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否復制漫威模式?中國能不能有超級英雄?

? 近期有一部電影的話題熱度居高不下,讓無數(shù)觀眾爭論不休,便是漫威的《上氣》了,第一個華裔英雄做主角的電影噱頭足夠大,但同時上氣的出身也引起了各方面的爭議,有的人不以為然,有的人非常氣憤,“既然有辱華前科,為什么還要電影化?",不得不說,敢于觸動全球第二大票倉觀眾的怒火,這是迪士尼和漫威的一種實力體現(xiàn)。
? 復聯(lián)4自上映以來一路高歌猛進,最終收割全球票房25.42億美元,實在是一個非常顯眼的數(shù)字,在中國地區(qū),各大網站在復聯(lián)下映之前也幾乎都是被復聯(lián)洗版,這些種種情況加在一起,難免引起了一部分人的疑問:中國能不能有超級英雄?漫威DC的模式能否復制?
1,何為超級英雄?
? 超級英雄在美國從幾十年前發(fā)展至今,長久的歷史造就了無數(shù)的故事和角色,這些故事之中往往存在一些固定的套路:主角的外號、主角有過人的能力、主角穿緊身衣等等,漫威和DC為首的美國漫畫產業(yè)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商業(yè)模式,這個模式下產出的英雄也通過這個商業(yè)模式進而向全世界推廣,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個有廣泛影響力美國特色的文化,就像日本的魔法少女,英國的魔法少男(巫師),其意義已經超越了super hero這個詞的本身,目前超級英雄這個詞幾乎就成了美式英雄的代名詞,而不是”超級“和”英雄“的組合。
? 但是我們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如果將超級英雄定義為”美式的英雄“,似乎又不太對,因為在國漫中類似超級英雄的角色已經屢見不鮮,只是因為另一個國家的文化是不可復制的,所以這些超級英雄都做了很大程度上的“本土化”,畢竟如果真的像DC的孔克南那樣做一個美式中國超人,本土化不夠高在中國人眼里依然會違和感滿滿(孔克南是DC由華裔作家楊瑾倫創(chuàng)作的中國超人,是一個有超能力的中國男孩)。個人認為我們應該著重把問題延申到“中國能否有像超級英雄那樣可以讓人叫好叫座的商業(yè)創(chuàng)作系列”這個重點上,所以本文的”超級英雄“指代的是超級英雄所代表的商業(yè)/文化模式。

2,中國目前是否有像超級英雄這樣的文化形象
? 魔法少女基于日本的蘿莉動畫產生,超級英雄的來源則和美國的移民文化有關。
? 眾所周知超人是第一個真正商業(yè)模式意義上的超級英雄,而這個英雄來自于兩位猶太移民作家,在當時的美國,他們的生活中遭受無數(shù)的歧視和排斥,因此超人誕生了——一個來自外星和地球鄉(xiāng)下的超能男孩,他有強大的能力卻不得不隱藏,他來自外星卻愛著地球,這是兩位作家基于移民背景下的理想和現(xiàn)實的投影,加上作家豐富的想象力,在美國深受歡迎,超級英雄的商業(yè)模式也就此逐漸開啟。魔法少女和超級英雄在他們的產生國都有大量的不同創(chuàng)作和廣泛的影響力,而在中國,如此有國民度的則是非常具有中國人特色的武俠、仙俠。
? 仙俠題材的火爆可以追朔到環(huán)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當時這本書火爆到人群在印刷廠門口排長隊,印出來一本賣一本,金庸和梁羽生更是受此影響相約寫作,這本書也創(chuàng)作了許多之后網文套路的鼻祖,不然為何道教名山千千萬,修真者們非逮著蜀山薅羊毛。
? 之后金庸走出了一條沒有修真的武俠之道,并且確立了明確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觀念,成為一代又一代華人的精神食量,從八十年代射雕電視劇帶來的萬人空巷,到今天依然樂此不疲的翻拍,金庸武俠其影響力之廣、之深,難以用言語估量,甚至連海對岸的愛的戰(zhàn)士老虛、印度的米叔都是金庸粉絲。
? 但是,相比起DC\漫威的多個編劇+畫師進行幾十年連載的商業(yè)模式來說,武俠、仙俠多數(shù)還是個人創(chuàng)作,作品完結后故事也就完結了,想要繼續(xù)出周邊只能一個勁兒翻拍,看多了不免審美疲勞,內地國漫雖然也是編劇畫師合作的商業(yè)制度,但是起步時間不長,尚未形成具有美國超級英雄如此影響力的大IP。
? 目前最能將商業(yè)和武俠兩者結合的反而是港漫,以在B站被頻頻鬼畜的《風云》舉例。

