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汽車都這么強了,為什么還是造不出一臺熱銷的中級車?
中級車,對于國產自主汽車品牌來說,一直都是難以難說的痛。雖然也有不少車企涉足其中,但大多都是慘敗告終。
翻翻上個月的中級車銷量排行榜,德日系幾乎壟斷了中級車市場,剩下的一些市場份額,被其他車型瓜分,而上個月賣的最好的自主品牌中級車是小鵬P7,但是銷量僅僅5000多臺,排名第14名,和銷量前幾名的車型差距甚遠。
如今的自主汽車品牌,幾乎在各個級別都有排名前列的熱門車型,微型車的五菱宏光mini EV,小型車的比亞迪海豚,緊湊級車的秦PLUS DM-i,中大型車的比亞迪漢EV,為什么唯獨在中級車領域,自主品牌拿不出一臺可以和合資車競爭的車型?
其實,自主汽車品牌不是沒有盯上過中級車市場,多少自主品牌中級車前赴后繼,從最開始的奔騰B70、榮威950,到后來的長安睿騁、傳祺GA6、吉利博瑞。但是最終都未能在這個細分市場,站穩(wěn)腳跟,自主品牌的中級車似乎是有著某種魔咒一般,難以被打破。以至于中級車市場,似乎成為了被自主品牌遺忘的角落,投入車型少,僅有的幾款車型車型更新還慢,直到造車新勢力出現(xiàn),這個細分市場,才多了幾個自主品牌的身影。
孟子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自主品牌中級車,之所以在這個細分市場遲遲不能打開局面,更多的還是得去找找內在原因。
比如說車型傳承時間短,很多車型銷量寥寥便停產了之。自主品牌中級車之中傳承最久的可能要數(shù)奔騰B70了,也不過才第三代車型,而其他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的自主品牌中級車,絕大多數(shù),都是因為銷量慘淡而匆匆停產,就像是試水一般,沒有持續(xù)打磨。再看看十代雅閣、八代凱美瑞,哪款車型不是傳承了數(shù)十年,沒有在中級車領域持續(xù)投入的勇氣,又怎么可能有所收獲?
再比如說產品競爭力弱,即使再強行拔高國產車,也無法忽視自主品牌燃油中級車和合資品牌的差距,奔騰B70、榮威950、長安睿騁、傳祺GA6、吉利博瑞……這些車型,都是合資中級車的尺寸,合資緊湊級車的價格,來對標合資中級車,但是結果大家都看到了。無論如何你必須承認,在行駛品質、燃油經(jīng)濟性、穩(wěn)定性等等方面,這些車型和榜單前列的合資中級車,都有著不小的差距。
另外,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中級車市場有著其特殊性。這個特殊性在于,中級車的消費群體,是非??粗禺a品口碑的,也是具有非常強的消費慣性的,簡而言之就是,喜歡隨大流。而凱美瑞、雅閣、天籟、邁騰等等車型,都是市場上久經(jīng)考驗的車型,買它們不會出錯,而買自主品牌中級車,需要一定的勇氣。
當然了,在2022年的今天,我們也能看到一些自主品牌新能源領域的中級車,開始嶄露頭角,如小鵬P7、比亞迪海豹、長安深藍SL03、蔚來ET5等等。中級車領域可能是自主品牌最難以完成趕超的領域,但是,隨著眾多自主品牌發(fā)力,相信這個細分市場被國產車攻克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