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考研 | 傳媒學研究計劃書全指導!
日本留學初來乍到的同學們,如果頭一次聽到“研究計劃書”這個詞的時候,都會一愣。隨便翻看一下各個大學院的出願要項,都能發(fā)現(xiàn)一個很顯眼的“研究計劃書”相關(guān)的要求。而且研究計劃書的字數(shù)從1000字到4000字不等,對于已經(jīng)要準備入學考試,準備各種語言等級證的同學而言,從頭開始撰寫研究計劃書也是一件比較耗時間和精力的事情。


那么研究計劃書要怎么寫,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點呢?那么今天小遠就以傳媒學為例簡單地帶大家入個門~

01前期準備(重中之重)
整體來說計劃書的作成有兩種方式,一個是「找到目標教授/研究室」再開始寫計劃書,或者「找到自己喜歡的課題準備好大綱再去找能出愿的教授/研究室」。
無論哪種方法,找到教授是關(guān)鍵點,其實很多學校都有公開教授的研究室信息,或者部分修士或者博士的論文題目,可以從這部分信息入手找找自己的研究方向是否合適。
比如東京大學情報學環(huán)就都公開了教授們的研究室信息。

可以在官網(wǎng)找到情報學環(huán)的主頁,然后在「教員」里找到教授們的信息。
其中以林香里教授為例的話,是可以看到研究室的具體信息的,包括教授研究方向、著作、研究室成員以及各自的研究方向介紹。

又或者可以點擊「研究」,查看一下歷屆畢業(yè)生的選題,看看自己的題目是否貼切。

02計劃書組成
一份計劃書基本都是由固定模塊的「研究題目」「研究背景/問題背景」「問題意識」「先行研究」「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義」「研究手法」「參考文獻」組成的。
另外也會有一些學校獨特的部分,比如說北海道大學需要寫「研究特色」「期待的結(jié)果」「到目前為止與自己的關(guān)聯(lián)」等相關(guān)內(nèi)容,但是其實都是可以靈活轉(zhuǎn)變的。
具體的解釋歡迎轉(zhuǎn)到之前關(guān)于研究計劃書的文章~

03例子
咱們再以「如何找到自己喜歡的課題準備大綱」的切入點為例,談一下A桑的計劃書寫作思路。
首先A桑平時會拿日本的著名紀錄片「紀實72小時」來學習日語和了解日本社會,后來發(fā)現(xiàn)其實中方也有買入紀實72小時的版權(quán)并且有2季26集的存在,兩邊一起看了一遍A桑就突然感覺到,即使同樣的記錄拍攝手法,對于兩國國民的描述和表達似乎有自己的不同傾向,但是具體又有哪些不同呢?

于是A桑選擇了雙方紀錄片里比較接近的場景的集數(shù)作為對象,準備進行內(nèi)容對比研究。
于是這么一份計劃書就有基礎(chǔ)的框架了,在「問題背景以及問題意識」里描述一下雙方紀錄片以及相關(guān)研究,闡述出了自己的疑問,然后「先行研究」里補充關(guān)于紀錄片、紀錄片對比、紀實72小時相關(guān)的先行研究,然后對于自己這份研究的重要性做了一個強調(diào)。
「研究目的/意義」里主要還是簡單闡述了一下為了弄懂視角差以及背后的一些社會問題。最后因為是要做偏內(nèi)容研究,所以選擇了「旁白/文本分析」,「編輯分析」來做比較。然后羅列完參考資料,一份很簡單沒有特別華麗的計劃書就形成了,再不斷的修改之后形成完整版。

04特別強調(diào)
首先從整體來說,傳媒學里的一份好的研究計劃書需要關(guān)注到三個點:
1??嚴謹。所有想法最好都能有出處,所以概念最好都是引用別人的語言,在搞學術(shù)的圣地,千萬不要自說自話。比如說「〇〇在中國,特別是年輕女性里很有人氣」這樣的判斷性表達如果沒有實際數(shù)據(jù)支撐的話,即使是「好像確實是這樣」也是不夠的。
2??一定是要意識到“讀者”的存在而書寫的。東西不是自己看,而是給別人看的,要把自己研究計劃賣出去,所以一定要讓自己全文邏輯通順,減少看這篇文章的人的腦思考,通熟易懂。所以一份研究計劃書改上7-10遍也不是少事,這點一定要有所認識。
3??可行性必須要高。從研究計劃書到真正寫成修論,基本是要時隔1年以上,你的研究必須是得在一年之后還能進行的,所以要盡可能排除各種影響因素,以及研究期間基本只有修士二年級,所以特別麻煩的研究也需要注意。
這里必須得提醒一下對于社交媒體非常關(guān)注的小伙伴,如果沒選好切入點的話是很容易翻車的。當然傳媒學本身能研究的內(nèi)容也是非常的多,即使同樣一件事情在不同的切入點下會有完全不同的呈現(xiàn),所以一定要留心生活中的各種細節(jié),多和老師溝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