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舊址,學精神
為了了解黨史和追溯紅色歷史,7月16日,“學習百年黨史,傳承革命精神”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成員史富豪前往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qū)中共中央中原局擴大會議秘書處舊址、擴大會議舊址進行黨史學習的實踐活動

春暖花開,陽光明媚。商丘古城,古香古色,花紅柳綠。7月16日,我進入古城,來到中共中央中原局擴大會議秘書處舊址、擴大會議舊址,走訪革命圣地,探尋紅色歷史。72年,彈指一揮間。硝煙散去,昔日的革命圣地今天成了革命紀念館、紅色教育基地。不時有人進來參觀學習,汲取營養(yǎng)和力量,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邁步向前,再立新功。
從拱辰門進入古城,沿中山大道一路南行至古城南門。沿南門里的一條道路右轉約500米,路北一處大院,青磚透花圍墻。進入大院,環(huán)境清幽,幾棵百年柏樹聳立在那兒,一處高大的民國時期建筑掩映其中。這就是原睢陽區(qū)區(qū)委黨校,中共中央中原局擴大會議秘書處舊址。
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我走進秘書處舊址參觀。這里有淮海戰(zhàn)役總前委的合影、相關資料等,讓我對這段歷史有了初步的了解。由此向北步行約10分鐘,一處高大的西洋建筑矗立在眼前,這就是圣公會禮拜堂。禮拜堂北墻正中一扇大門,大門兩側各開一窗。南墻正中開一大窗,大窗兩側各置一窗和一小門。東西兩側對稱,從南向北數(shù)第二間各開一大門,其他一間各開一窗。門窗均為木質,拱券樣式,山花、脊飾具有濃厚的西洋教會風格。據(jù)工作人員介紹,這座禮拜堂是由加拿大基督教會所建的“三一”醫(yī)院,后改為基督教禮拜堂。始建于1915年的這座建筑,至今已有上百年歷史。
就是在這里,1949年1月29日,中共中央中原局召開了為期三天的擴大會議。會議由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鄧小平主持,出席會議的有陳毅、李先念、鄧子恢、張際春、李達、陳賡、宋任窮、李雪峰、謝富治、劉子久及中原局所轄各區(qū)黨委負責同志,中原野戰(zhàn)軍各縱隊首長和開封、鄭州等地負責人共200余人。會議的主要議題是學習毛澤東為新華社所寫的新年獻詞《將革命進行到底》,傳達1月8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的《目前形勢和黨在1949年的任務》的決議。
?在淮海戰(zhàn)役剛剛結束,渡江戰(zhàn)役就要展開的關鍵時刻,召開的這次會議影響深遠。會議統(tǒng)一了中原局所屬各級黨政軍領導的思想,總結了淮海戰(zhàn)役的經(jīng)驗,研究了部隊整編及渡江作戰(zhàn)的方案,為渡江作戰(zhàn)、解放全中國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
時隔不久,又在這里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1949年2月9日,在商丘古城圣公會禮拜堂召開了總前委及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中央華東局負責同志參加的會議。會議由總前委書記鄧小平主持,具體討論決定了南下渡江作戰(zhàn)的時間、部署、戰(zhàn)勤準備及部隊政治教育等問題。同時,總前委向中共中央發(fā)出了《關于渡江作戰(zhàn)方案和準備工作意見》的報告,并根據(jù)中央指示改編中原野戰(zhàn)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zhàn)軍、華東野戰(zhàn)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zhàn)軍。
發(fā)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通過參觀中共中央中原局擴大會議秘書處舊址、擴大會議舊址我感觸頗深。牢記血與火的歷史,人們牢記使命,奮發(fā)有為,積蓄力量,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