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zhàn)國史·甲越春秋(11)通往川中島之路

第一次川中島合戰(zhàn)
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四月十二日,朝廷下發(fā)綸旨給長尾景虎,命令他可以懲治鄰國的惡徒,給予了長尾景虎出兵他國的大義名分。讓長尾景虎沒有想到的是,這份綸旨居然很快就派上了用場。
同年四月九日,村上義清流亡,葛尾城陷落。此后,武田晴信率軍抵達青柳,在休整一番以后,武田軍于二十二日前往八幡著陣。四月二十三日,村上義清在得到盟友高梨政賴等北信濃國人的援軍以后,對葛尾城發(fā)起了反攻,殺死了武田家任命的葛尾城守將曾源八郎,武田軍不得不退往筑摩郡苅屋原城防守。由于奪回葛尾城的村上義清麾下的軍勢達到了五千余,武田晴信并不想直接與其產(chǎn)生正面沖突,因此只是命令北信諸城做好防御工作。此后,村上義清進一步向南侵蝕,率軍進駐了小縣郡的鹽田城。
五月十一日,由于之前曾向幕府將軍足利義輝討要過給嫡子太郎下賜名字,為了迎接幕府的使者,武田晴信率軍返回了甲斐國。七月二十三日,幕府的使者來到了甲斐國,表示將軍給武田太郎下賜了名字中的上字“義”字,取名為武田義信。
七月二十五日,在接待了室町幕府的使者以后,武田晴信再次率軍自甲府出陣,浩浩蕩蕩地殺入了信濃國。八月,武田晴信進入了小縣郡長漥城,隨后派出一支別動隊攻陷了支持村上義清的和田城,殺死了城主大井信定。此后,武田軍分別從長漥城、和田城兩路進軍,向村上義清防守的鹽田城攻來。
另一方面,八月五日,村上義清得知武田晴信來襲以后,便拋棄了鹽田城逃亡。由于村上義清的二次逃亡,北信國人士氣大跌,武田軍在一天之內(nèi)奪取了十六座城池。僅僅經(jīng)過三個月的回光返照,村上義清的領(lǐng)地便再次落入了武田家的手中,武田晴信派遣了重臣飯富虎昌進駐鹽田城,防備北信國人的襲擊。當(dāng)然,還需要防備更北邊的長尾景虎。
武田家的勢力如今已經(jīng)擴張到了信濃國的善光寺,這里距離武田家的根據(jù)地甲斐國甲府已經(jīng)有一百四十多公里了,可是距離越后長尾家的根據(jù)地春日山城僅有八十余公里。如果武田軍繼續(xù)北進的話,很快就會抵達信越邊境,對越后國造成威脅。在這樣的情況下,長尾景虎收到了村上義清的求援,便立即決定出兵北信作戰(zhàn),第一次川中島合戰(zhàn)爆發(fā)。
九月一日,長尾景虎親自率軍抵達川中島,在更級郡八幡擊敗了武田軍前鋒,隨后長尾景虎長驅(qū)直入,攻陷了荒砥城。三日,長尾景虎侵入青柳縱火,而后朝著苅屋原城襲來,守將今福石見守棄城逃亡,退至深志城防御。由于當(dāng)時的史料并沒有直接證據(jù)證明長尾景虎在第一次川中島合戰(zhàn)時率軍出陣,并且此后長尾景虎很快就率軍上洛了,因此過去的通說都認為這一次的合戰(zhàn)長尾景虎并未親自出馬。不過,在弘治二年(1556年)長尾景虎給林泉寺住持天室光育的書信中提到自己曾兩度出陣信濃國,其中一度便是前一年的(第二次川中島合戰(zhàn)),另外一度則沒有明說,但是根據(jù)長尾景虎近年的動向來看,指的便是第一次川中島合戰(zhàn)。
