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篇】KONAMI的戰(zhàn)機宇宙(上)
前些天的專欄,提到了包含《宇宙巡航機/Gradius》相關捏他的通怪:

以及與《雷霆戰(zhàn)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的通怪:

出于篇幅考慮,這里不多廢話,直接上其他的捏他卡!
※「巨大戰(zhàn)艦」系列是Gradius游戲各BOSS的衍生卡組,可以直接參考這篇專欄:

※「超時空戰(zhàn)斗機」篇最后提到的通常怪獸「復活節(jié)島石像」,留給之后的通怪專欄,到時會直接引用本篇。
※本篇暫時只收錄由上述兩只通怪所關聯(lián)的卡片,后續(xù)如有需要會再追加。

「石像迎擊炮」

最早收錄于數(shù)字盒ザ?ロスト?ミレニアム (TLM/404),罕貴度為N。
效果:①:1回合1次,可以發(fā)動。自己場上表側表示的這張卡變成里側守備表示。
*日文原卡名「モアイ迎撃砲」中,片假名部分 = Moai,指的是“摩艾石像”。
!摩艾是位于復活節(jié)島(Easter Island)的一群巨型人像,大多只有上半身,具有一對長耳,雙目深凹,削額高鼻,下巴棱角分明,表情沉毅。它們遍布全島,是智利的旅游景色與世界遺產(chǎn)之一。

摩艾石像共有611只,最大的高達11m,重達98t。歷史上關于摩艾石像的疑點猜測層出不窮,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作品(尤其是科幻/奇幻作品)喜歡引入相關的元素。
之于Gradius,它們是復活節(jié)島上恐怖的離子炮臺(※當然,實際的摩艾石像是不會從口中吐出圓形激光「イオンリング/離子環(huán)」的):

※順帶一提,游戲中的摩艾石像擁有不接受Vic Viper攻擊的堅固裝甲,只有當自身攻擊時,才會暴露出軟肋:可供玩家攻擊的內(nèi)置炮臺(口腔)。這或許是與Gradius關聯(lián)的兩只「モアイ」都是高防低攻的原因,「石像迎擊炮」的效果也體現(xiàn)了這一點(打完就跑真刺激)。
*另外,在GX動畫的「巨大戰(zhàn)艦」登場之際,這只怪獸也露了面:

編者注:以動畫的決斗速度來考慮構筑,畢竟「巨大戰(zhàn)艦」沒有自己的下級怪獸,「石像迎擊炮」確實是(能活到作為上級召喚所需祭品的)合格的守備怪獸,而且與之同根同源,大概是制作組特意加上的。問題是,它被「巨大戰(zhàn)艦」自己坑了:

十代空場,且僅剩100點生命值的時候,銀流星(※使用者的名字)被自己卡住了:



有內(nèi)鬼,終止交易.JPG

「二足炮臺」

最早收錄于數(shù)字盒ライト?オブ?デストラクション(LODT/508),罕貴度為SR。
效果:①:這張卡反轉(zhuǎn)的場合,以自己墓地1只4星怪獸為對象發(fā)動。那只怪獸加入手卡。
*日文原卡名「ダッカー」= Ducker,字面意思是“潛水者”或者“養(yǎng)鴨人”。
ダッカー(DUCKER)是《宇宙巡航機》中登場的架空兵器,是“細菌軍”的步行型對空機器人,在地面和天花板上以兩足行走并射擊,在要塞等舞臺上相當厲害。另外,在相關的游戲資料中也有被稱為「移動炮臺」的情況(※因此這成了其CN譯名):

編者注:順帶一提,這只怪獸的反轉(zhuǎn)效果的適用范圍相當之廣。而這其中值得注意的,便是KONAMI的一眾宇宙戰(zhàn)機全部是光屬性·機械族·4星怪獸。如此之違和,很難不讓人得出「明明屬于敵方角色,卻輔助著我方戰(zhàn)機」的奇怪結論。
※Wiki對此的解釋是:$是不是再現(xiàn)了「エクステンド/Extend」呢?(過關之際,超過一定得分后,按照剩余敵機數(shù)增加得分的系統(tǒng)。)
一般來說,怪獸在自身OCG化之前,先行繪制進卡圖的情況是很少的。這只怪獸不僅是其中之一,而且場面還相當尷尬:

二——足——炮——臺——

「子機獵手」

最早收錄于數(shù)字盒シャドウ?オブ?インフィニティ(SOI/407),罕貴度為R。
效果:①:自己場上的怪獸被戰(zhàn)斗破壞送去墓地時才能發(fā)動。自己回復破壞的怪獸的原本攻擊力數(shù)值。
*日文原卡名「オプションハンター」=?Option Hunter。其功能正如其名,“子機獵手”。不同游戲中,其外觀和細節(jié)設計不盡相同,但無一例外,子機獵手都是在主角機獲得子機之后開始出現(xiàn),直到主角機失去全部子機才離開。

