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省聯(lián)考小說《秋雨》試題解析
金中陸老師
1
小說內(nèi)容
6.下列對這篇小說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C.小說再次出現(xiàn)律子“不和悅”的目光,第一次寫的是她害怕做手術,第二次寫的是她沒能提前一天穿上和服的情緒。
選項對兩次目光的理解都失之膚淺。
第一次寫到“不和悅”時還有“強烈”“倔強”等形容,其心態(tài)不能用“害怕”概括。該段還寫:“這女孩子幾乎每天都要花上兩三個小時這樣獨自乘電梯上上下下。就是坐在廊道的長椅上,她也是繃著臉,不吭一聲?!备杏X她是個獨立自主的小孩,對于治療有自己的觀察和想法。所以文中的“我”對護士說:“這孩子很有出息??!”由此可知,她拒絕做手術,是不想把自己的生命交付于他人或者說偶然,而不是害怕做手術。
第二次的“不和悅”,需要結合她當時的處境。此時的律子雖然活著,但因為小時候沒有通過手術根治疾病,生命仍然處在危險當中。雖然是個亭亭玉立的姑娘,但是因為這個病,基本沒有結婚的可能,或者說沒有這方面的心理動力。所以她看到那些結婚的新娘,是不會有好眼色的。但這又不是一般的對別人的嫉妒,而是她對于結婚這件事本身,有一種看穿看破了一切幸福都是虛無的感覺。
和服店老板說“明天的表演會,我們請她穿上新娘禮服,所以……”。老板是想解釋什么?可能是律子對新郎新娘的凝望,可能是律子不和悅的目光。可以肯定的是,結尾這一筆,在提醒我們注意結婚禮服對律子的意義,又是提醒我們,律子的不和悅,不止是旁人理解的這么一點而已??傊勺硬皇歉藸幰患头?。
補充一下,“不和悅”,有些翻譯版本譯為“明銳”。其實這兩種譯法只是角度不同。從律子的角度來說,她有意看穿一切,所以是“明銳”;從旁觀者來說,這種目光是特異的、帶有拒絕性的,所以感到“不和悅”。試卷文本的翻譯多有意譯之處,總體來說是更便于我們理解的。
2
小說結構
7.文中畫線部分在小說結構上有重要作用,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D.通過寫“我”的情緒變化和對“幻影”的強調(diào),扭轉了小說故事情節(jié)的進展方向。
要討論“扭轉”,一是看小說情節(jié)方向到底有沒有改變,二是看劃線段落有沒有指示方向改變的具體表達。
先看整體情節(jié)。律子過去和現(xiàn)在的兩段人生,目光都是不和悅的,都受生病的影響而脫離了正常人的生活和心境,都籠罩在“治得了病,治不了命”的悲劇氛圍中,所以不能說情節(jié)的進展方向有改變。
再看劃線段落。
我覺得火降在紅葉盡染的山上的幻影,是靜謐無聲的。然而,敲打在車窗玻璃上流動著的一滴滴雨點的音樂,卻又變成了那降火的幻影。
“降火”說的是開頭提到的“火團”。這個意象以快速墜落、消失為特征,象征了易逝的生命,直接對應的是小說前半所說的手術無效而去世的孩子。劃線段前面一段又提出來“雨”這個意象,與“火團”一樣是墜落的,但速度慢,有交錯,有節(jié)奏,像音樂,顯得更為積極。這段描寫放在“我”知道律子還活著之后,確實展現(xiàn)出另一種生命景象。但到了劃線句,重提火降的無聲之后,又說“敲打在車窗玻璃上流動著的一滴滴雨點的音樂,卻又變成了那降火的幻影”,這就使從喜訊之“雨”又退回了悲哀之“火團”,暗示下文情節(jié)又將下落。所以,從劃線句的表達來看,是把故事拉回原本軌道,而不是“扭轉”。