長尾景虎的善戰(zhàn)引起了武田晴信的警覺,但是他還是不想直接與長尾景虎正面沖突。九月十三日,武田家派出忍者夜襲荒砥城、麻績城,殺死了許多長尾家的守軍。長尾景虎得知后路遇襲,匆忙于十五日開始撤軍,在撤軍途中遭到了武田軍的追擊,犧牲了許多士兵。長尾景虎后撤以后,在埴科郡的南條一帶縱火,并于九月二十日撤軍回國。十月十七日,在長尾景虎撤軍以后,武田晴信也率軍歸國。
長尾景虎返回領(lǐng)地以后,很快就召集人馬上洛了。長尾景虎的這次上洛,實際上是對后奈良天皇、幕府將軍足利義輝對其支持的回應(yīng)。由于此時的足利義輝被三好長慶驅(qū)逐至近江國的朽木,因此長尾景虎沒能在京都見到將軍,在覲見過天皇以后,長尾景虎相繼又前往比叡山延歷寺、高野山、大德寺等地參拜,還抽空去了一趟大坂本愿寺,想改善越后長尾家與一向宗的關(guān)系。值得一提的是,長尾景虎從大坂返回京都以后,在大德寺受戒參禪,取法號“宗心”,讓長尾家的家臣們捏了一把汗。
甲相駿三國同盟
天文十九年(1550年)正月,武田家與今川家商議決定,讓武田晴信的嫡子武田義信迎娶今川義元的女兒嶺松院殿。然而,僅僅五個月后,今川義元的正室夫人、武田晴信的姐姐定惠院殿就病逝了,武田家與今川家陷入了沒有婚約的同盟局面,這讓已經(jīng)將擴張方向確定為信濃國的武田晴信感到十分焦慮。
天文二十年(1551年)七月二十六日,武田晴信派遣弟弟武田信廉前往駿府今川館,正式向今川義元申請迎接嶺松院殿前往甲府。天文二十一年(1552年)二月一日,今川義元同意了武田家的請求,與武田晴信互相交換了起請文。十一月二十七日,嶺松院殿在今川家家臣的護送下抵達了甲府,與武田晴信的嫡子武田義信舉辦了婚禮,甲駿同盟也因此得到了強化。
指的一提的是,在武田信廉前往駿府時,北條氏康也派出了使者來到駿府,雙方經(jīng)過幾天的喝酒劃拳后關(guān)系大好,因此便開始討論讓武田家與北條家也締結(jié)婚約。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正月,通過甲斐國都留郡的領(lǐng)主小山田出羽守信有(越中守信有之子)的申請,北條氏康派遣使者宮川將監(jiān)前往甲府與武田晴信商議婚約之事。
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七月,北條氏康將女兒早川殿嫁給了今川義元的嫡子今川氏真,相駿同盟建立。十二月,武田晴信將女兒黃梅院嫁給了北條氏康的嫡子北條氏政,甲相同盟也建立了起來。至此,武田、今川、北條三家通過姻親關(guān)系,互相結(jié)為了被后世稱為“甲相駿三國同盟”的盟約。不過需要指出的是,“三國同盟”這個說法并不正確,所謂“三國同盟”,實際上是由甲相同盟、甲駿同盟、相駿同盟三個關(guān)聯(lián)不大的盟約組成的,并非是三家坐在一起商議出的結(jié)果。
隨著三國同盟交涉的順利進展,武田晴信決定對信濃國的下伊那郡發(fā)起攻擊。當(dāng)時在武田家的西部,出現(xiàn)了一股強大的勢力,此即織田信長、齋藤道三組成的“濃尾同盟”,“濃尾同盟”的敵人乃是武田家的盟友今川義元,自然對武田家也沒有什么好臉色看。另外,織田家與東美濃的國人遠山氏一族締結(jié)了盟約,而遠山氏一族又與南信濃國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因此在當(dāng)時的東海道、東山道一帶,形成了“濃尾同盟”與“甲駿同盟”對峙的局面。
