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rard Way:《傘學院》的搖滾老爹

文/影子熊
?
就像毛姆在書評里詰問的那樣,讀一本書還是要讀懂作者——在今天,當我們翻開一本不熟悉的超級英雄漫畫之前,我們會期待些什么?泛泛而言,就是希望別入流俗,別讓我們聯(lián)想到其他角色。通常的創(chuàng)作思路,是在能力、性格、背景、反派上下功夫,一些陷入思考瓶頸的大宇宙編輯們,還會用排列組合關(guān)鍵詞的形式搞創(chuàng)作,美其名曰選題地圖,其實無非是局部創(chuàng)新。天花板到頂了,就改宇宙、開新局,突破類型,融合類型。《守望者》其實是一部歷史小說、《睡魔》其實是心靈震蕩小說、《天國降臨》是眾神神話、《第一年》是哥譚哈姆雷特、《黑暗騎士歸來》是哥譚奧賽羅。毫無疑問,這些都是有解的出路,配上好的作者,足夠呈現(xiàn)出大餐甚至經(jīng)典。
?
然而,這些都是Marvel和DC及旗下子品牌的玩法,無論如何,都有可以繼承的父系內(nèi)容,像Image Comic和Dark Horse Comic這種發(fā)行商和廠牌。沒有那么多父系的資源,原創(chuàng)和多元化可能才是出路。《傘學院》就是這種背景下Dark Horse Comic(黑馬漫畫)旗下的代表作品。

在格局上,《傘學院》是實打?qū)嵉膫鹘y(tǒng)超英類型作品,基礎(chǔ)元素幾乎沒有顛覆,組合的方式也都是熟悉的橋段。但第一次看《傘》的超英讀者,都能感受到這部作品渾然一體的原創(chuàng)性,新鮮之處在于敘事、氛圍和人物的演出,沒錯,就是acting(人物的演出細節(jié)),以及directing(導演性的編排)。和2007-2010同期的DC、Marvel這么多大事件作品比,《傘》像個考試前喝了小酒的優(yōu)等生。
這個優(yōu)等生的始作俑者Gerard Way,其實主業(yè)是搖滾樂手,他的樂隊My Chemical Romance在21世紀之交紅極一時,被認為是EMO風格(Hardcore Punk的一種風格)的中流砥柱(連百度百科的EMO詞條圖片都是他)。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傲嬌的Gerard拒絕承認自己是EMO,還稱EMO是垃圾。他的代表作Welcome To The Black Parade官方MV已經(jīng)在YouTube有1.2億的播放。從這首MV就能看出他對視覺的品位和與眾不同的審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RKJiM9Njr8?

有點像后現(xiàn)代版的《他人之顏》和教宗性風格
? ?2006年,Gerard在格拉斯哥遇見DC漫畫的老編輯Grant Morrison,當時Grant正在搞Batman issue 663,也就是后來的The Clown of Midnight(午夜小丑),Grant整天整天用Black Parade這首歌循環(huán)播放來刺激自己的靈感。結(jié)果見到本尊后,兩人大聊藝術(shù)、漫畫、音樂,相談甚歡。最后Gerard說,我一直也在搞一本漫畫,請務(wù)必幫我看看。作為專業(yè)人士的Grant很不情愿但假裝很感興趣的答應(yīng)了,看了稿件之后發(fā)現(xiàn)跟自己在MV中見到的Gerard不是一樣的審美(這時的版本大概還是Gerard自己畫的原稿)于是鼓勵了幾句,也就撂下了。
?
Grant以為Gerard雖然不是漫畫外行,也懂得漫畫的出版流程,但是始終也是玩票。結(jié)果,07年Gerard不但找到了合適的巴西畫手Gabriel Bá來主筆,找到黑馬漫畫來連載,幾年過去,連載居然還堅持的不錯。Grant在2008年為《傘》的第一卷單行本寫了序,表達了自己對Gerard這種斜杠青年雖然有點嫉妒羨慕看走眼,又顯擺了自己作為伯樂早就看出了人家潛力的老編輯情緒(即將上市的中文官方版可以看到這段序言)。
?
Gerard?Way瀟灑又爭氣地繼續(xù)創(chuàng)作, 2011年之后單飛做專輯,逐漸淡出音樂圈。2014年還在漫威主刀,創(chuàng)作了一個平行宇宙版的蜘蛛俠——Peni?Park——一個11歲的日美混血高中生,天才美少女,被蜘蛛咬過后可以操作蜘蛛機甲的紐約守護者——沒錯,就是后來在動畫電影《蜘蛛俠:平行宇宙》出現(xiàn)的那個JK少女。這個設(shè)定時髦又有趣,無論在漫畫還是電影里都很受歡迎,不過這時候Gerard已經(jīng)不靠顏值吃飯,完全是“Gee胖”了。
?

