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爭雷霆載具資料】“艾爾溫”號驅(qū)逐艦(1942年配置)

概述↓
? ? ? ?類型:驅(qū)逐艦
? ? ? ?權(quán)重:4.0
? ? ? ?原產(chǎn)國:美國
? ? ? ?設(shè)計師:不詳
? ? ? ?首船下水時間:1934年1月31日(該艦下水于1934年7月10日)
? ? ? ?所屬系列:“法拉格特”級
? ? ? ?同系列產(chǎn)量:8艘(法拉格特、杜威、霍爾、馬克多瑙、沃登、戴爾、莫那根、艾爾溫)
尺寸與重量↓
? ? ? ?排水量:2307.0噸
? ? ? ?全長:104.01米
? ? ? ?總寬:10.44米
? ? ? ?吃水:4.98米
? ? ? ?船員總數(shù):160人
? ? ? ?最少操作人數(shù):48人
動力配置↓
? ? ? ?引擎數(shù)量:2臺
? ? ? ?引擎原產(chǎn)國:美國
? ? ? ?引擎品牌:寇蒂斯
? ? ? ?引擎類型:蒸汽輪機(由4臺燃油鍋爐提供蒸汽)
? ? ? ?引擎型號:不詳
? ? ? ?主機功率:4 2800馬力
? ? ? ?通算功重比:18.55馬力/噸
? ? ? ?推進器數(shù)量:2具
? ? ? ?推進器類型:螺旋槳
機動性↓
? ? ? ?最大前進航速:36.7節(jié)
? ? ? ?最大后退航速:13.5節(jié)
? ? ? ?“1/3動力”前進航速:9.7節(jié)
? ? ? ?“2/3動力”前進航速:18.4節(jié)
? ? ? ?“巡航”前進航速:26.5節(jié)
? ? ? ?“全速”前進航速:34.6節(jié)
? ? ? ?10.8節(jié)加速時間:6.6秒
? ? ? ?27.0節(jié)加速時間:18.4秒
? ? ? ?極速加速時間:31.4秒
? ? ? ?極速制動時間:35.3秒
? ? ? ?全動力轉(zhuǎn)向速度:24.8節(jié)
? ? ? ?全動力轉(zhuǎn)彎半徑:144.39米
? ? ? ?船舵數(shù)量:1具
續(xù)航能力↓
? ? ? ?續(xù)航距離:6500海里(12節(jié))
生存力↓
? ? ? ?隔倉段數(shù):6
? ? ? ?船體外板厚度:16毫米(鋼板)
? ? ? ?上層建筑外板厚度:4毫米(鋼板)
? ? ? ?一級火炮裝甲:前部3.175毫米,兩側(cè)3.175毫米,頂部3.175毫米,僅前主炮配備裝甲
? ? ? ?一級自動武器裝甲:正面局部12.7毫米防盾
武器配置↓
? ? ? ?一級火炮:4組單裝(4門)127毫米MK12型艦炮,身管倍徑L38.0,最大炮口動能7847.07千焦,彈藥基數(shù)1200發(fā),單管射速12.0發(fā)/分鐘(急促射15.0發(fā)/分鐘),待發(fā)彈藥架20發(fā)/門,發(fā)射間隔5.000秒(急促射4.000秒),適配彈種HE/SAP/SAP/HE-VT,彈丸重量25.000/24.490/25.020/25.000千克,初速每秒792/792/792/792米,裝藥當(dāng)量3220.000/1150.000/906.500/3220.000克TNT(3290.000/1170.000/925.000/3290.000克D炸藥),引信臨界厚度0.1/7.0/7.0/0.1毫米,引信觸發(fā)延時0/4000/4000/0毫米,1千米最大穿深36/121/148/36毫米,2.5千米最大穿深36/102/125/36毫米,5千米最大穿深36/83/101/36毫米,7.5千米最大穿深36/71/87/36毫米,10千米最大穿深36/63/77/36毫米,15千米最大穿深36/55/68/36毫米,水平轉(zhuǎn)速25.0度/秒,垂直轉(zhuǎn)速15.0度/秒,縱向射界85/-15度,接舷火力密度48.0~60.0發(fā)/分鐘(1.000~1.250秒/發(fā)),接舷最大投射20.016~25.020千克/秒,空爆彈引信生效距離457米,空爆彈殺傷半徑23米
? ? ? ?一級自動武器:8組單裝(8門)20毫米厄利孔MK.II型機關(guān)炮,彈藥基數(shù)14400發(fā),單管射速450發(fā)/分鐘,60發(fā)彈鼓供彈,重裝填時間4.000秒,10米最大穿深39毫米,100米最大穿深36毫米,500米最大穿深29毫米,1000米最大穿深23毫米,1500米最大穿深20毫米,2000米最大穿深17毫米,水平轉(zhuǎn)速75.0度/秒,垂直轉(zhuǎn)速65.0度/秒,縱向射界60/-5度,接舷投射1800發(fā)/分鐘
? ? ? ?魚雷配置:2組四聯(lián)裝(8具)533毫米魚雷發(fā)射管,彈藥基數(shù)8枚MK15型魚雷,彈重1559.000千克,彈長不詳,戰(zhàn)斗部當(dāng)量224.000千克TNT,遠(yuǎn)程模式9.150千米(33.5節(jié)),快速模式5.500千米(44.8節(jié))
? ? ? ?一級深彈配置:2對(4具)“Y炮”彈射系統(tǒng),彈藥基數(shù)4枚MK6型深彈,彈重190千克,戰(zhàn)斗部當(dāng)量136千克TNT,最大穿深83毫米
評價↓
? ? ? 該型艦艇為條約后期較為典型的驅(qū)逐艦,技術(shù)特征有顯著突破,作戰(zhàn)效能大幅提升,該艦著重提升的是炮戰(zhàn)能力和防空能力,四門新型127毫米主炮,裝填迅速,可提供相當(dāng)于同時期大多數(shù)同類艦艇兩倍的炮火輸出,且具有良好的穿甲能力和毀傷性能,8門20毫米機關(guān)炮可提供遠(yuǎn)超前代同類艦艇的防空火力彈幕,其魚雷為“巴克”號在1942年時配備的相同型號,兩組四聯(lián)裝發(fā)射管沿中軸線布置,雷擊能力基本良好,機動性較“克萊蒙森”級有所提高。在外觀方面,該艦采用長艏樓船型,傾斜角度較小的飛剪艏,前艦橋要大于多數(shù)條約早期的驅(qū)逐艦,其頂部安裝有在當(dāng)時相對新銳的火控系統(tǒng)類型,即射擊指揮儀,前桅桿頂部安裝有一部尺寸較大的雷達(dá),兩門前主炮安裝有防盾,但兩門后主炮不配備裝甲,前艦橋后安裝有一大一小的兩個煙囪,再向后為連續(xù)的兩組魚雷發(fā)射管,魚雷發(fā)射管后為后艦橋,后艦橋頂部安裝有其中一門后主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