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zhàn)比利時軍用三蹦子FN Tricar,卡車不夠三輪車來湊

上世紀30年代的比利時FN公司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摩托車設計經(jīng)驗,如M12a SM這款摩托車就受到了士兵們的好評,不過比利時軍方仍不滿足,由于經(jīng)費方面的限制,軍隊無法采購足量的卡車等裝備,而摩托車主要用于通信、聯(lián)絡,無法承擔運輸任務,于是軍隊退而求其次,希望設計一種具有一定運輸能力的摩托車,同時造價比汽車便宜,這種車型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三輪車。

FN公司在1939年成功推出了一款名為FN?Tricar的三輪車,Tricar的意思就是三輪車,因為這是公司的初始項目名稱,所以這個稱呼就延續(xù)下來了,此外也將它稱為Tricar T3或FN 12 T3。
為了降低生產(chǎn)成本以及縮短研制時間,F(xiàn)N的設計師決定直接使用現(xiàn)有摩托車的前半部,然后新設計一個具有運載平臺的后半部分與之拼接。摩托車前半部直接取自M12a SM,它由多根鋼管焊接而成,這些支撐架托起了摩托車的前輪和發(fā)動機的前部,新設計的小型貨箱式后半部分與前半部一起托起發(fā)動機和變速箱,駕駛員并不坐在貨箱上,而是在油箱后方的支撐彎管上單獨設置了一個減震座。

三輪車安裝一臺992cc的雙缸發(fā)動機,它在3200轉(zhuǎn)時能產(chǎn)生22馬力的動力,對于全車空重425千克的三輪車來說還不錯,足以保證基本的動力需求。動力通過萬向軸傳遞到后車軸,后車輪采用板簧減震,前輪為彈簧減震。

這款三輪車有多種版本,一般的貨運版本只要尺寸合適,能夠比較輕松地運輸約550千克重的物品;人員運輸版本在后方設置了4個真皮座椅,除了乘坐4名乘客之外還能額外攜帶一點物品;自行防空版本則拆除了后部貨箱的多余設施,在平板上安裝一門FN公司生產(chǎn)的水冷式13.2毫米防空機槍;消防版本則攜帶了一具消防梯。其他還嘗試過安裝機槍稱為機動機槍車,增加裝甲板的裝甲三輪車等等。

總之這款看起來尺寸不算大的三輪車在比利時手中玩出了花樣,從另一個方面也顯示出比利時缺乏汽車類裝備,只好以三輪車來湊數(shù)。
在1940年5月之前,比利時總共訂購了331輛FN?Tricar,但是由于二戰(zhàn)德軍進攻比利時,只有數(shù)量不多的三輪車被生產(chǎn)出來,這其中據(jù)說還有3輛被成功出口到海外,德軍占領(lǐng)后曾短暫的生產(chǎn),但總體上數(shù)量不多且版本繁雜,這種情況導致已經(jīng)出廠使用的三輪車脫離了后勤體系,零部件供應成為問題,大多數(shù)摩托車很快就耗盡壽命。

從現(xiàn)實情況來看,F(xiàn)N?Tricar確實達到了設計初衷,在經(jīng)費有限的情況下提升軍隊機械化水平,但它終究只是一種臨時措施,與周邊軍隊的裝備相比綜合能力相形見絀,運輸能力有限、缺少基本防御、越野性能差、改裝升級空間小。
從商業(yè)的角度來看FN?Tricar也并非如此不堪,它造價便宜、低油耗、對道路要求不高、駕駛操作簡單,這些優(yōu)點正好滿足其他落后國家的軍隊需求,如果不是二戰(zhàn)的影響,該車有可能大量出口到南美等地。

FN?Tricar空重425千克,滿載重量約1100千克,車長3.4米,寬1.7米,高1.5米,最大行駛速度75千米每小時,由1名駕駛員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