3
和服暗示
8.小說寫到小姑娘身裹山茶花圖案和服的細節(jié),又寫律子作為模特參加新年和服表演會,這樣寫暗示了什么?請簡要分析。
題目問“暗示”,可能是要我們從行為體現(xiàn)人物心理的方向考慮。那么小姑娘身裹山茶花圖案和服,說明了她父母對她的關愛、祝福,對她長大成人的期待,對于生命的珍視;律子作為模特參加新年和服表演會,說明律子勇敢展現(xiàn)生命活力,積極面對生活。
這里想再談一談和服的象征含義。
會引起爭議的是,前后兩種和服,在小說里是設定為同類意象,還是對比性的意象?個人傾向于前者。
兩件和服,都不是“真”穿在身上。
前面的小姑娘是被裹著和服,而且“衣裳寬松而臃腫”,后面的律子是作為模特穿上和服,和服對她來說不具備禮服的真正意義,只是表演道具,或者說,她是和服的道具。
和服象征著成熟的生命、美好的期待、幸福的人生,但包裹著的是無法挽回的脆弱的生命,以及無法獲得幸福的人。這暗示了無法妝點的生命之虛無。
本文的主人公不是“我”或者“律子”,而是“降落”“消逝”這件事,生命、婚姻,都是表達“降落”“消逝”的意象。
4
情感氛圍
9. 這篇小說體現(xiàn)了什么樣的情感氛圍?作者是如何表達這種情感氛圍的?
虛無,哀傷。
環(huán)境方面,開頭的幻影,“火球落在藍色的溪面上旋即就消失了”,營造出虛無的氛圍。秋雨迷蒙,又為文章籠罩哀傷色彩。
情節(jié)方面,生命的易逝和無常是小說的核心設定,兩個女孩的故事由此展開。
意象方面,代表生命活力的紅葉沒有倒映在溪流的藍色中,華服包裹的是注定消逝的生命和遙不可及的幸福。
筆調(diào)方面,纖柔,朦朧,簡潔,多跳躍與留白,敘事點到為止處皆有嘆息。
下面重點說說人物方面。
律子是對于死亡(消逝)有迫切感受的人,而她的處置無常的方式是特異的。她沒有去攥住救命的稻草,而在放任中獲得對自己生命的處置權力。她用不和悅的目光審視周遭,因為她感到周遭的虛無才是唯一的實感。所以她采取一種拒絕的態(tài)度,避免自己懷有什么希望。她具有一種無所追求的執(zhí)著和仍懷眷戀的冷峻,在矛盾中體現(xiàn)出了虛無與哀傷。
“我”則作為普通人的代表來旁觀逝去。小說兩次提到我面對消逝生命的尷尬。前面是面對那位平靜的母親,后面是面對仍舊活著的別府律子。我想他踟躕時,可能感到的是自己不過是一個對于死亡一無所知的人,不配去對他們說“我為您的孩子感到悲傷”或者“真高興還能見到你”。這種無處寄托的悲憫,也是一種虛無與哀傷。
當然,情感氛圍這種東西,就是要用心體會而很難落于言筌的。而這題就此設問,也是不得不然。因為這篇小說并沒有提供什么解決困境的方案,也沒有明顯的褒貶傾向,很難概括出什么主旨或中心思想。全文只是傳遞一種面對消逝、虛無的感覺。所以問“情感氛圍”是比較妥當?shù)摹?/p>
這是《名偵探柯南》第338話《夕陽染紅的女兒節(jié)人偶(下篇)》的名場面。情節(jié)是:吉田步美熱衷于擺弄女兒節(jié)娃娃,還在謀劃在夕陽絢爛時,和柯南像天皇和皇后娃娃那樣拍張合影?;以г缇涂创┝瞬矫赖男乃迹﹃柕难凵?,或許就像別府律子望向拍紀念照的新郎新娘。
她們都是外表看似小孩,心境卻黯淡于垂暮之人。
不過《名偵探柯南》畢竟是子供向,故事最后由少年偵探團的嬉鬧歸于亮色,夕陽下的畫面也倍感溫柔。但是如果把這張圖片做成黑白色調(diào),等于加上“秋雨”濾鏡,就更符合小說《秋雨》的情感氛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