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歷史綱要上冊概念解釋 第8課(中)

hey~
歡迎來看中外歷史綱要概念解釋
堅持積累概念,變身歷史達人吧!? ?
建安文學:建安是漢獻帝的年號,文學史所說的建安文學,是建安前幾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239年)這段時間的文學,實即曹氏勢力統(tǒng)治下的文學,而創(chuàng)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間。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和蔡琰等。建安作家用自己的筆直抒胸襟,抒發(fā)渴望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掀起了我國詩歌史上文人創(chuàng)作的第一個高潮。由于其時正是漢獻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稱建安文學,也稱建安風骨。
??
駢文:一種文體,駢文是與散文相對而言的。駢文又稱駢體文、駢儷文或駢偶文,以字句兩兩相對而成篇章的文體,因句式兩兩相對,猶如兩馬并駕齊驅(qū),故被稱為駢體。起源于漢末,盛行于南北朝,定型于南朝。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也稱"四六文"或"駢四儷六"。全篇以雙句(儷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的工整和聲律的鏗鏘。突出特點:對仗工整嚴謹,辭藻華美,講求對偶和聲律,使用很多典故,堆砌詞藻,意少詞多,由于駢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內(nèi)容的表達往往受到束縛,內(nèi)容往往空洞,華而不實。但運用得當,也能增強文章的藝術(shù)效果。在南北朝時期,不乏有一些內(nèi)容深刻的作品,如庾信的《哀江南賦》。唐以后,駢文的形式日趨完善,出現(xiàn)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駢文。入宋之后,在歐陽修等人率領(lǐng)之下,散文大家迭出,而駢文自此漸衰。
?
詩仙:后人對唐朝詩人李白的尊稱,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作品筆法多端、變幻莫測、搖曳多姿、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因其詩中常將想象、夸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造成神奇異彩、瑰麗動人的意境,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原因所在。故得名。
?
詩圣:后人對唐代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的尊稱,他曾科舉落第,后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目睹了安史之亂,心系蒼生,胸懷國事。770年,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代表作三吏、三別。
詩史:最早見于唐代孟棨的《本事詩》:“杜(甫)逢(安)祿山之難,流離隴、蜀,畢陳于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時號為‘詩史’?!碧拼鷤ゴ蟮默F(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用詩筆寫出自己在安史之亂中的見聞和感受,全面而又深刻地反映了這一段時期的社會現(xiàn)實,被稱為“詩史”。如著名的敘事組詩“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guān)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以飽蘸著深切同情的筆調(diào),揭示了這一場戰(zhàn)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現(xiàn)了憂國憂民的深沉感情。
???
書圣: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別稱,字逸少,號澹齋,生于瑯琊臨沂(今屬山東),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后為會稽內(nèi)史,領(lǐng)右將軍。其書法吸取前人書法精華,獨創(chuàng)一家,擅長楷書、行書和草書,其字端秀清新,“飄若浮云,矯若驚龍”。書法兼隸、草、楷、行各體,冶于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其子王獻之書法亦佳,世人合稱為"二王"。
?
畫圣:唐代著名畫家吳道子(約680年—759年)的別稱,漢族,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少孤貧,年輕時即有畫名。曾任兗州縣尉,不久辭職。后流落洛陽,從事壁畫創(chuàng)作。開元年間以善畫被召入宮廷,歷任供奉、內(nèi)教博士、寧王友。曾隨張旭、賀知章學習書法,通過觀賞公孫大娘舞劍,體會用筆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鳥獸、草木、樓閣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長于壁畫創(chuàng)作。?
好啦,今天的內(nèi)容就到這里啦~想了解更多知識點歡迎戳下方鏈接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