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我們》:余淮的七年

(這篇發(fā)了之后不少人有共鳴的樣子,就再搬一次自己的文,是月更看心情寫文沒有任何定位的佛系專欄up了。
瑯琊榜之風(fēng)起長林的書還在看,看完可能會寫,就……看心情……
寫這篇的起因是無聊試著寫余淮視角的同人文然后失敗了,不過也因此更懂得他了,就寫下了我心里理解的余淮。
PS:本文為原著向,不知道為什么專欄沒有其他這個分類了,無奈選了影視的分類,雖然不喜歡改編但是愛演員的演繹。還有懶癌up并沒有存圖,所以基本純文字。)

書里余淮的七年是留白的,我常常會想,他的七年是什么樣的。
尤其是看了昊然的《見風(fēng)》中寫的:“他是完全把這個女孩安排在了自己今后的生活里,他可能想好了和這個女孩要走的每一步,想到了他們一起上學(xué),工作,結(jié)婚,想到孩子,連孩子叫什么名字都想好了……”
昊然說這是他當(dāng)時有些無法理解的那種執(zhí)著,是很少在其他人身上感受到的深情。
這話真的把我看愣了,大概我以前只是覺得余淮很好很好,耿耿很喜歡他,他們那么相配,卻從未真的從余淮的角度想過,他的深情,他也是七年的耿耿于懷。
我試著從他的視角寫同人,可是寫到他和耿耿相遇時總是OOC。我想著他回憶過去的樣子,想到他對耿耿無法放下的樣子,想著他七年拼搏卻總被命運打擊的樣子……這么多樣子揉在一起才是他,而說實話,我真的沒法寫出一個讓我自己滿意的余淮視角。
余淮的耿耿于懷,不是矯情,不是對青春的難以釋懷。時間帶走了他的驕傲,磨平了鋒利的棱角,可是有些東西,在余淮這里,從未改變過。
起初我是從耿耿的角度想的,想看她在大學(xué)時光里,對余淮,是怎么心心念念,又一次次失望,硬是把他壓在心里不再提起。
可是這個故事對我來說是伴著我的成長一起生長的,現(xiàn)在的我記不起喜歡一個人是什么感覺,卻愈發(fā)覺得余淮的難得。難得有這樣的少年,能將年少時默不作聲的喜歡,耿耿于懷七年。
其實余淮,真如昊然所說,是深情的。
怕不是被言情小說“毒害”太多,習(xí)慣了男主角愛一個人就覆水難收,習(xí)慣了他們重逢時就一定是等著彼此的。
但如果七年之后,余淮沒有耿耿于懷,那也不算奇怪。
命運的打擊可以磨平他的驕傲,當(dāng)然也能讓他不再是他。過去不管多美好,但在現(xiàn)實面前,更像一個遙遠(yuǎn)的夢境,和他每天要面對的、要解決的事情,關(guān)系不大。
第一年,余淮在復(fù)讀,他拼盡全力,還能收到耿耿為他加油的信件,他不服輸,也抱著考上清華后一切都會好的念頭。
第二年到第四年,媽媽患了尿毒癥,他放棄清華留在本地讀大學(xué),用了三年的時間讀完四年的課程。哪怕在見到耿耿和別的男孩笑的那么開心的時候他在剎那間放棄過,可是他還一直記得耿耿說的:大不了比別人多活一年不就賺回來了。
第五年到第七年,他終于如愿以償去美國讀書,可因為媽媽的病情,也因為比之夢想更明白他的責(zé)任,他選擇拿個碩士就回來,不再繼續(xù)。
和耿耿重逢的那段時間,欣喜和苦澀,不知誰占了上風(fēng)。
余淮應(yīng)該是在耿耿同學(xué)對著本練習(xí)本眼泛淚光時意識到他的喜歡的,否則怎么會激動到大喊,問耿耿腦袋里是不是全是麻辣燙。
高三的時候,耿耿督促他背古詩句,他教耿耿做題,在彼此身上耗費的時光,是甘之如飴。
耿耿說要考去北京時,他說的是:“我知道”。
因為他也是這么想的,他把她放入了自己的未來里。
而后來命運的打擊,讓他們分開七年,誤解和距離,卻還沒有改變愛。
我倒是覺得,他們在蛻變的愈加成熟時,也更看清了自己的心。年少的喜歡,在后來的耿耿于懷的時間里,悄然演變成心里的一部分,是愛。
最最最難得的是,不是一個人的心心念念,是兩個人的耿耿于懷。
耿耿承受了余淮七年沒有緣由的不知所蹤。
余淮承受的是明知沒希望卻無法放下,是不能言說。
我真的很能明白,耿耿的耿耿于懷。
因為再找不到那么喜歡的人,因為當(dāng)年已經(jīng)近在咫尺確認(rèn)的心意,因為他沒個交待毫無緣由的消失,因為她是最體諒他最心疼他的。
而這個故事最美好的是,余淮同學(xué),是值得她七年等待的人。
耿耿吻過來的時候,他愣了一下就把她緊緊的推向自己。他也很想念她,他也很愛她。
既不想告訴女孩關(guān)于他的窘境,又貪戀和她在一起的時光。被這個吻戳破后,他只能落荒而逃。
而當(dāng)女孩知道一切后,他又那么成熟篤定,將一切自己扛起來,只在問起那時的喜歡時,才變成了高中時的傻小子。
他是喜歡她的,他從沒有忘記。
耿耿在晚秋高地等他,因為確認(rèn)了自己的愛,因為她有信心有能力和他共擔(dān)未來。
余淮去赴約,因為他也在耿耿于懷,因為所有的事情已經(jīng)明晰,他再沒理由去否認(rèn)他的愛。
會偷偷跑去看他們的樹的人,怎么會改變愛。
余淮深情,值得耿耿的耿耿于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