武田晴信入侵下伊那郡的借口,是擁立松尾城城主小笠原信貴回歸舊領(lǐng)。當(dāng)時松尾小笠原信貴在與鈴岡小笠原信定的交戰(zhàn)中落敗,因此遭到了驅(qū)逐。此外,鈴岡小笠原信定還是府中小笠原長時的弟弟,此時正庇護著小笠原長時,隨時都準(zhǔn)備協(xié)助哥哥反攻筑摩郡,對武田家在信濃國的統(tǒng)治形成了威脅。
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七月二十四日,武田晴信、義信父子率軍自甲府出陣,這也是武田義信的初陣。在《勝山記》的記載中,武田晴信率軍侵入了伊那郡,而武田義信則率軍侵入了佐久郡。不過,近年來發(fā)現(xiàn)的武田晴信給武田信繁的書信中提到,當(dāng)時武田晴信、義信父子是一同出兵佐久郡的。八月,武田軍在一夜之間就奪取了九座城池,小諸城城主大井高政臣服,武田家實現(xiàn)了對佐久郡的完全占領(lǐng)。
另外一方面,武田晴信的弟弟武田信繁在八月十五日率領(lǐng)別動隊侵入了下伊那郡,攻打神之峰城城主知久賴元。武田軍殺入了知久氏的菩提寺文永寺中縱火,逼迫知久賴元在八月末宣布投降,知久賴元及兩個兒子、五名家臣在被俘以后被送往了甲斐國幽禁,不久后被處刑。眼見武田軍來勢洶洶,木曾郡福島城城主木曾義康、義昌父子連忙對武田家表達了歸順之意,和田城城主和田孫次郎也通過今川家的家臣、遠江國人天野景泰投降。
武田家對下伊那郡、木曾郡的攻擊極大地震懾到了東美濃國的國人遠山氏一族,讓遠山氏的領(lǐng)地暴露在了武田家的攻擊之下。在這樣的情況下,弘治元年(1555年),巖村城的遠山景前、景任父子以及苗木城的遠山直廉派出使者對武田家表示臣服,武田家在次年派遣軍勢入駐巖村城,在遠山氏的菩提寺大円寺中頒布禁制。當(dāng)然,此舉并沒有意味著遠山氏就背叛了齋藤家與織田家,遠山氏此舉是在日本戰(zhàn)國時代十分流行的“兩屬家臣”。
弘治元年(1555年)八月,齋藤道三率軍對東美濃發(fā)起了攻擊,伊那郡大島城的守將秋山虎繁、室住虎光等人急忙向武田晴信求援。只是,此時的武田晴信正在川中島與長尾景虎對峙,無力支援東美濃,只得命令秋山虎繁向齋藤道三提出和談?wù)埱螅Y(jié)果被齋藤道三給拒絕了。九月,巖村遠山氏再度歸降齋藤家,東美濃的戰(zhàn)火逐漸蔓延至三河國。
第二次川中島合戰(zhàn)
弘治元年(1555年),原本從屬于長尾景虎的信濃國善光寺的別當(dāng)栗田永壽被武田家調(diào)略,舉起了反旗。三月,武田晴信親自率領(lǐng)大軍前往信濃國,得知武田軍的動向后,長尾景虎點齊人馬,于四月率軍進入了信濃國善光寺之中,而別當(dāng)栗田永壽只得帶著善光寺內(nèi)的如來佛像退往旭山城防守。
武田晴信抵達信濃國后,在大塚的大堀館布陣,今川義元也派出了駿河國富士郡下方莊的國人們進入信濃國支援武田軍,在犀川沿岸與長尾景虎對峙。為了救援旭山城,武田晴信派遣了三千援軍作為先遣部隊,攜帶八百張弓與三百挺鐵炮進入旭山城。
為了制衡旭山城,長尾景虎在旭山城附近修筑了葛山城作為據(jù)點,做好了與武田軍長期對峙的準(zhǔn)備。七月十九日,武田軍、長尾軍在犀川展開激戰(zhàn),此后戰(zhàn)況又再度陷入了膠著的狀態(tài),兩軍進入了長達兩百多日的對峙時期。長期的對峙對武田軍、長尾軍的士氣造成了相當(dāng)大的損害,尤其是遠道而來的長尾軍,后勤補給不濟且不說,許多國人們歸心似箭,丟下長尾景虎不管,燒毀陣地撤回了越后國。
