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說物是人非
以前說,物是人非,起碼還能睹物思人?,F(xiàn)在想回到童年的房子,沒了。以前的人沒有來往了,或約不到時間,即使約到時間,也是相見無言了?;蛟S,相望于江湖,還有一份留戀。 以前的宿舍不在了,工廠不在了,醫(yī)院、銀行早搬了,魯迅先生還能朝花夕拾,可是我連“花”都埋化了。 宿舍拆了,埋了。工廠也沒了。照片也沒有留。可惜啊,以前覺得舊房子恐怖,現(xiàn)在只能郁郁夢回千百度。 我拍了兩張以前醫(yī)院舊大門的照片,但是手機里就是找不到了?;蛟S打擾到“他們”了。
這個宣傳牌沒記錯的話,應(yīng)該是1996年立的。有銹跡斑斑的,但這兩個圓頂就是沒生銹。看標(biāo)題就知道是計劃生育政策的牌子了。
里面兩棟樓,聽說1992年的時候就是危樓,而且少人住?;蛟S以前喜歡走煤渣塘小路回家,經(jīng)常被這棟樓里的一個種菜的阿婆瞪,記憶深刻。心理害怕這兩棟樓,但是別的樓拆了,他也沒拆。
這里還住些人,不過不是以前的人了,明顯的是70到90年代的赫魯曉夫樓。希望還住在這里的人平安,快樂。算是對我的舊宿舍的寄情于此。
阿昌的小賣鋪。這么高的樹,城里少見了吧。這還算不上參天大樹呢,如果現(xiàn)在的小孩寫作文道:馬路上的蒼天大樹,我真的會覺得好笑,因為圖片的樹也就百年大樹,如果真的是千年大樹,這個真想象不了它的高度了。
應(yīng)該是二年級之前,還沒有校門,課間就會跑到這樹下捉草蜢,小知了。圍起來啰。以前下面還是魚塘哩。
一年級,我為了抓“鬼蜢”掉下過這個魚塘,害得身邊人都緊張。這事不提了。
以前,小學(xué)的時候記憶力很好。走多少步,路面會有裂紋,有個什么特點的石子,路邊哪里有什么草,什么花等等都記得清。 對于小孩時的我,世界都是新鮮的,有趣的,值得探索的。
小時候,大路不走就愛走這邊沿,以前還沒有欄桿哩。小孩的我真是突出一個“作”。對比現(xiàn)在的我,算是“性情大變”了。
2005年到2015年,這村里掀起蓋房熱,當(dāng)然現(xiàn)在還有些人家心里還是熱蓋房的。蓋好之后,也沒有多少次團(tuán)圓在家。既不能“安居”,也不能“樂業(yè)”。這就是一個農(nóng)村蓋房的一個縮影了。腦子就有個問號:蓋了干嘛? 回不去了,而且這里還會繼續(xù)變,新人新衣。以后甚至不會遇到小孩“笑問客從何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