《傘》的故事發(fā)端于單鏡先生,一位拿過諾貝爾獎的全能巨富科學家老爹(而且是個外星人)。單鏡先生在藤上種了七朵花——不對,是收養(yǎng)了七個少年——在單鏡先生的眼中,1號是擁有自由夢想的領(lǐng)導者,果決是他的優(yōu)點,未來的宇宙牛仔和團隊坦克;2號是傲慢煩人的惡作劇鬼,未來的團隊主輸出刺客;3號是心智控制者、自戀狂,團隊控制系輔助;4號是通靈者(被認為很像英格瑪伯格曼),團隊一號掛;5號是因為穿越能力,始終以孩童形態(tài)示人的小軍師,團隊二號掛;6號是可怕的高潛力天然呆,因為某些原因,沒有留在團隊的BOSS級伙伴;7號是喜歡音樂但天賦很差的無用孩子(但是卻被猩猩管家認為是最特別的)。

是的,這樣講來,《傘》確實是一個有些老套的養(yǎng)子系學園超英故事?!秱恪返墓适率遣⑿械箶?,即類似英式迷你劇和《教父2》的手法,將過去的故事和當下的故事并行發(fā)展。一般這種手法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速舊故事線的發(fā)展,以求故事在中段形成閉環(huán)。但看到第三卷,作者對前史的腦洞還在源源不斷地深挖,這一點就更像英劇,以及《守望者》的手法(只不過守望者有更強的探索線,具備更強的視點感)。
?
因為Gerard本人是1967年版英劇The?Prisoner的粉絲。新舊兩條脈絡(luò)始終沿著少年們的成長和無處尋根的陰謀展開。陰謀線非常接近The Prisoner的推理氛圍和歷史感,盡管著墨不多,讀者仍有充分的空間在Gabriel Bá的一些細節(jié)設(shè)計里感受到傘學院世界和現(xiàn)實世界的小差異(劇版也下了不少功夫去呈現(xiàn)),成長線則有少年的煩惱和憤怒,以及通過暴力、背叛、老去、穿越,對憤怒外化的壯麗展現(xiàn)。在前兩卷的成長線,我們可以看到動作場面從超人總動員式的超級系、喧嘩流,逐漸走向重力感、開始見血。人物的性格展現(xiàn)也從5號、7號作為兩個最滯重的線索,和人物的命運相連接。
?

譯者:MetaDudu;校對:iMick
?Gerard和Gabriel Bá結(jié)合了很多優(yōu)秀漫畫的特質(zhì),在分鏡上做很有趣的過渡,寥寥幾筆就能把故事從夸張嬉鬧過渡到嚴肅的成長。并且打造了整部漫畫在視覺語言上的標志風格。
人物布局是超英群戲的重要組成,《傘學院》的人物布局多少和《守望者》有些類似(《守望者》首次出版于1986年), 例如重要的兩個角色之一——5號,在敘事作用上,是類似曼哈頓博士的“大天使”角色,他代表了傘方的世界性命題,他關(guān)乎時間、存亡、歷史的決定權(quán)、以及“英雄”的時代角色。7號則代表傘方的人文力量,她以一個非天才的樂手身份出現(xiàn),背負了Gerard作為音樂家深入骨髓的創(chuàng)作基因,也代表了普通人活在英雄之中的脆弱和矛盾。這兩個角色最終的去向仍未確定,值得期待。
?

譯者:MetaDudu;校對:iMick
Gerard通過每個孩子的成長和羈絆、恰到好處的流暢敘事,映射了自己作為一個游吟詩搖滾青年的世界觀和文藝趣味。作為音樂家,音樂元素也被Gerard融入了故事的骨血,除了7號的失敗樂手設(shè)定、第一卷命名為天啟組曲、故事的反派也是以樂團的形式存在。《傘學院》的好看之處,是通過作者視角,對故事上的directing,把氛圍、人設(shè)與作者的理念渾然天成地結(jié)合在一起。這也是劇版很難復制漫畫版,容易拍得過于刻奇的原因。
?
最后,精妙的語言和視覺的結(jié)合,是閱讀漫畫重要的體驗門檻。希望我們能在中國得見更多類似的中文化作品,窺見美漫的多元化一面。這對喜愛和樂于研究美漫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種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