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白馬寺:仰望金代齊云塔(釋迦舍利塔)
在洛陽白馬寺山門外東南約400米處,有一座高聳的磚塔,被稱為“齊云塔”。相傳,此塔始建于東漢永平年間,比白馬寺創(chuàng)建時間晚一年。金代,進行重修,原名為“釋迦舍利塔”,俗稱為“白馬寺塔”和“金方塔”——
2023年5月1日中午,我和朋友游覽完白馬寺,專門前往這里的齊云塔。它位于景區(qū)東南的院落內(nèi),為一座獨立的比丘尼道場,周圍修建有禪堂、教室、觀堂、僧房、碑廊等。跟人山人海的白馬寺相比,此地幽靜愜意,樹木茂密蔥郁,讓人倍感舒適。
從南向北,走過石橋,迎面的臺基上,便是雄偉的齊云塔。此塔的造型為四方形密檐式磚塔,采用仿木結構,高度約25米,總共有13層。塔頂裝飾寶瓶式塔剎,外輪廓略呈拋物線形,最大周長在塔身中部,優(yōu)美挺拔,清快秀麗。每層南側,開一拱門,可以登臨眺望。
在塔下豎立著兩塊古代石碑,分別為金大定十五年(1175)所立的《大金重修洛陽東白馬寺塔記》碑和明嘉靖三年(1524)所立的《重修白馬寺塔記》碑。其中,在金代石碑中記載:五代時期,這里曾經(jīng)有一座九層木塔。金大定十五年(1175),木塔被毀五十年后,在此重建這座磚塔。
站在塔下,向上仰望,塔身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看得非常清楚。塔基底部是正方形束腰須彌座,最大邊長約8米,束腰邊長為7米。在塔基之上,第一層塔身南側中間,鑲嵌著一塊寫有“釋迦舍利塔”五個大字的長方形石碑。
第一層塔身頂部用磚壘砌仿木造型的普柏枋和一斗三升樣式的斗拱,以上每層裝飾菱角牙子和疊色出檐,并且在每層的四個角懸掛銅質(zhì)鈴鐺。據(jù)說,塔內(nèi)部有走道、豎井、壁龕、心室、拱券等建筑造型。但是,沒有看到門,從哪里進呢?
在塔腳下,鋪設一圈兒蓮花紋地磚,很多人排隊圍著塔轉圈兒。據(jù)說,這里有53塊蓮花紋地磚,代表著善財童子的53參。在蓮花上拜一拜,能增長智慧;繞塔一周,智慧無量,增福延壽。另外,繞塔還有注意事項:必須右繞,右繞為吉??梢岳@三圈、七圈、十圈乃至百圈。
想增長智慧,不用努力學習,只要圍著塔繞圈兒就行了嗎?我不信佛,也不參加任何迷信活動。但是,我不勸阻別人信佛,也不阻攔別人參加迷信活動。相反,我喜歡看到大家信佛和參與迷信活動,可以減少本人在社會上的競爭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