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銅時代》羅翔老師,18年前遇見的天橋老太太
羅翔老師講課的風格,非常的不法律。
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總是用一些淺顯而搞笑的比方,把枯燥的法律知識生動的講述出來,讓人耳目一新。
通過好事者的剪輯搬運,他在厚大上課的視頻很快就風靡全網(wǎng)。
羅翔和他的“男主”張三,徹底火了
有多火?
2020年3月9日,羅翔在B站發(fā)布了他的第一條視頻。
然后,那個結(jié)果把他自己都嚇懵了。
僅僅過了2天,粉絲數(shù)就破了100萬,半年之內(nèi),這個數(shù)字漲到了500萬(目前是1400萬)。

一下子擁有了如此巨大的影響力,讓羅翔感到非常惶恐。
“我怕濫用這種影響力,我怕我駕馭不了這種影響力,我更怕迷戀這種影響力?!?,他在后來的一個訪談中說道。
我絲毫不懷疑他說這話時的真誠——當具備了某種能力的時候,總覺得自己該做點什么,又害怕做了什么之后,必須承擔它的一些后果。
我想,這可能才是更準確的一種說法。

2020年的9月8日,在爆紅了半年之后,羅翔發(fā)布了一條日后將他推向風口浪尖的微博。
“要珍惜德行,卻不要成為榮譽的奴隸,因為前者是永恒的,后者卻很快會消失”。
這是一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挑不出一點毛病的話,原本應該獲得大量的點贊。
但可惜,他發(fā)的時機不對。

當時正好有個表彰大會剛剛結(jié)束,因此有些網(wǎng)友覺得,羅翔的這段話,很可能是在影射當天獲獎的某位先生。
那位先生彼時正如日中天,在很多人心中是神祇一般的人物。
羅翔這下算是捅了馬蜂窩了。
盡管他忙不迭的解釋,稱那條微博只是自己的讀書感悟(這位仁兄的確一直在微博上發(fā)自己正讀到的部分章節(jié),以及讀后感),但是在很多網(wǎng)友眼里,他的辯解是無力的,于是繼續(xù)集中火力猛批他。
羅翔很快就丟盔棄甲,宣布自己退出微博。
對這件事情,我的評價有兩個:
一個是“莫須有”;一個是“一切皆有定數(shù)”。

網(wǎng)友們的穿鑿附會,實在是太可怕了。
要這么聯(lián)想,往后大家說話前,是不是要先查一查黃歷、挑一挑日子,最重要的是讀一讀新聞,看看當天有啥大事發(fā)生?
比如神舟升空那天,你如果發(fā)了一條“今天心情很差”,那就麻煩大了,盡管你可能只是被女朋友甩了,發(fā)發(fā)牢騷。
我相信,羅翔的那段話真的只是在告誡自己。后來他在脫口秀大會上,再次談起了榮譽和德行的問題——只不過這一次,多了一個“不要不要把它放到網(wǎng)上”的調(diào)侃。
實際上,羅翔說出那樣的話來,并不讓人意外,我甚至覺得,他如果不這么說,反倒奇怪了。
他不是一再表示,對自己獲得的流量感到誠惶誠恐嗎?

最近,在《我的青銅時代》中,羅翔講述了18年前的一段往事。
那是2003年的冬天,當時的羅翔還在北大讀博。
有一天,在路過雙安商場天橋的時候,遇到了一位正在四處求助的老太太。
她衣衫襤褸、白發(fā)蒼蒼,所以很多人都避之唯恐不及。
老太太很著急,看起來疲憊又憂愁。
羅翔心中的悲憫一下子被擊中了。他走到老太太面前,詢問她,有什么需要幫忙的
老太太告訴他,自己是從北京西站一路步行來到這里的,想找一家法律援助中心。
“我那時就感到很難受......從北京西站走到雙安商場,你想想她走了幾個小時?!?/p>
羅翔叫了輛車,帶著老太太一起去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
一路上,羅翔欲言又止,他那個時候已經(jīng)拿到了律師執(zhí)照,完全有能力為老太太提供咨詢。
但他意識到,這個老太太不遠千里,來到北京尋求法律援助,這個案子一定不單純。
他好奇,然而又很擔心,害怕因此惹上麻煩,所以最終選擇了沉默。

到了目的地后,老太太對羅翔說道:
“真的很感謝你,你就不用陪我上去了,別影響你的前途。”
這一句話,讓羅翔羞愧萬分,他覺得那個老太太已經(jīng)看穿了自己。
但他明顯想多了,老太太不可能僅從外表就知道他是律師,有能力幫助自己卻不愿意伸出援手。
這件事情很能反映羅翔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他敏感、善良,有一顆悲憫的心,但卻并不希望為此付出代價,與茍且于庸常生活的你和我,沒有太大的區(qū)別。
但時代的洪流,卻將他推到前臺、萬眾矚目的位置。
他很受震撼,也感到了惶恐,就像那年的他,面對那個因為自己的舉手之勞而下跪的老太太一樣。
“德不配位“,一直是他的擔憂,或者說警醒。他覺得,自己在那個位置,就有責任給人們帶來些什么。

還是在那一期“時代”里,羅翔談到了自己對人生的理解。
“人一生是否過得好,不該是外界對你的評判,而是你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
這應該是他的肺腑之言了。但在很多人看來,這多少有些某某體,只有取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的人,才有資格那樣說。
就像當年一位朋友對我說的那樣:李嘉誠可以說自己對財富沒有多少欲望,但你不行。
追捧他的人,喜歡的是他脫口而出的法律學的段子,而不是他關(guān)于人生、社會的思考。
所以,他們會對他,做出這樣那樣的解讀。

在“時代”的最后,在當年那座天橋上,主持人陳曉楠問他:
“你怕被忘了嗎?”
“我覺得被忘了是一個必然?!保_翔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我甚至覺得,羅翔心里可能對遺忘還有那么一點期望,那樣的話,他就可以像當年的那個青年一樣,閉口不言,不去碰那些麻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