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是讓人奮起還是讓人躺平?
心理咨詢是讓人奮起還是讓人躺平?
現(xiàn)在因為厭學導致抑郁,在家休學的孩子很多,如何讓孩子康復,回歸學校正常上學,可以通過心理咨詢解決,但很多孩子做完咨詢以后,不但不能復學,反而更嚴重了,離著學校的距離越來越遠。
常見的咨詢模式有,告訴孩子,要活出自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不上學就不去,怎么舒服怎么來。告訴孩子,接受成績下降的事實,成績不好無所謂,不用擔心餓著,還有父母呢。告訴孩子,你的原生家庭有問題,你的痛苦都是父母造成的。告訴孩子,游戲想玩就玩,何必和自己過不去,為什么要為難自己。告訴孩子,學不進去沒關系,等玩夠了,躺膩了,就知道學習了。實際類似的還有很多,如果是責任心強,上進心強的孩子,聽到這些會更加焦慮,如果是溺愛嚴重,沒有責任心的孩子,就找到了理論依據(jù),抓住了救命稻草,徹底心安理得的躺平擺爛。
從國家心理咨詢師考試教材對心理咨詢的定義看,心理咨詢的出現(xiàn),主要是兩個作用,一是消除癥狀,二是開發(fā)潛能(包含優(yōu)化個性),但現(xiàn)在可惜的是,能做到第一步的都不多,第二步更是少得可憐。
心理咨詢想存活下去,必須做到消除癥狀,開發(fā)潛能,如果天天讓人家接納癥狀,帶著癥狀生活,和壞情緒擁抱之類的,結果只能是關門改行。
高效科學的心理咨詢,就是幫來訪者消除癥狀,恢復社會功能,并不斷變得更加優(yōu)秀。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