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朗一輩子都沒有見過諸葛亮,為何要在三國中安排被當眾罵死


罵死王朗,是老版三國演義中非常經典的一段,而最近二年又網民各種編排修改,著實玩壞了。這段在電視劇中是這么安排情節(jié)的:諸葛亮率領蜀軍出祁山,連勝曹真,魏兵過渭河之西下寨。曹真與王朗、郭淮共議退兵之策。王朗說:“來日可嚴整隊伍,大展旌旗。老夫于陣前,只用一席話語,管教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戰(zhàn)自退。”大將軍曹真自然不相信王朗的話,但是軍事上一時半會又不能擊敗諸葛亮,于是同意讓上了年紀的王朗到陣前發(fā)揮一下口舌之能,等于是有棗沒棗打一竿子再說。果然第二天一早,兩軍都擺好架勢,列陣于祁山之前。諸葛亮舉目見魏軍陣前三個麾蓋,旗上大書姓名,中央白髯老者,乃軍師司徒王朗。王朗對諸葛孔明說:“久聞公之大名,今幸一會。公既知天命,識時務,何故興無名之兵?”

亮曰:“吾奉詔討賊,何謂無名?”王朗提到:天數(shù)有變,神器更易,乃歸有德之人,勸諸葛亮“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不失封侯之位?!敝T葛亮聽后在車上大笑道:“吾以汝為漢朝老臣,必有高論,沒想到竟出如此粗鄙之語。王司徒之生平,吾素知之:汝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世;理當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皆愿生啖汝肉!汝既為餡諛之人,只可潛身縮首,茍圖衣食;安敢在兩軍陣前,妄稱天數(shù)!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汝即將歸于九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見漢朝二十四先帝!最后一句: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王朗聽罷,一口氣沒上來,大叫一聲,撞死于馬下。這段確實非常精彩,不但是羅貫中在三國志中根本沒有的歷史記載的情況下,充分發(fā)揮想象的原創(chuàng),而且老版三國電視劇的編劇也在三國演義的原話基礎上進行了改變和加工,總之是非常成功的戲劇沖突情節(jié)。
但在歷史事實上,王朗和諸葛亮雖然都是生活在漢末到三國時代的名人,但是兩人從來沒有見過面,更不可能在兩軍陣前互相理論,那么羅貫中為何特意安排王朗當靶子被諸葛亮罵死,而不是別人這么倒霉呢?這其中必有緣故!瀚海狼山認為這和王司徒的生平簡歷直接有關。王朗,生于?-死于,公元228年11月,本名王嚴,字景興。東海郡郯縣,今山東臨沂市郯城西北人。漢末至三國曹魏時期重臣。漢代的東海主要是指現(xiàn)在的黃海,現(xiàn)在的山東日照、臨沂東部一直到蘇北沿海一代,都屬于東海郡的范圍,這里出過不少歷史名人。都以東海人自居。而諸葛亮年輕時候在老家沂南縣,和郯城都屬于今天的山東臨沂市的范圍。因此兩人可以說是老鄉(xiāng)。

王朗早年師從太尉楊賜,因通曉經籍而被拜為郎中。后因楊賜去世而棄官服喪,不應孝廉之命。徐州刺史陶謙舉其為茂才,拜徐州治中從事。后升任會稽太守。就是現(xiàn)在的浙江紹興,也算是做過一方大員。當然這個不小的官,是屬于東漢朝廷的高級官員。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孫策南攻會稽,王朗率軍抵御,終為其所敗,并在逃亡途中被孫策擒獲。之后應丞相曹操辟命,輾轉數(shù)年后才抵達許昌,拜諫議大夫、參司空軍事。魏王國建立,王朗以軍祭酒兼領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職。曹丕繼王位時,遷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曹魏政權篡漢正式建立后,改任司空,進封樂平鄉(xiāng)侯。曹叡繼位后,代華歆為司徒,進封蘭陵侯。太和二年,即公元228年,王朗去世,謚號“成”。其孫女王元姬,嫁于晉王司馬昭,生晉武帝司馬炎、齊獻王司馬攸。

由王朗的簡歷來看,在漢末的大混亂中,王朗除了被孫策擊敗,丟了漢朝交給他管理的紹興外,基本都是順風順水,步步高升,最終以高官厚祿壽終正寢,甚至還有死后的謚號。能混的這么好,被諸葛亮罵“助曹為虐”,肯定是有根據(jù)的。王朗顯然是曹操父子篡漢的積極分子。而且王朗最早是漢朝高官,守土無方,被孫策俘虜;又屁顛屁顛的跑到曹操的手下步步高升。說他是一人事三朝,為三姓家奴也不為過。這種無節(jié)操的知識分子,即使飛黃騰達,肯定在過去也是被大家看不起的。更要命的是,王司徒居然是司馬炎的親老姥爺,這明擺著和搞掉曹家的司馬家又有很深的一腿??梢哉f王朗簡直就是東漢到三國時期,排名第一的政治變色龍。羅貫中特意編排他被諸葛亮當眾罵死,一點也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