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不想用西藥怕有副作用?可以看看老祖宗的中藥止痛,快收藏。
痛風之名始于金元,在此之前痛風在《內經》《素問、痹論》篇、《金匱要略中風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篇》等多部典籍中記載稱為“痹癥”,而在元代,名醫(yī)朱丹溪最 先明確在其著作《格致余論》中指出“痛風者,四肢百節(jié)走痛,方書謂之白虎歷節(jié)風證是也”。由此得出“痛風”二字。
隨著近些年生活水平的提高,患上痛風的人群日趨增多,已經不亞于糖尿病這一代謝疾病。痛風也是一種代謝性疾病,主要是長期高尿酸在體內的積累,導致關節(jié)炎癥和劇烈的關節(jié)疼痛。除了藥物治療和飲食調整,一些中草藥外敷也可以用于緩解痛風的疼痛。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草藥外敷推 薦:
1. 牛黃解毒片外敷:
將牛黃解毒片打碎研磨成粉,再用蜂蜜調和外敷患處,包上保鮮膜。可用于痛風急性發(fā)作期,消炎止痛,清熱解毒。牛黃解毒片主要由牛黃、雄黃、石膏、冰片、大黃、黃芩、桔梗、甘草組成。
2. 紅花:
紅花可以幫助舒緩炎癥、散瘀止痛的作用。將紅花浸泡在溫水中,然后將紅花研成粉末,加入適量的紅花水或蜂蜜,制成糊狀,然后敷于患處。紅花外敷具有鎮(zhèn)痛和抗炎的效果。如果對紅花過敏的患者、氣血虛弱、高血壓以及孕婦禁用。
3. 薄荷:
薄荷具有清涼的特性,可以幫助舒緩炎癥和減輕疼痛。將薄荷葉搗碎,或者加入大黃,黃連,黃柏,冰片一起研末,加水調成糊狀,然后用來外敷。涂抹在痛風患處進行外敷。用以清熱解讀,活血止疼。
4. 雷公藤:
雷公藤又稱黃藤,是一種常用的中草藥,味苦、性涼,有大毒。適用于風濕熱淤、有毒邪阻滯的痛風性關節(jié)炎。雷公藤雖然可以清熱解讀,緩解疼痛,但它本身有一 定的毒性,切不可隨意使用。取適量雷公藤的根和葉,搗碎敷在患處有助于緩解疼痛和炎癥。
需要注意的是,中草藥外敷只是幫助緩解疼痛的輔助方法,并不能替代藥物治療和飲食調整。在使用中草藥時,務必遵循一定的用藥原則和劑量,避免過度使用或過敏反應。此外,個體反應因人而異,患者還需跟醫(yī)生溝通診斷后,辯證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