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理財的“本手、妙手、俗手”

寫在最前:【我的回本之路】是一個系列的持續(xù)分享,主要跟大家分享我是怎么理財的。涉及持倉盈虧情況,調倉信息,持倉基金的研究,相關基金經理的研究等。?我是在2021年12月29日一次性買入200萬,目標持有5年,不會無限彈藥補倉,不會贖回到銀行卡里,是一個純內部調倉的配置。
目前市值及盈虧
昨天回血1萬元,離回本越來越近了。?

?“本手、妙手、俗手”
今天分享我司顧問江恩平的一篇文章

今年的高考作為提到了“本手、妙手、俗手”,這三手是圍棋的三個術語。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規(guī)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從全局看通常會受損的下法。本手是基礎,妙手是創(chuàng)造。一般來說,對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現(xiàn)妙手;否則,難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家庭理財亦是這樣。對每個家庭來說這長達幾十年的理財都如一盤棋,從職業(yè)成長期的財富成長、到成熟期積累一定資產、再到退休后徹底進入財富管理階段,不僅需要把眼前的下一步棋下好,更需要著眼于長期,在下一步的落子之前就把未來幾十步的戰(zhàn)略制定好。?
本手,于家庭理財而言,可以理解為用“合理的方法”長期追求一個市場的“合理回報”。什么是“合理回報”呢??
我在和大部分家庭溝通的時候,大家其實對A股這個市場大多還停留在“十年3000點原地踏步”、“全靠投機”等刻板印象里,覺得這個市場不值得投資、無法獲得回報。?
其實隨著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為例,過去20年漲了10倍。

對于大部分家庭來說,理財的本手,正是順應市場的客觀規(guī)律,去獲得匹配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投資收益率,畢竟A股的上市公司作為國內最優(yōu)質的一批公司,正是經濟發(fā)展的源動力。?
“本手不夠,你們給我來一點妙手”?
妙手,于家庭理財而言,我們可以理解為試圖去獲取超過市場平均的回報。
于是有的家庭嘗試去尋找市場上的“神奇產品”,寄希望于通過神奇產品來創(chuàng)造超額收益。這手本身沒有什么問題,市面上從不缺乏神奇產品,不過當我們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產品篩選上,往往會忽視更整體的戰(zhàn)略,就好比把思考的重心全部放到了接下來的一兩步棋,卻忽略了從整體角度看待整個棋局。?
舉個“妙手”的例子。小王花了一周的時間經過仔細的基本面研究、并分析了當前的市場估值偏好以及熱點板塊,最終選擇了L公司的股票,投出了手上的100萬:

“反正明年才付首付,還有半年時間可以操作,理理財總是好的”

“妙啊!買了就漲,比市場漲的多得多”

“下個月就要付首付了,終于要反彈了……”

沒準L公司之后還會隨著市場的整體上漲大幅反彈、沒準會隨著利潤增長股價持續(xù)上漲、超過之前的高點,但這都和小王無關了……這是典型的著眼于產品選擇,忽視了上層的財務目標是短期的剛性支出(付房貸),而短期的目標是切不可去集中投資股類資產,去承擔短期高波動的。?
一味地追求妙手,可能最終遠不如穩(wěn)穩(wěn)的“本手”。
俗手,看似合理,但縱觀全局卻會帶來很大損失。這正是很多家庭在長期投資中容易犯的錯誤:忽視通貨膨脹的侵蝕,大量投資于看似穩(wěn)定(名義本金不損失)但長期穩(wěn)定貶值的資產。
最典型的就是缺乏持續(xù)收入能力的家庭大量資金購買銀行理財和保險。舉個例子,比如一個即將退役的運動員,帶著職業(yè)生涯黃金期積累的1000萬找到銀行,希望得到一個能讓自己退役之后生活無憂的、穩(wěn)定的理財方案。理財經理考慮到這個客戶屬于之后的職業(yè)生涯收入將很不穩(wěn)定,大概率將會顯著不如退役之前,不適合去承擔風險:
?“多買點保險吧,抗通脹、穩(wěn)定增值、本金不損失,生活無憂?!?
當前市場的儲蓄型保險,包括年金險、增額終身壽等各種產品形式,收益角度看長期會在3.5%左右,而基于過去十年物價翻番的事實,實際的物價通脹率會在6-7%。對這個30歲退役的運動員家庭來說,接下來的四五十年很大程度都得力于現(xiàn)在已經積累的這一千萬資產,然而這一千萬的大部分都會穩(wěn)定以每年3-4%的速度相對于物價進行貶值。長期看,“俗手”無疑。?
總結來說,對絕大多數家庭來說,長期的理財需要做的是:多做些“本手”,謹慎地做“妙手”,盡量規(guī)避“俗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