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人的心境
以前有一首詩詞讓我印象很深刻。這首詩詞是宋朝蔣捷的一首詞叫《虞美人·聽雨》,原文如下:
虞美人·聽雨
[ 宋 ] 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后來,我在想這首詩詞讓我印象深刻的原因,是因為這首詞用僅僅數(shù)句,就準確的描寫了三個階段,人的心境。
少年時的意氣風發(fā),中年時的心平氣和,老年時的飽經風霜,在詞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雖一言不發(fā),卻勝過萬語。
少年時期高喊:“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此時的少年意氣,揮斥方遒,豪情壯志滿懷激烈。而豪情滿懷的另一面,是因為這個世界不合理的一切而產生了懷疑,問道:這個世界會好嗎?
中年時期卻說,“信命但不認命,看清世俗但不世俗。”這時候的人經歷了很多世事的磨練,見證了好友割席、利來利往,生離死別,逐漸相信了世界上大概還是有所謂“命運的安排”,但不認命,這是一種英雄主義,是不因此而同流合污,是因此而不怨天尤人。
有的人到了老年,話如麻雀,漸漸多了起來;而有的人到了老年,卻如貓頭鷹一般保持沉默了。
余華在《活著》里面寫到:可是我再也沒遇到一個像福貴這樣令我難忘的人了,對自己的經歷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講述自己。他是那種能夠看到自己過去模樣的人,他可以準確地看到自己年輕時走路的姿態(tài),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
我想在以后成為像富貴這樣的老人,不然太沒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