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因子貴幸登皇位
(這個是我需要的文章沒有你們網(wǎng)站不適宜內(nèi)容申請審核通過) 中國古代君位相傳主要依據(jù)嫡長子繼承制度也有因個人喜好而打破這種制度主觀決定繼承人的現(xiàn)象此外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因為君主喜歡他某個孫子就想把位置傳給他比如朱元璋就把皇位傳給了孫子朱允炆但這種做法畢竟不太合規(guī)距于是就有了間接的辦法一先將皇位傳給這個孫子的父親以便保證這個好圣孫能夠?qū)砝^承大統(tǒng)而這個父親也就是“父因子貴”的而出任君主我就是這樣的特殊情況向我這樣的特殊情況在歷史上出現(xiàn)過四例。 第一例西周王朝先祖季歷 “周”做為商朝一個藩國后來實力漸力漸長成為了反對商朝殘暴統(tǒng)治的主要力量周朝建立以前先君太王一共生有三個兒子長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歷季歷有個兒子叫姬昌周太王確實非常喜歡這個孫子姬昌因此逐漸生出了一個想法—隔過太伯和仲雍將王位傳于幼子季歷將來季歷在傳位給姬昌。 古代宗法社會有長兄在傳位給小兒子是不可以的秦伯、仲雍知道了父親的意思之后為了不讓三弟季歷登基成為絆腳石寧愿去蠻荒之地過著野蠻人一般的生活至于太伯仲雍他們二人到底去了哪里目前尚沒有定論有的則說二人是到了北方建立了虞國有的則說二人到了南方建立了吳國無論哪種說法二人為了不成為三弟季歷登基的絆腳石主動遠離了自己的故土是不爭的事實。 第二例是癡兒晉惠帝司馬衷 晉武帝司馬炎即位后用了十五年的時間統(tǒng)一了全國晉武帝在高興之余覺得也應該立繼承人了司馬衷既是武帝的長子又是嫡子太子之位看起來非他莫屬不過司馬衷是一個智障青年好多大臣都曾勸他更易太子但武帝一直沒有易儲。 其時武帝也不是不知道司馬衷的腦子不好只是愛子心切不愿意承認事情的真相他總以為太子只是比較“憨厚老實“而已另外有三個要素擺在武帝面前一個比一個有說服力:第一楊皇后病逝前曾經(jīng)讓武帝發(fā)誓保住司馬衷的太子之位武帝在病床前流涕許之第二楊皇后為司馬衷取了功臣賈充的女兒把位高權(quán)重的賈家捆綁在了太子的戰(zhàn)車上使武帝投鼠忌器第三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自幼聰明伶俐據(jù)說和當年司馬懿很相似武帝對他另眼相看甚至評價他說:“此兒當興我家。”這樣一來武帝為了使日后司馬遹登上皇位也就只能讓司馬衷坐穩(wěn)太子之位了然而這一切卻最終成了晉武帝的一廂情愿司馬衷即位后聰明的小司馬遹被立為太子但司馬遹因非皇后賈南風所生且生身惡習被賈南風毒死司馬遹至此也沒有坐上皇位而司馬衷則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灰色笑話。 有一年發(fā)生饑荒百姓沒有糧食吃只能挖草根吃樹皮許多百姓因此活活餓死消息被迅速報告到皇宮中司馬衷坐在高高的皇座上聽完大臣的奏報后大為不解善良的晉惠帝很想為他的子民做點事情經(jīng)過冥思苦想之后終于想出了一個解決方案曰:“百姓無粟米充饑不食肉糜?”由此可以看出司馬衷的思維能力:“聽聞天下饑荒百姓餓死?!蹦苷f出“食肉糜”的話說明他知道“食物”“饑荒”“死亡”三者之間對應關(guān)系具有最基礎的邏輯思維能力只是也可以看出司馬衷的智力水平無法處理軍國大事。 “何不食肉糜”在《晉書》的渲染下就這樣成為晉惠帝執(zhí)政時期的歷史笑料。 