七月,由于齋藤家、織田家對東美濃虎視眈眈,武田晴信不得不請求今川義元交涉和談??墒?,武田晴信一心想要為武田家多獲取些利益,因此雙方的和談一直沒有進展。令人意外的是,在武田晴信對今川家的使者表現(xiàn)出難以接受長尾景虎提出的和談?wù)埱髸r,武田晴信的嫡子武田義信卻面露不悅,認為武田晴信這是不給居中調(diào)解的今川義元面子,搞得武田晴信十分尷尬。事后,武田晴信在和家人們的密信中提及此事,表示自己都快搞不清到底誰才是武田義信的親爹了。
進入九月以后,濃尾同盟已經(jīng)對三河國發(fā)起了攻擊,擔(dān)心南信濃受戰(zhàn)火波及的武田晴信不得不再次與長尾景虎商議和談,最終兩家在閏十月達成和解。和睦的條件如下:一、武田家必須拆除旭山城。二、讓流亡越后國的井上、須田、島津等國人回歸舊領(lǐng)。三、武田家與長尾家以犀川為國境。閏十月十五日,武田軍、長尾軍在達成一致后紛紛撤軍回國,第二次川中島合戰(zhàn)結(jié)束。
第三次川中島合戰(zhàn)
對武田晴信來說,第二次川中島合戰(zhàn)的和談并非是出自本意,長尾家的勢力深入北信,不但阻止了武田家向北擴張,甚至威脅到了武田家在信濃國南部的領(lǐng)地。正是因此,武田晴信不可能容忍長尾家在北信濃的活動。
弘治二年(1556年)四月,美濃國發(fā)生內(nèi)亂,齋藤道三與兒子齋藤利尚爆發(fā)了戰(zhàn)爭,最終齋藤道三在長良川合戰(zhàn)中戰(zhàn)死,濃尾同盟也因為齋藤道三之死而崩壞。如此一來,局面對武田家、今川家開始好轉(zhuǎn),今川義元趁機對三河國的反今川家國人發(fā)起攻擊,武田晴信也派遣下伊那郡的國人下條信氏前往三河國,將奧三河地區(qū)的山家三方眾收服。
在這樣的情況下,武田晴信決定開始對北信濃動手。三月,長尾家的葛山城下的國人落合氏的菩提寺靜松寺被武田家調(diào)略,落合一族的落合遠江守、落合三郎左衛(wèi)門尉投入武田家麾下。七月,由于信濃國高井郡的綿內(nèi)城也與武田家內(nèi)通,因此高梨政賴立即發(fā)兵攻取了綿內(nèi)城。高梨政賴的這一動作,意味著剛締結(jié)不久的武田、長尾兩家的和約就此撕毀。
八月,武田家的真田幸綱等信濃先方眾奪取了埴科郡的尼飾城,驅(qū)逐了城主東條信廣,將尼飾城作為武田家進攻川中島的前線基地。然而,這時候的長尾家卻對武田家的動向沒有一點反應(yīng),這是為什么呢?其實,此時的長尾景虎正因為越后國的內(nèi)亂感到十分疲憊,早在六月時就對外宣布隱居,然后離開了越后國。長尾家的家臣們得知長尾景虎離開春日山城后大驚失色,連忙縱馬追去,在長尾政景等人的勸說下,長尾景虎才勉強同意返回春日山城。結(jié)果,在武田家對川中島地區(qū)發(fā)起攻擊的同時,長尾景虎的重臣之一大熊朝秀被武田家策反,在越后國舉起了反旗,導(dǎo)致長尾家遲遲沒有出兵信濃國。
弘治三年(1557年)二月,趁著信越國境大雪封山,長尾軍難以南下的機會,武田晴信對北信濃發(fā)起了攻擊。二月十五日,水內(nèi)郡葛山城遭到武田軍的奇襲陷落,守將落合二郎左衛(wèi)門尉、小田切駿河守戰(zhàn)死。葛山城落城以后,北信濃諸將人心惶惶,島津忠直等國人棄城逃亡,高梨政賴的家中也陸續(xù)出現(xiàn)了叛逃至武田家麾下的家臣。
