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果之戀
說到山楂,總是口舌生津,那酸酸甜甜的滋味是童年的記憶。

山楂長(zhǎng)在山里,如風(fēng)里雨里自由長(zhǎng)大的野丫頭,嬌俏可愛。
山楂大小如算盤珠子,甜而酸,熟透了的話,有面面的口感,從前我到山野,總是去找尋野山楂。山楂春天開花,一樹白花,清新脫俗?;浜?,鼓起青青的果子,小小的果子隱于綠葉間,讓人不易發(fā)現(xiàn),等秋風(fēng)吹遍山林,樹丫上掛著一嘟嚕一嘟嚕的山楂,有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的,如嘰嘰喳喳的孩子;亦有成雙成對(duì)的,如熱戀中的情人躲在綠葉間依偎一起。紅紅的山楂招人愛,看一眼,嘴里就會(huì)不由自主冒出酸水來。未熟透的山楂咬一口,酸酸的汁液在口腔里洇開來,酸得你頭皮發(fā)麻。山楂成熟后,甜酸得當(dāng),只是果肉不多,吃不過癮。女伴們愛美,從大人的針線奩中取出針線,把山楂果子用一根紅線穿了,當(dāng)成紅寶石項(xiàng)鏈,或者掛在脖間、綰在腕上,可以臭美一整天。
山楂又叫山里紅,這小名起得好,山里的果子,紅艷嬌憨。山楂紅時(shí),已是層林盡染。山楂還有個(gè)名字,胭脂果,這名字很有文藝氣息,既寫實(shí)又寫意,聽上去,如同少女臉上涂了一層胭脂,分外嬌俏。它還叫酸里紅、山里紅果、紅果、紅果子,家常可親。但在兩千年前,山楂卻有個(gè)很老夫子氣的名字,叫作“朹”,《爾雅》云:“朹樹如梅,其子大如指頭,赤色似柰(音nài),可食。此即山楂也?!鄙介谥袊?guó)古代又稱為猴楂、鼠楂,因?yàn)楹铩⑹笙彩持?。?dāng)年,它是以“薪炭林”的身份出現(xiàn)的,山楂樹長(zhǎng)得快,古人拿它當(dāng)燒火柴或肥田來用,《齊民要術(shù)》中就有記載:“朹木易長(zhǎng),多種之為薪,又以肥田?!?/p>
山楂有南北之分,南山楂果小,味酸澀,以藥用為主。山楂在我的故鄉(xiāng)都是野生野長(zhǎng)的,鄉(xiāng)人稱為毛楂,人工種植的山楂樹我沒看到過。北山楂果大,氣味香,酸甜適中,北方山野,常見山楂。山楂從野果變成寶藏食物,全因?yàn)獒t(yī)家。醫(yī)書上說,山楂能治腰疼,光緒皇帝腰疼,御醫(yī)用山楂核放瓦上煅焦研末,再用老酒沖服。
煮老雞、硬肉,入山楂數(shù)顆,即易爛。醫(yī)家由此推斷出山楂有消食化積、生津止渴、散瘀止痛的功效。明代李時(shí)珍道,凡是脾弱食物不克化,胸腹酸刺脹悶者,于每食后嚼二三枚,有奇效。元代醫(yī)家朱丹溪也說過類似的話,凡是脾虛不能運(yùn)化,茶飯不思的,可多嚼食。元人是馬背上的民族,常年食肉,難免滯食飽脹,他們常食山楂開胃消積。山楂曬干,可切片泡茶。從前宮中妃子心情郁悶,茶飯不思,常以冰糖與山楂煎煮開胃。胃是開了,愁緒怕是依舊難解。
山楂可以制成果脯果糕,袁枚《隨園食單》有山楂酪的做法,用山楂搗爛和粉,加松仁屑、白糖,蒸熟后,酸甜得當(dāng),醒酒最佳。《紅樓夢(mèng)》里出現(xiàn)的山楂,則藏身在糖蒸酥酪里。由山楂制成的京糕,也稱金糕。北京的冰糖葫蘆和山楂糕點(diǎn)還是不錯(cuò)的。
小時(shí)候,我吃過一種大山楂丸,以山楂、六神曲、炒麥芽制成,藥店里有賣,專門用于消食。除了山楂丸,還有山楂片、山楂條、山楂糕。山楂片如一元硬幣,一層層壘上去,呈圓筒狀。山楂條是一條一條的,酸酸甜甜,非常開胃。
還有種果丹皮,小時(shí)候也吃得很多,它的做法稍微復(fù)雜一些,果丹皮是山楂制成的卷,攤開后一長(zhǎng)溜。當(dāng)年康熙御駕親征噶爾丹,御用文人高士奇隨行,專門記錄康熙帝的活動(dòng),軍中就有果丹皮,高士奇專門寫詩《果子單》,果子單就是果丹皮,詩中道:“紺紅透骨油拳薄,滑膩輕碓粉蠟勻。草罷軍書還滅跡,嘴來枯思頓生浸?!备呤科孀⑨尩溃荷介鬂{為之,狀如紙薄,勻凈,可卷舒,色紺紅,故名果子單,味甘酸,止渴。
詩中“油拳”“粉蠟”均是唐宋時(shí)期的紙名。從詩中可見,當(dāng)年的果丹皮輕薄如紙,顏色均勻,可以用來寫軍書,用于書寫的墨汁,則是用燃燒松樹的煙灰制成。想想將軍百戰(zhàn),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軍書看完后,還可以嚼巴嚼巴吃進(jìn)嘴里,酸酸甜甜的,真是有意思的事。
夏季的飲品店里,有山楂汁,也有玫瑰山楂露,后者以干紫玫瑰花和干山楂加冰糖熬煮而成。有一種飲品叫山楂洛神冰飲,名字頗有古意,與玫瑰山楂露大同小異,只是把玫瑰換成洛神花和甘草。我還吃過山楂果凍,酒紅色,透明如水晶,清涼酸甜。
山楂可釀酒,河南賈湖遺址中,就有稻米、蜂蜜、野山楂、野葡萄釀成的果酒。在中國(guó),山楂多為食用、藥用。而在西方,山楂參與許多歷史大事件,歐洲人把山楂花稱為五月花,山楂樹稱為五月樹。五月鄉(xiāng)村,農(nóng)人在山楂樹上纏滿彩帶,以山楂樹的花枝裝飾院落,圍樹歌舞,以祈豐收。1620年,一批英國(guó)清教徒和家屬乘坐“五月花”號(hào)輪船駛向新大陸。“五月花”就是山楂花。
說到山楂,總是口舌生津。久居杭州,與山野日遠(yuǎn),很多年沒有享受過采摘山楂的樂趣了。市面上,各種水果琳瑯滿目,偶爾也可見到山楂,紅紅的一顆顆,看著就讓人喜歡。年節(jié)到時(shí),老街上可以見到冰糖葫蘆,小販把山楂籽摳掉,用小竹棍串起來,外面裹上麥芽糖,冷了之后,紅果如掛了層晶瑩的冰片,透明雪亮;也有滾一層白糖汁或冰糖汁,一串串插在稻草把子上,相當(dāng)誘人。魯迅在《我的失戀》中風(fēng)趣地寫道:“愛人贈(zèng)我雙燕圖,回她什么:冰糖葫蘆。從此翻臉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胡涂。”
買一串冰糖葫蘆,一咬,嘎嘣脆,味覺是有記憶的,那酸酸甜甜的滋味是童年的記憶,年少時(shí)那些單純快樂的日子?。。ㄍ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