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如何被離婚折磨壞的?

孩子是如何被離婚折磨壞的?
Q1
小時聰明活潑的霖霖,讀學前班時父母開始鬧別扭,延續(xù)有幾年后最終離婚。父母離婚后不久都各自有了新的家庭,霖霖只好跟隨姥爺一起生活。
姥姥在幾年前就去世了,姥爺一個人含辛茹苦地拉扯著霖霖。隨著霖霖的慢慢長大,姥爺?shù)纳眢w也越來越差,于是,在這幾年中,好心的鄰居總是把霖霖帶到自家與孩子一道完成作業(yè)、吃飯、看電視。而在同學家里,看到小伙伴有爸爸媽媽的關心和陪伴,而自己只有姥爺,而且在別人家總有寄人籬下之感。每當回到自己家,看著身體羸弱的姥爺,小小的霖霖便經常自己偷偷地哭,姥爺看著與自己相依為命的孤苦伶仃的外孫,也會忍不住老淚縱橫,不禁感慨:可憐的孩子,怎就你沒有爸爸媽媽的疼愛呢!“是啊,為什么別人都有爸爸媽媽,而我就沒有呢?是因為我不乖,他們都不要我了嗎?”霖霖總是在心里想著這個問題。在學校里,其他孩子經常說我爸爸如何如何,我媽媽如何如何,只要聽到這樣的談話,霖霖就會獨自躲到一個角落。時間一長,自卑便在霖霖心里扎了根,性格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發(fā)生著變化。他不愛說話,不和同學們一起玩耍,同學們做游戲,他常常是以身體不舒服而拒絕,上課從不發(fā)言,想說而忸怩作態(tài),老師點到他的名,他只會低著頭,一聲也不吭,作業(yè)完成效率低下……

父母是孩子們心目中的驕傲,特別是父親,在幼小的男孩心中,是百事通,是萬能者,是世上最了不起的人。孩子們在一起都會夸自己的父親如何有知識、如何有力氣,甚至如何有錢。處在一個沒有父親或母親的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沒有這份優(yōu)越感,也由于世俗的偏見,認為離婚總是不光彩的事,單親孩子的自卑感便油然而生,如果小孩子們在鬧別扭的時候,此時會更覺得自己是如此勢單力薄。這類自卑感強的學生表現(xiàn)為沉默寡言,他們從不談起甚至回避雙親的事,對任何人都保守著這個秘密。這類學生有的原有美好而遠大的理想,有的甚至一度爭硬氣要改變環(huán)境,但又由于自卑,不能使自己的理想?yún)f(xié)調發(fā)展。自卑的心理影響了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更影響了孩子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案例中的霖霖,從小跟姥爺一起生活,既缺乏父愛、又缺乏母愛,看到鄰居家孩子有爸爸媽媽的陪伴,聽到學校里其他小伙伴說自己的爸爸媽媽如何如何,對于他來說,都是一種心靈上的傷害。再加上姥爺對孩子的同情,使得孩子內心深處覺得自己很可憐、很無助,也更加使得其自卑心理加重。

面對兒女婚姻的失敗,許多老人經常大發(fā)感慨。這會給本來心靈已經受傷的孩子帶來更多的傷害,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愛,覺得自己是一個沒人要的孩子,這使青少年的人格、自尊嚴重受挫,極易產生自卑心理,甚至可能導致孩子對老人產生敵對情緒。
因此,單親隔代教養(yǎng)的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應該在孩子面前感慨世事的變遷,感慨孩子無依無靠很可憐,或是有意無意總流露出對孩子的同情,而應該為孩子做出積極、樂觀的表率,影響孩子的心理。在這個基礎上,老人才能有效地激勵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