收到北信濃諸將的求援以后,長尾景虎立即在春日山城召集軍隊,可是這年的大雪卻遲遲沒有融化,這讓長尾軍的動作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另外一方面,武田家重臣飯富虎昌率領(lǐng)的武田軍,正步步緊逼高梨政賴防守的飯山城。眼見北信濃危在旦夕,長尾景虎決定冒雪出兵。四月十八日,長尾景虎率軍朝著信濃國進發(fā),于二十一日抵達善光寺,在兩年前武田家拆除的旭山城遺址上重新修筑了城池作為本陣,第三次川中島合戰(zhàn)爆發(fā)。
五月,長尾景虎對北信濃從屬武田家的國人發(fā)起了攻擊,六月,長尾家包圍了高井郡的計見城。計見城是市河氏的領(lǐng)地,位于高梨領(lǐng)的北邊,如果市河氏投降于長尾家的話,長尾家便會進一步收復(fù)高梨領(lǐng),而武田家在北信濃的勢力則會大大衰退,因此武田晴信急忙派遣了近臣山本菅助前往計見城協(xié)助防守,并表示自己將親自率軍前來支援。
為了應(yīng)對長尾景虎的攻擊,武田晴信命令小山田虎滿、真田幸綱率軍進駐尼飾城,自己則秘密率軍從深志城出發(fā),進入了更級郡的鹽崎城之中。此外,武田晴信放出了一枚煙霧彈,派出了一支別動隊朝著安云郡進發(fā),于七月五日攻陷了信越邊境的小谷城。八月二十九日,武田軍與長尾軍在上野原展開激戰(zhàn),雙方各有死傷,但是很快就見好就收。
進入九月以后,由于武田軍的攻勢猛烈,長尾軍士氣低落,長尾景虎不得不撤軍回國,第三次川中島合戰(zhàn)結(jié)束。在這次合戰(zhàn)中,武田晴信將巧妙的軍事指揮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讓長尾景虎沒能占到一點便宜。戰(zhàn)后,高梨政賴喪失了根據(jù)地中野小館一帶的領(lǐng)地,退往了家臣泉氏的居城飯山城,依靠長尾家的援軍繼續(xù)著抵抗。然而,讓高梨政賴沒有想到的是,即便是飯山城一帶的領(lǐng)地他也沒能保住,并且占領(lǐng)飯山城的并非是武田家而是長尾家。為了對抗武田家在北信濃的擴張,長尾景虎在幾年之后派遣家臣作為城代進駐飯山城,此舉意味著原本獨立的國人高梨氏滅亡,淪為了長尾家的家臣。
長尾景虎的關(guān)東出陣
第三次川中島合戰(zhàn)期間,幕府將軍足利義輝分別給武田晴信、長尾景虎二人去信,表示幕府現(xiàn)在大敵當(dāng)前(三好長慶),兩個大佬應(yīng)該早點和談組成聯(lián)軍上洛佐幕。
永祿二年(1559年),由于前一年幕府將軍足利義輝與三好長慶和談,成功地返回了京都,因此各地大名都紛紛響應(yīng)將軍的號召上洛,其中便包括了美濃國的一色義龍(齋藤利尚)、尾張國的織田信長以及越后國的長尾景虎。四月,長尾景虎率軍五千人自越后國出陣,沿著北陸進軍,于四月二十日抵達近江國的坂本。由于擔(dān)心引起京畿勢力的反感,長尾景虎并未攜帶大軍入洛,而是帶著少量的家臣進京面見天皇和將軍。
足利義輝對長尾景虎的到來感到十分高興,他在六月十二日下發(fā)了御內(nèi)書,賜給長尾景虎幾項特權(quán)以及出兵信濃國、關(guān)東的許可。其中包括里書御免(即在包裹文書的封紙內(nèi)部可以不用寫自己的名字與官位)、乘坐涂輿(涂輿也就是涂漆的轎子,這是當(dāng)時只有幕府將軍、三管領(lǐng)、將軍相伴眾等身居高位的人才可以乘坐)、“屋形號”(即許可長尾景虎使用大名家格才能使用的“屋形”稱號)、毛氈鞍覆、白傘袋、菊紋、桐紋使用權(quán)、使用朱漆柄的傘七項,被后世稱為“上杉七免許”。
