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色堂·論教養(yǎng)】借錢借車,還錢還車看人品
生活中有三種人最讓人反感:借酒裝瘋者、借刀殺人者、借錢不還者。
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都是自己辛苦掙的,親朋好友遇到難事了,對大部分人來說,借錢通常是義不容辭、雪中送炭的事,借多借少量力而為,這是為了幫忙救急渡過難關的,不是沒處用的“閑錢”。
然而,某些還錢者求救時著急忙慌、裝死哭窮,之后又泰然自若、談笑風聲,到了還錢的期限仍杳無音訊,一拖再拖。
你不先聯(lián)系他,他絕對不聯(lián)系你,你催促他吧,人家還念念有詞,覺得你不近人情,不催吧,根本不自覺。
結果,借錢給他的人整天如坐針氈、難以啟齒,還錢的人若無其事、不緊不慢,應了一句老話:“借錢的是孫子,還錢的是大爺”,好借好還,再借不難,如果讓施助者承受如此煎熬,下次誰也不會再借。
借了別人的錢,到了期限就要主動還,如果一次還不完,能還多少算多少,不要等別人開口催促,這是教養(yǎng)。
現在經濟條件好了,汽車成了每家的標配,不知從何時起,人們習慣通過車的品牌來判斷車主的身份,百萬級的豪車,車主一定是上流社會的人生贏家,幾萬塊的低端車,車主一定是普通工薪階層,進而分出了三六九等。
但金錢不是衡量一個人的絕對標準,還記得前不久,一輛車主在小區(qū)倒車時,因被快遞小哥電動車不小心剮蹭,下車二話不說,就對快遞小哥連扇六耳光,邊打邊罵的行為令社會震驚,車主潛意識認為開好車就是比騎電動車送快遞的牛逼。
電影《天下無賊》中有一處片段,劉德華跟劉若英用佛跳墻敲詐一部寶馬汽車,兩人開車離開豪宅時,看到保安對他敬禮,劉德華故意又倒車回來,問保安: “開好車就是好人嗎?” ,借此諷刺社會上很多人,都是只認車不認人。
車只是一個工具,有錢開好車不一定就是上等人,有教養(yǎng)的人才能被稱為上等人,有些人雖然兜里算是有倆錢了,但內心依然是一片雜草,空空如也。車誰都會有,路是城市為大家準備的。
不管你開什么樣的車,下雨天,開車路過水坑時主動減速,避免濺起水花;夜間駕駛,會車時關閉遠光燈;再好的關系,借了人家的車,加滿油再還給車主,這是教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