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壽的《三國志》為什么沒有給“五世三公”的楊修立傳?
眾所周知,楊修算得上知名度一流的漢末三國歷史人物之一,《三國演義》的章節(jié)《楊修之死》更是入選了語文教科書。不過陳壽編寫的《三國志》卻沒有給楊修立傳。結(jié)合楊修的知名度和其“五世三公”的家族背景,陳壽沒有給楊修立傳就顯得有些奇怪。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要說明的是,學界對于陳壽沒有給楊修立傳的原因尚未一致結(jié)論,本鬼接下來的內(nèi)容只是自己的一家之言而已,大家姑妄聽之即可。
本鬼認為陳壽沒有給楊修立傳的原因豬油有以下三個:

第一,楊修雖然出身于“五世三公”的弘農(nóng)楊氏,但他本人的仕途卻不是很成功。根據(jù)史書記載,楊修生前的最高官職是曹操丞相府的主簿,這是一個類似于如今首席秘書的職務(wù)。而在《三國志》中,立傳的歷史人物的生前最高官職最低也都是刺史一級,楊修的官職不夠高。

第二,根據(jù)史書記載,楊修是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被處死的。楊修被殺的時候,東漢末任太尉楊彪(楊修之父)還活著。正因如此,楊修在某種意義上應(yīng)該算是東漢之臣而非曹魏之臣?!逗鬂h書》就楊修的傳記附在楊修傳里,《三國志》可能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第三,雖然楊修被殺的公開罪名是“前后漏泄言教,交關(guān)諸侯”,但后世普遍認為楊修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他參與了曹操諸子的“奪嫡之爭”和弘農(nóng)楊氏與曹操的政治矛盾。而西晉以曹魏為正統(tǒng),西晉宣帝司馬懿又是楊修之死的間接受益者。因此西晉的官方態(tài)度也是否定楊修的。

《三國志》成書于西晉,陳壽在編寫過程中不得不向西晉的官方態(tài)度靠攏。陳壽不給楊修應(yīng)該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