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熒屏 | 是“壯詞”不是“狀詞”
◎湯青武

CCTV4中文國際頻道播出的紀錄片《年的味道》第2集中,介紹了浙江的“九華立春祭”。村里適齡孩童踴躍參加祭典選拔,其中有一個孩子表演詩詞朗誦:“《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宋辛棄疾……”同步顯示的字幕將“壯詞”誤為了“狀詞”。
狀,有樣子、情況、陳述等義,如狀態(tài)、狀況、不可名狀。“狀”也是一種文體,指向上級陳述意見或事實的文書。狀詞,就是訴訟的呈文。清代李漁《凰求鳳·假病》:“還說那狀詞里面又告了兩個婦人,不日來提,也要帶他同去?!倍鴫?,則有強壯、雄壯等義。壯詞,即豪壯、雄壯之詞。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是南宋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代表作。辛棄疾的家鄉(xiāng)歷城(今山東濟南)被金兵占領,二十一歲時,他參加了抗金起義。起義失敗回歸南宋后,他極力主張收復中原,卻遭到投降派的排斥與打擊。該詞作于作者失意閑居信州(治在今江西上饒)之時。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冬天,辛棄疾與同為愛國詞人的陳亮(字同甫)在鉛山會見,陳同甫離去后,辛棄疾賦《破陣子》以寄之。詞云: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
全詞通過對早年抗金部隊的陣容和豪壯氣概以及自己沙場生涯的追憶,表達了殺敵報國、收復失地的理想,抒發(fā)了壯志難酬、英雄遲暮的悲憤心情。這首詞當然是“壯詞”,而非“狀詞”。字幕中誤“壯”為“狀”,應是兩者音同形近所致。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2年第5期《追蹤熒屏》欄目。)

電子刊
我刊郵發(fā)代號4-641,歡迎至各地郵局訂閱。也可撥打我社郵購部電話021-53204211訂購。您還可以通過微信掃碼訂閱。(注意:電子刊只能在手機端閱讀,購買后無法退款)

跳轉(zhuǎn)郵政微商城訂閱

訂閱2022年全年電子刊

咬文嚼字公眾號

咬文嚼字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