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一日本的“天下人”豐臣秀吉究竟有沒有“譜代家臣”?
熟悉日本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天下人”豐臣秀吉統(tǒng)一了日本。然而豐臣政權延續(xù)了僅僅兩代就被德川家康的江戶幕府取代。后世在總結豐臣政權短命而亡的時候大多認為:沒有“譜代家臣”是主要原因之一。那么豐臣秀吉究竟有沒有“譜代家臣”呢?本鬼接下來說說一家之言。

“譜代”一詞最早出現于奈良時代(710年—784年或794年),也可以寫作“譜第”?!白V代”的全稱為“譜第之臣”,也就是家甲仆役的意思。在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的前期和中期,武士就是皇族公卿的家甲仆役。因此“譜代(譜第)”在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前中期是武士的代名詞。

鐮倉幕府建立后,武士階層成為日本社會的主導階層,“譜代”也就從整個武士階層的代名詞變成了武士大名家臣的代名詞。比如鐮倉幕府的實權被執(zhí)權北條家控制,而執(zhí)權北條的家臣“御內人”就是職權北條的“譜代”。鐮倉幕府其他的強力御家人也有自己“譜代”,比如足利家。

經過鐮倉幕府、南北朝、室町幕府的發(fā)展了,日本戰(zhàn)國時代的“譜代”主要有三個屬性:第一,對主君家族有感情或者身份上的認同;第二,其家臣的地位和權利得到了主君家族的承認和保護;第三,在主君家族內部擁有世襲的權利或者地位。比如德川家的“德川四天王”。

由此來看,豐臣秀吉是有譜代的,比如石田三成、大谷吉繼、加藤清正、福島正則、宇喜多秀家、淺野長政、蜂須賀正勝、黑田孝高父子等等。另外,豐臣秀吉試圖通過一些方法(如聯姻、賜姓)將強力的外樣大名轉變?yōu)樽V代,比如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輝元等等。

然而其他戰(zhàn)國大名的譜代屬性基本是持續(xù)了幾代人,與主君家族形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利益綁定。但豐臣家的“譜代”有一個問題:這些譜代都是豐臣秀吉自己培養(yǎng)的,導致他們的“譜代”屬性僅限于豐臣秀吉一代人。豐臣秀吉死后,這些家臣的“譜代”屬性也就隨之消失。

綜合來講,豐臣秀吉確實有自己的“譜代家臣”。但由于出身太低,豐臣秀吉的“譜代家臣”與豐臣家的利益關系沒有達到“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程度,其譜代屬性只局限于豐臣秀吉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