然而非??上?,作為后收錄的卡,這張卡的效果跟「子機」及其衍生物不能說是關聯(lián)成謎,只能說是毫無關系了_(:з)∠)_。
順帶一提,在游戲里,子機獵手的作用可以理解為輔助BOSS打敗主角機,然而在OCG中,由于「巨大戰(zhàn)艦」系列的怪獸通常不會被戰(zhàn)斗破壞(※要么使用“護罩”,要么因效果自爆),因此兩者的相性很差。

「日珥龍」

最早收錄于數(shù)字盒天空の聖域(308),罕貴度為N。
效果:
①:自己場上有這張卡以外的炎族怪獸存在的場合,對方怪獸不能以這張卡為攻擊對象。
②:自己結束階段發(fā)動。這張卡在自己場上表側表示存在的場合,給與對方500點傷害。
*日文原卡名「プロミネンス?ドラゴン」=?Prominence Dragon。
!在日全食時,太陽的周圍會有個紅色的環(huán)圈,上面跳動著鮮紅的火舌,這種火舌狀物體就是日珥(Prominence)。它是色球?qū)由袭a(chǎn)生的一種非常強烈的太陽活動,是太陽活動的標志之一。

顯然,這只怪獸是“火舌”的具象化。
※看起來好像很厲害,然而CNOCG對此補充道:#這只怪獸的原型是始自「GRADIUS II」的一種雜兵,而在國內(nèi)玩家熟知的《沙羅曼蛇》里,這種火龍成為第三關的BOSS。

※這張“卡”在其他卡圖里登場了:

*順帶一提,DuelLinks里,奧布萊恩有這只怪獸的語音。

「巨腦怪」

收錄于數(shù)字盒レイジング?バトル(RGBT/604),罕貴度為R。
效果:
①:只要這張卡在場上表側表示存在,場上表側表示的光屬性怪獸的效果無效化。
②:這張卡戰(zhàn)斗破壞光屬性怪獸時才能發(fā)動。這張卡只再1次可以繼續(xù)攻擊。
*日文原卡名「ゴーレム」= Golem。
※之前的專欄里介紹過Golem/魔像:

顯而易見的,基于游戲王給大家的思路,這個名字放在這里怪得不行。
不是巖石族就算了,甚至連人形都沒有(※所以中文才重新擬名)。
——這是因為它的原型就叫這個名字。(至于為什么這么叫就不知道了。)
巨腦怪在初代《沙羅曼蛇》中作為第一關的BOSS登場,其弱點是腦前端的眼珠。

它在之后的Gradius正作里也不時露臉。和二足炮臺一樣,作為細菌軍的兵器被批量生產(chǎn),與BOSS「巨大戰(zhàn)艦」同時出場。
其TCG譯名「Brain Golem」是它在KONAMI自家的格斗游戲《究極戰(zhàn)隊》里登場時使用的名字:

※順帶一提,還找到了樓上摩艾石像的《究極戰(zhàn)隊》游戲內(nèi)截圖:

(相當于Gradius里的摩艾石像,頭部以下一直是埋在土里,過于生草。)
另外,由于主角機Vic Viper及相關卡在OCG中是光屬性,所以這張卡的效果便被設計為針對光屬性怪獸。
編者注:有些敏銳的朋友估計注意到了:如果它自己變成光屬性,效果要怎么處理呢?
K社給出了解決方法:
Q:根據(jù)「DNA移植手術」等卡片的效果,「巨腦怪」自己作為光屬性怪獸的場合,其“光屬性怪獸的效果無效”的效果,會怎么處理?
A:如果「巨腦怪」的屬性因為其他卡的效果變成光屬性,將只以「巨腦怪」自身的效果無效化的狀態(tài)下進行決斗。場上存在它以外的光屬性怪獸的場合,那些怪獸效果也不會無效化。(09/02/14)

「野望之高弗」

收錄于數(shù)字盒デュエリスト?レボリューション(701),罕貴度為R。
效果:①:1回合1次,以對方場上最多2只怪獸為對象才能發(fā)動。對方可以把自身手卡1只怪獸給人觀看讓這張卡的效果無效。不觀看的場合,作為對象的怪獸破壞。
*日文原卡名「野望のゴーファー」中,“野望”意為“野心”,片假名部分 =?Gofer。
Gofer指的是「グラディウスII -GOFERの野望-」最后的BOSS:

然而,Gradius的最終BOSS實力低下幾乎是慣例(※據(jù)說),所以對方容易避開這張卡的破壞效果,大概就可以理解吧?

【碎碎念】
森羅到底出不出新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