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經(jīng)微言——大腸金篇
少師曰:金能生水,大腸屬金,亦能生水乎?
五行中金生水,而大腸與肺相表里,在人體中屬于腑為五行中屬金,如何能生水呢?
岐伯曰:大腸之金,陽金也。不能生水,且藉水以相生。
大腸是陽金,不能生水,而是借著腎水而生存的。
少師曰:水何能生金哉?
水為何能夠生金呢?
岐伯曰:水不生金而能養(yǎng)金,養(yǎng)即生也.
腎水不能生大腸金,而是能夠滋養(yǎng)大腸金,養(yǎng)就是生也
少師曰:人身火多于水,安得水以養(yǎng)大腸乎?
人身體中的火多與水,怎么用水去滋養(yǎng)大腸呢?
岐伯曰:大腸離水實無以養(yǎng),而水若無多。所異者,脾土生金,轉(zhuǎn)輸精液庶無干燥之虞。而后以腎水潤之,便慶灞澤耳。是水土俱為大腸之父母也。
大腸離開水是無法生養(yǎng)的,所不同的是,土生金,脾臟把轉(zhuǎn)化來的津液輸送給大腸,后又被腎的水氣潤之,這樣一來,大腸就會有水的滋養(yǎng),而脾與腎就是大腸的父母。
少師曰:土生金,而大腸益燥何也?
土生金,而大腸卻更加干燥是什么緣故呢?
岐伯曰:土柔而大腸潤,土剛而大腸燥矣.
濕潤的土壤能滋養(yǎng)大腸,剛硬的土壤使大腸干燥。
少師曰:土剛何以燥也?
剛硬的土壤時如何使大腸干燥的?
岐伯曰:土剛者,因火旺而剛也。土剛而生金更甚,然未免同火俱生,金喜土而畏火,雖生而實克矣。安得不燥哉。
脾土剛者,是因為火旺的原因。堅硬的土更能生金,難免同時生出金與火;金喜歡土而畏懼火,雖是生金,卻是被伴生的火克之,怎能不燥呢?
少師曰:水潤金也,又善蕩金者,何故歟?
腎水能滋養(yǎng)肺金,又能沖擊金,是什么原因?
岐伯曰:大腸得真水而養(yǎng),得邪水而蕩也。邪正不兩立,勢必相遇而相爭。邪旺而正不能敵,則沖澈澎湃傾腸而瀉矣,故大腸尤宜防水。防水者,防外來之水非防內(nèi)存之水也。
大腸得人體的腎水而生養(yǎng),得邪水會被‘沖擊’,而真水與邪水互不兩立,相遇必然會相互爭斗。邪水旺,真水弱不能敵;邪水就會沖撞大腸中的真水,一泄而出,致使大腸功能受損。為了使大腸的功能正常就必要防止邪水的侵入。
少師曰:人非水火不生,人日飲水,何以防之?
人若沒有水火的共濟(jì)就不能生存,人每天飲水,那又怎么防水呢?
岐伯曰:防水何若培土乎。土旺足以制水,土旺自能生金。制水,不害邪水之侵。生金,無愁真水之涸,自必火靜而金安可傳導(dǎo)而變化也。
防水的方法是培土,土旺足夠抵制水的侵?jǐn)_,土旺也能生金。用土制水法,就不怕外邪水入侵;脾土生金,金又生水,就不用為真水枯竭而發(fā)愁,這樣一來,心火靜而肺金安,大腸的傳導(dǎo)功能就可以正常運(yùn)行了。
少師曰:大腸無火,往往有傳導(dǎo)變化而不能者,又何故歟?
大腸沒有火,就會失去傳導(dǎo)運(yùn)化的功能,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曰:大腸惡火又最喜火也。惡火者,惡陽火也。喜火者,喜陰火也。陰火不同,而腎中之陰火尤其所喜。喜火者,喜其火中之有水也.
大腸怕火而又最喜火。惡火,惡的是臟腑陽火;喜火,喜得是臟腑陰火。各臟腑陰火不同,唯獨(dú)腎中的陰火,大腸尤為喜愛。親近陰火,是喜歡陰火中的水。
少師曰:腎火雖水中之火,然而克金,何以喜之?
腎陰火雖然是水中之火,然而火是克金的,又如何喜歡火呢?
岐伯曰:肺腎子母也。氣無時不通,肺與大腸為表里,腎氣生肺,即生大腸也。大腸得腎中水火之氣,始得司其開闔也。倘水火不入于大腸,開闔無權(quán),何以傳導(dǎo)變化乎!
肺是腎的母親。肺為氣之源,氣在肺與腎之間無時不通;肺與大腸為表里,腎氣生肺,就是生大腸也。大腸得腎中的水火之氣,就有了開與關(guān)的能力。倘若腎的水火之氣不入大腸,就無開關(guān)的權(quán)力,怎么有傳導(dǎo)變化的能力呢。
少師曰:善.
陳士鐸曰:大腸無水火何以開闔。開闔既難以傳導(dǎo)變化乎??晌虼竽c必須于水火也。大腸無水火之真,即邪來犯之,故防邪仍宜潤正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