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著古典詩詞中的父愛,真實卻深沉!

孟郊一首《慈母吟》樹立了中國古代慈母形象的典范,“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道盡了母親對遠行游子的濃濃愛意。而反觀古典詩詞中父親的形象,卻顯得模糊和淺顯,因為并沒有一首能準確代表父親形象的詩詞。正如詩人北島所說,父親是一本書,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有道不盡的真實。
事實上,更為深沉的父愛很少直接表達對子女的愛意,父親對子女的管教更為嚴格,常常在字里行間充滿了勸誡,展現(xiàn)出對子女未來的憂慮。其實這又何嘗不是父親式的表達方式呢,他也許早已經(jīng)表達了自己的愛意,只是我們并未察覺罷了。就讓我們一起跟隨古典詩詞,探究和感受沉默式的父愛吧!

1、指點生存法則
父親以自己的智慧,為孩子剖析世道運行的規(guī)則。并總結(jié)出想要成為圣人的方法,即同時學會龍和蛇兩套完全不同的生存法則,以便應付風云變幻的時局。

《誡子詩》漢·東方朔明者處事,莫尚於中。優(yōu)哉游哉,與道相從。首陽為拙;柳惠為工。飽食安步,在仕代農(nóng)。依隱玩世,詭時不逢。是故才盡者身危,好名者得華;有群者累生,孤貴者失和;遺馀者不匱,自盡者無多;圣人之道,一龍一蛇。形見神藏,與物變化。隨時之宜,無有常家。
2、選擇放手
陶淵明對自己五個兒子的評價,可以在這首詩中找到答案。日漸年邁的父親為何只能飲酒取樂?因為五個兒子無一人喜愛讀書,擅長寫作。要么懶惰,要么不會算數(shù),要么貪吃,真得挺夠傷腦筋的。一位選擇無奈躺平的父親形象躍然紙上,讓人忍俊不禁,也只好感慨這是天意吧!

《責子》東晉·陶淵明白發(fā)被兩鬢,肌膚不復實。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shù)。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
3、后繼有人
杜甫發(fā)現(xiàn)兒子酷愛讀書寫作,看起來似乎繼承了自己的衣缽,父親流露出了難得的喜悅。子承父業(yè)除去對傳統(tǒng)倫理制度的偏見,其實更看重對家族事業(yè)繼承和發(fā)揚的期待。把某項事業(yè)做大做強可能真的需要幾輩人的共同努力。

《又示宗武》唐·杜甫覓句知新律,攤書解滿床。試吟青玉案,莫羨紫羅囊。假日從時飲,明年共我長。應須飽經(jīng)街,已似愛文章。十五男兒志,三千弟子行。曾參與游夏,達者得升堂。
4、想念遠方的孩子
在李白眾多浪漫飄逸的詩歌之外,這首思念遠方幼女的抒情詩,感情基調(diào)則頗為低回憂傷。李白已離開家鄉(xiāng)3年,借描寫自己所種桃樹之下幼女玩耍嬉笑的情景,表達自己內(nèi)心更為柔軟脆弱的所在,讓李白這一浪漫主義詩人形象更為飽滿豐富。

《寄東魯二稚子》李白(唐)吳地桑葉綠,吳蠶已三眠。我家寄東魯,誰種龜陰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復茫然。南風吹歸心,飛墮酒樓前。樓東一株桃,枝葉拂青煙。此樹我所種,別來向三年。桃今與樓齊,我行尚未旋。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小兒名伯禽,與姊亦齊肩。雙行桃樹下,撫背復誰憐?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裂素寫遠意,因之汶陽川。
5、思念成疾
閑居僻靜小山村,漫天的青草似乎沒有盡頭。父親借蔓延的青草表達對遠方孩子的思念之情,雖不能夠團聚,然而時時刻刻都在牽掛著,可見沉默的父愛也同樣深沉偉大!

《北郭閑思》曹鄴(唐)山前山后是青草,盡日出門還掩門。
每思骨肉在天畔,來看野翁憐子孫。
6、獨寵女兒
父親對嬌弱的女兒充滿了憐愛,好奇她為啥不肯乖乖入睡,又好奇她為何一夜哭啼不止。因為女兒的一點點風吹草動都會牽動父親的敏銳神經(jīng),可能每個父親骨子里都是心甘情愿作女兒奴吧!
《與小女》韋莊見人初解語嘔啞,不肯歸眠戀小車。
一夜嬌啼緣底事,為嫌衣少縷金華。
7、孩子還是笨點好
蘇軾一生正直磊落,但卻屢遭貶謫。他自我疏導是因為自己讀書太多、懂得太多道理、太過聰明所導致的。所以他更希望孩子愚笨和魯莽一些,一生中少災少難,平平安安過完普通人的一生。這也許是蘇軾用一生的實踐為孩子指出的明朗前途。過好普通人的一生,何嘗不是勝利?

《洗兒戲作》蘇軾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8、天倫之樂
蘇軾理想中的普通人生活狀態(tài),就藏在辛棄疾的詩中。低矮的茅屋下處處充滿了歡樂,白發(fā)蒼蒼的父親,用目光注視著三個各自忙活的小孩,或者給豆苗除草,或者專注于編織雞籠,或者以剝蓮蓬為樂,任性而為,各得其樂,好不快哉!
《清平樂·村居》辛棄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9、多做好事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名言常被青年人作為座右銘,指導自己務(wù)實上進,在理論指導下要積極參加實踐。原來這句詩里藏著偉大深沉的父愛,這首詩其實只是陸游勉勵自己孩子的諄諄教誨。它卻因飽含真理,成為無數(shù)代青年的至理名言,激勵著我們努力奮斗。
《冬夜讀書示子聿》宋·陸游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藏著古典詩詞中的父愛,真實卻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