第三例是瘸腿皇帝明仁宗朱高熾 朱高熾是朱棣的長子他性情端重沉靜言行適度喜好讀書由于朱高熾喜靜厭動體態(tài)肥胖行動不便總要兩個內(nèi)室攙扶才能行動而且總是跌跌撞撞一生嗜武明成租朱棣并不喜歡這個兒子他更喜歡朱高熾的二兒子朱高煦于是朱棣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正值朱棣左右為難之際大臣謝縉一個詞終于使程祖堅定了立朱高熾的決這個詞便是好圣孫去《明史謝縉傳》記載:“先是儲未定淇國丘福言漢王(朱高煦)有功宜帝密問縉縉稱:‘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鄄粦N又頓首曰:‘好圣孫?!癁樾谝驳垲M之太子逐定?!?1411年朱瞻基被朱棣冊封為皇太孫朱棣親自挑選當時著名文臣擔任朱瞻基老師并多次指示皇孫是個可造之材你們一定要盡心竭力同時朱棣也不忘親自教導永樂中期以后的遠征漠北朱棣總是將朱瞻基帶在身邊讓他了解如何帶兵打仗每次遠征歸來經(jīng)過農(nóng)家朱棣都要帶朱瞻基去看看讓皇孫了解農(nóng)家的艱辛希望他以后做一個愛民的好皇帝朱棣對朱瞻基的精心教導朱瞻基以后成為著名的守城之君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可見我確實是沾了瘸腿皇帝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的光。 第四例是清世雍正帝胤禛 康熙子嗣眾為了能夠繼承皇位相互之間爭得你死我活然而康熙第四子胤禛最終得以脫穎而出除了他的才華和手腕之外“父憑子貴”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胤禛其實沒有多大優(yōu)勢也不是康熙喜歡的類型然而他有一個讓康熙喜歡的兒子也就是后來的乾隆帝弘歷弘歷很得康熙喜歡人長的也是儀表堂堂再加上弘歷談吐不凡敏而好學過目成誦康熙自然見而鐘愛喜歡的不得了于是雍正也就“父憑子貴”當了皇帝。 民間盛傳康熙的遺詔寫的是“傳位十四子”后被篡改成“傳位于第四子”但實際上篡改遺詔是不太可能改的第一找管理諸皇子應該稱皇幾如皇十四子絕不會只寫“十四子”“傳位于皇第十四子”絕不會只寫十四子傳位于皇第十四無法改成傳位于“皇第四子”且當時的于應是繁寫。 第二清朝時重要文件都是滿漢雙語的即使?jié)h語的詔書改的了滿文的詔書如何改? 而且康熙確實非常喜歡孫子弘歷弘力出生康熙十五年深得祖祖父的寵愛每次圍獵康熙都要帶上這位孫兒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見到弘歷的生母連連稱她是個有福之人因此為了傳位給心愛的孫子而選擇孩子的父親成為皇位的繼承人順理成章乾隆對祖父也非常尊敬在位六十年退位就是不想超過康熙。 乾隆下葬的裕陵立有一塊《神功圣德碑》上面除了記錄了乾隆一生的文治武功外對近幾年來爭吵不休的皇位繼承問題也對世人給出了明確的答案上面說弘歷十二歲時隨父親雍正侍奉圣祖康熙皇帝宴于牡丹臺康熙皇帝一見異之曰“是褔過于予”倍加喜愛后來便“灼然有太王貽孫之鑒”?!疤踬O孫”就是指前面的第一例周太王喜歡孫子姬昌傳位給季歷這里引用“太王貽孫”的典正式道出了康熙欲立弘歷為隔代接班人的思想。 雍正在位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四年但一方面繼承了父親開創(chuàng)的基業(yè)另一方面也為乾隆帝的統(tǒng)治打下了基礎史稱“康乾盛世”。 并非代他人告知:葉孜 202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