便一年漲一倍,賣了之后你住到哪兒去。即便有幾套房,但誰又知道將來房子是不是如馬云所說的白菜價。
四是其他風險。包括那些不可預知的風險,天災、車禍、怪病等等,任何事情發(fā)生一次都足以摧毀一個家庭。還有投資風險,我經歷的那些P2P、民間借貸、白銀現貨的坑,每一次都足以讓多年努力白費。
從投資角度看,中年危機的根子在于家庭收入來源都是靠腦力或體力換來的“睡前收入”,幾乎沒有資產性的“睡后收入”。人總是會累的,要睡覺、要休息,中年人辛苦勞動卻只能給自己帶來有限的財富。錢是不會睡覺的,它可以不眠不休的為你帶來新的財富。聰明人會讓錢為自己工作,但現在絕大多數的中年人卻被錢卡住了脖子。
在我的職業(yè)生涯中,我看到很多中年人在彷徨中逐漸變成老人,企業(yè)員工、管理層以及那些擔任公職的人員,退休之后領著固定的退休收入,過著自己想要或不想要的生活。
第二,中年人離財富自由有多遠?
一是要實現財務自由,你現在需要有多少錢?
什么是財務自由?就是你提前退休,或者不工作就能養(yǎng)活自己的一種自由。對于財務自由的標準,我們采用《低風險投資之路》的算法:
所需資產=年必需開支/(投資收益-通脹-人均GDP增速)這個公式的優(yōu)勢是:首先,考慮了通脹,80年代有1萬元就是萬元戶,現在什么都不是。其次,考慮到隨著財富增長,你不會比社會其他人混的差,如果人均GDP增長6.5%,你的財富只增長5%,你肯定就慢慢掉隊了。
按照這個公式計算,我們要實現財務自由需要多少錢呢?就拿一個普通省會城市四口之家一年必需開支舉例:物管費和水電費1.5萬、生活費4萬、車輛損耗和油費1.5萬、兩個小孩學費加培訓費加衣服玩具10萬、旅游開支5萬、聚會開支2萬、其他雜項開支(老婆化妝品、買煙酒茶)4萬,算下來是28萬/年;通脹每年2.5%左右;人均GDP將來可能長期維持在5%左右;收益率按10%來算。結果是:
所需資產=28萬/(10%-2.5%-5%)=1120萬
當然,如果你投資水平足夠高,能達到每年穩(wěn)定的15%的收益,你所需的資產是373萬;如果你可以穩(wěn)定的達到巴菲特22%的年化收益,你所需的資產是193萬。
也就是說:如果你每年只有10%的投資收益水平,你現在手頭有1120萬的現金就可以退休了;如果15%的收益水平,手頭現金需要373萬;如果22%的收益水平,手頭現金需要193萬。
二是要賺到怎么多錢,中年人需要多高的投資收益率和本金?
按照《2018中國城市家庭財富健康報告》的數據,2017年中國家庭戶均資產是150.3萬元,2018年預計是161.7萬元。城市家庭房產占家庭總資產77.7%,金融資產占11.8%,不到1%配置了股票,不到0.4%配置了基金。
按照這個數據以及平常接觸的家庭情況來估計,我所在的二線省會城市,家庭戶均資產應該在220萬左右(注:含有被平均的因素),其中房產占到170萬左右,車子15萬左右,其他流動資產35萬左右。
這35萬要實現財務自由是什么概念?按照常理推斷,15萬左右只能放在支付寶、京東金融之類的靈活存取理財,收益率不到3%;剩余20萬,10萬左右投資基金,假如年化收益12%;剩下的10萬拿來做股票投資,就算你是股神附體,每年穩(wěn)定收益維持在22%。在不考慮其他新增資金進入的前提下,15年之后,這10萬會變成197萬;投資基金的10萬,15年之后會變成55萬;支付寶的15萬,15年之后會變成23萬。屆時,總的流動資產是275萬。
當然,這個計算過程中,我們沒有考慮的變量有很多,比如家庭每年節(jié)約下來的資金、物價變動之后28萬的水平是否夠家庭年支出;但是,我們同樣沒有考慮投資能力的問題,按照現在股市的投資者水平來看,只有1成是賺錢的,即便賺錢的人也肯定達不到股神每年22%的年化收益水平。絕大部分人是股市的貢獻者,或者陪練。所以,中年人實現財務自由的路很漫長,也很渺茫。
第三,中年人實現財務自由的可能性
上面的計算過程,既是我自我評價的過程,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中年人的處境,算下來我自己都不免拔涼拔涼的。但是活人不能被尿憋死,總需要找到解決的辦法。我試著理了一下思路,供大家參考:
一是壓縮開支。這是最容易想到的辦法,為了明天的財物自由,抑制今天的消費。以一個家庭年收入30萬計算,如果把家庭支出壓縮到20萬,每年就可以節(jié)約10萬元,每年都將這10萬元投資指數基金,假設指數基金年華收益10%,10年之后,你就有175萬左右。
二是賺取風險收益。總是要冒一次險的,不然以現在的資金規(guī)模,根本不具備實現財務自由的條件。當具備初步的投資資本和一定的投資能力的時候,在深度熊市的時候重倉進入,較為集中的持有3只左右的優(yōu)質股票(所以才要求必須有一定投資能力),等待牛市的到來。當然,這個有風險,但很多實現財務自由、半財務自由的人,都會經歷這個階段。
三是保守持倉,等待下一次機會。有了初步的資金積累,你就有了實現財務自由的可能,這時你會心態(tài)很平靜,即便每年10%的收益,實現財務自由也是遲早的事情。這時候,你在做投資決策的時候就不能冒險,尤其是不能讓本金損失,如果沒有把穩(wěn)的投資,甚至可以考慮持有現金,那些P2P、高利貸以及高風險投資工具更是不能碰,股票的投資也要控制在嚴格的比例。你要有耐心等待下次熊市底部的到來。
四是早日筑好“防火墻”。雖然都比希望突如其來的危險,但是每個家庭都需要防范那些天災人禍,趁自己還年紀不算大,小孩年齡還很小,這個時候投入一些必備的保險,成本很小,卻能提供堅實的藩籬,真有意外降臨的時候,家庭不會遭到致命的沖擊。
五是培養(yǎng)下一代的財商。如果20歲左右,我就懂得這些投資的道理,我肯定會更早的實現財務自由。所以,不要給下一代也留下這樣的遺憾,不要讓他們也人到中年才懂得投資的道理,甚至于連我們都不如,成為伸手族。早早的培養(yǎng)下一代的財商,你會擁有一個理財幫手,也會成就子女的人生。
六是保持身體健康。40歲后才能做價值投資,如果你的生命長度還有40年,你可以像巴菲特一樣得到爆炸式的財富增長。與40隨后得到的財富相比,之前的投資只是試水,賺得也只是蠅頭小利。所以,改掉不好的生活習慣,善待生命,真愛家庭,投資最終不就是為這些嗎?
“不謀全局不足以謀一隅,不謀萬世不足以謀一時”,今天我們站在整個人生長度來縱觀我們的投資,希望找到一條平安卻不平凡的投資道路。我們分析了中年人的財產危機,縷了一下中年家庭的財富狀況,提出了實現財務自由的6條建議,考慮的因素不全面,也存在很多漏洞,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