《風云》是香港著名漫畫家馬榮成和丹青共同創(chuàng)作的玄幻類漫畫和小說,劇本由丹青撰寫,連載時間極長(1989年7月29日首刊于天下畫冊第五期,并于2014年12月1日連載完)。
《風云》系列有漫畫、小說、動畫電影、真人電影、真人電視劇,幾乎都是非常叫座,頂多也就動畫電影被人吐槽配音棒讀(主要是兩位主演不忍直視,童自榮先生配的非常不錯),票房慘敗,但是依然憑借其在當時華語動畫中突出的質量在東京電影節(jié)放映,總得來說,風云系列在國產漫畫的商業(yè)化中表現(xiàn)十分不俗,然而依然是傳統(tǒng)的創(chuàng)作模式,作者有限,在完結后沒能延續(xù)這個商業(yè)案例。其他的港漫如《中華英雄》等,在真人化后盛極一時,但是沒有達到風云這樣兩開花的程度。
此外臺灣的布袋戲也是由多個編劇持續(xù)連載的作品,但由于布袋戲這個題材的限制,在商業(yè)和影響力上尚未達到很高的地步。
3,國漫現(xiàn)狀
? 網絡漫畫一步步興起,各個平臺建立,新一代年輕人成為了互聯(lián)網上漫畫的消費主力軍,因此,漫畫工作室如雨后春筍般冒出,各大平臺爭搶讓工作室入駐,盡管遭遇過短時間內的泡沫破裂,面臨著大環(huán)境下的種種風險,國漫各家逐鹿的熱情卻依然沒有退卻,粗略一數(shù),除B站外還有掌閱、快看、騰訊、網易等多家平臺,這些平臺都各有優(yōu)勢,也具備了各自的粉絲群,一些平臺具有整合資源的優(yōu)勢,因此將漫畫進行了動畫化、真人化的改編,帶來了更大的商業(yè)效益,但是由于國漫一時之間出現(xiàn)的太多,亂花漸欲迷人眼,不同漫畫平臺總有自己的粉絲,因此國漫雖然已經有核心粉絲,凸顯出一批優(yōu)秀國漫,但是影響力尚未達到“出圈”。
? 同時,很多漫畫作品為了追求粉絲群體擴大化、低齡化,在漫畫更新上求快不求好,往往會出現(xiàn)劇情粗陋、畫風扭曲的作品,使得國漫良莠不齊,盡管在這種合作商業(yè)模式下漫畫確實是種商品,但是一味求數(shù)量不求質量的行為還是讓人難以茍同,畢竟“畫”怎么說也是歸在藝術一類,沒有藝術美感的作品只能是賺快錢,無法長久續(xù)存,但是相信在未來,隨著平臺、作者的成熟,屬于中國的“超級英雄”必將出現(xiàn)。
結語:
美式超級英雄具有美式的特點和普世情懷,這點我們無法復制,而具有中國人情感的武俠、仙俠則沒有形成成熟的商業(yè)模式,國漫還處于群雄逐鹿階段,因此如果要形成漫威、DC那樣能夠續(xù)存幾十年的商業(yè)模式,同時兼顧藝術和商業(yè),我們還有較長的路要走,但是相信那一天就在不遠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