長尾景虎在收到將軍御內(nèi)書后很快就返回了坂本,但是這期間他的身上卻長了瘤子,這讓他感到十分苦惱。六月二十九日,將軍足利義輝派家臣大館輝氏前往坂本問候,還順便將豐后國守護大友宗麟獻上的火藥配方賜給了長尾景虎。
八月,長尾景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率軍返回了越后國。長尾景虎的第二次上洛,讓他得到了許多他人不敢想象的特權(quán),雖然沒有守護的頭銜,但是他卻成為了室町幕府認可的越后國國主。十月,長尾家的家臣、鄰近國家的國人紛紛給春日山城送來太刀表示祝賀,其中甚至出現(xiàn)了信濃國小縣郡的真田家這些從屬武田家的國人之名。
永祿三年(1560年)八月二十九日,在關(guān)東管領(lǐng)山內(nèi)上杉憲政的命令下,長尾景虎率軍自春日山城出陣,于九月侵入了上野國,攻陷了巖下城、沼田城等被北條家奪取的城池,殺死了守將北條康元為首的數(shù)百名守軍。此時的北條氏康正在安房國圍攻里見家的根據(jù)地久留里城,得知長尾景虎南下以后,匆忙從房總半島撤軍,隨后派遣軍隊進入了武藏國的松山城守備。
十月,長尾景虎在降服了上野國的國人以后,率軍侵入了下野國,下野國、常陸國的國人們紛紛率軍前來長尾軍陣中參陣。此后,長尾景虎在十二月攻陷了上野國赤石城,平定了上野國,將山內(nèi)上杉憲政迎入了廄橋城。為了打擊北條家的勢力,長尾景虎并未在恢復(fù)山內(nèi)上杉家舊領(lǐng)后撤軍,而是在廄橋城度過了新年。
永祿四年(1561年)二月,長尾景虎率軍進入了被扇谷上杉家舊臣太田資正奪取的松山城之中,做好攻打北條家的準(zhǔn)備。二月二十七日,以長尾軍為首的關(guān)東聯(lián)軍抵達鐮倉鶴岡八幡宮,長尾景虎向八幡宮內(nèi)奉納了祈求勝利的愿文。三月,長尾景虎率軍抵達了相模國小田原城東面的酒勾布陣,隨后包圍了小田原城。不過,由于武田晴信在越中國煽動一向一揆反抗長尾家,再加上武田家、今川家也有派出援軍支援北條家的動向,長尾景虎最終決定撤軍。
閏三月,長尾景虎在撤軍途中率軍再次進入了鐮倉鶴岡八幡宮,在此地以山內(nèi)上杉憲政養(yǎng)子的形式,舉行了繼承山內(nèi)上杉家、關(guān)東管領(lǐng)的儀式。山內(nèi)上杉憲政將自己名字中的“政”字賜給了長尾景虎,取名為“上杉政虎”。至此,上杉政虎獲得了將陪伴其一生的職役“關(guān)東管領(lǐng)”,成為了關(guān)東豪族們對抗北條家名義上的統(tǒng)率。
海津城筑城
在長尾景虎上洛、出兵關(guān)東期間,武田晴信也沒有閑著。弘治三年(1557年)夏天,因為武田家的運作,幕府將軍足利義輝任命武田晴信兼任信濃國守護,并且賜給武田晴信嫡子武田義信“準(zhǔn)三管領(lǐng)”的地位。
此時的武田家正與長尾家進行著第三次川中島合戰(zhàn),得到信濃國守護頭銜以后,武田軍竟然更進一步向北侵略,攻陷了信越邊境的小谷城,威脅到了越后國。武田家在北信濃的軍事行動絲毫沒有收斂,因此惹惱了將軍足利義輝。
永祿元年(1558年)十一月,足利義輝給武田家送來了責(zé)問出兵北信濃的御內(nèi)書,武田晴信則在十一月二十八日給幕府送去了一封辯解的書信。武田晴信在信中提到了自己出兵北信的五點原因:
1、去年的出兵(第三次川中島合戰(zhàn))并非是輕視將軍,只是以信濃國守護的立場抵御長尾景虎的侵略。
2、去年幕府下令“甲越和睦”時,武田家已經(jīng)響應(yīng)將軍號召停戰(zhàn),是長尾景虎沒有停手的。
3、武田家在歷史上從未攻擊過任何國家,是日本最不想說“戰(zhàn)爭”一詞的武家,一切的戰(zhàn)爭行為都是為了對抗長尾景虎的入侵。
4、長尾景虎曾經(jīng)趕走了將軍派來催促和談的使者,這才是對將軍懷有逆心的行為。
5、要是將軍想讓武田家和長尾家停戰(zhàn)的話,那就讓長尾景虎認可武田家是信濃國守護,并劃分好信濃國、越后國的國境。
武田晴信的辯解自然是不被將軍和長尾家接受的。一方面,長尾景虎已經(jīng)去過京都和將軍面談了,紙面上的文書怎么可能辯駁得過真人呢?另外一方面,長尾景虎如果承認武田晴信是信濃國守護的話,就相當(dāng)于拋棄了高梨、島津、村上等北信濃國人,這會讓長尾家在越后國附近的名聲一落千丈。
十二月,不知道是不是為了表明心跡,武田晴信在甲府剃發(fā)出家,法號德榮軒信玄。根據(jù)《甲陽軍鑒》的記載,“信玄”中的“玄”字來自于臨濟宗妙心寺派的開山始祖慧玄。
永祿三年(1560年)五月十九日,武田信玄的重要盟友今川義元在尾張國的桶狹間兵敗被殺,此舉讓反今川、武田、北條的各方勢力士氣大振,開始對三國同盟發(fā)起了反擊。此時的長尾景虎正對關(guān)東摩拳擦掌,武田信玄便接連給北條家的武藏國河越城派去援軍,協(xié)助北條家防御當(dāng)?shù)?。另外一方面,趁著長尾景虎在關(guān)東作戰(zhàn),武田信玄下令在北信濃新筑海津城取代尼飾城的地位,海津城在同年十月完工,武田信玄派遣近臣春日虎綱進駐海津城出任城代。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后世人們只對織田信長提拔地位低下的羽柴秀吉一事贊揚,稱贊織田信長用人是英雄不問出身,但是實際上武田信玄的重臣春日虎綱也是一位百姓出身。
春日虎綱本是甲斐國石和地區(qū)的一位豪農(nóng)之子,遺憾的是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便去世了,此后春日虎綱在與姐姐、姐夫爭奪遺產(chǎn)時敗訴,成為一個流浪者。后來,春日虎綱應(yīng)征加入了武田家的軍隊出任傳令兵,武田信玄一眼就相中了春日虎綱,將其提拔為自己的近臣。另外,雖然有謠傳武田信玄與春日虎綱有著斷袖之交,并且現(xiàn)在還有一封武田信玄給“春日源助”的情書存留,但是首先春日虎綱的通稱乃是“源五郎”,并非是“源助”,其次近年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該文書的“春日”其實是后人添加上去的,因此其實這封情書的收件人并不是春日虎綱。
武田信玄為了讓春日虎綱更好地統(tǒng)治川中島一帶,讓其入嗣當(dāng)?shù)氐暮雷逑阚嗍?,取名為香坂虎綱。不過,春日虎綱入嗣的香坂氏在《甲陽軍鑒》中被誤寫為“高坂”,而在《甲陽軍鑒末書》中提到了“高坂彈正”的名字為“昌信”,因此春日虎綱的名字便變成了“高板昌信”。實際上,春日虎綱從未使用過“昌信”這個名字,并且他在入嗣香坂氏以后,很快又恢復(fù)了自己的“春日”苗字。因此,春日虎綱的全名應(yīng)該是“香坂彈正忠虎綱”或者“春日彈正忠虎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