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英語長難句(原創(chuàng)觀點)

怎樣學好長難句和語法?(原創(chuàng)觀點)
在沒有語感情況下,要弄懂長難句,如下方法可行:
一、英語句子結構與漢語句子結構基本一致,分為必要條件與非必要條件,必要條件為主謂賓(表),非必要條件為定狀補同(構成為形容詞、副詞、介詞結構、非謂語動詞過去分詞及現(xiàn)在分詞、非謂語動詞不定式。搞懂了的話,這些詞本質沒有區(qū)別就是非必要條件或者叫綠葉成分、修飾成分),這里要牢記,從句一樣要分為必要條件從句與非必要條件從句,及主語、賓語及表語從句要歸為一類叫必要條件從句,其它統(tǒng)統(tǒng)歸為非必要條件。
傳統(tǒng)語法將主語、賓語、表語及同位語從句歸為什么名詞性從句,錯的離譜,原因是不懂什么叫必要條件,所以亂搞,將必要條件從句與非必要條件從句歸為所謂的名詞性從句,這也導致很多人怎么都區(qū)別不了從句。當真搞懂了,主語、賓語及表語從句根部就不是從句,他們沒有任何從屬性,他們的地位跟定狀補同從句完全一個天上一個地上,他們是必要條件,刪不得。而定狀補同從句,是綠葉,是修飾,隨時刪除;
比如下面這些從句,如果你懂定狀補及同位語從句是非必要條件,可以隨時刪除,那么你很快就能分辨出哪些是定狀補從句,不需要像張?zhí)┒犯愠龊芏嗵乩?。辨別從句不能從它們“長什么樣子”來區(qū)別(傳統(tǒng)語法最喜歡干的,可以把人繞暈),只能從它們在什么位置來區(qū)別。刪除法是很好的辦法。比如:I kiss you because I love you?;?Itis?because I love you.都是because I love you,但是前面一個就是狀語從句因為可以刪除,刪除后主句的主謂賓仍然完整,后面的就是表語從句,刪不得,刪了剩It is,缺胳膊少腿了!
Starting?before you feel ready?is?one of?the habits?of successful people.
She is so kind that I like her(不考慮什么so that,看上去是個名詞性從句,實際是個結果狀語從句,因為kind,所以喜歡)
還有個例子:?I am sure that I love you.有些人掉到形狀區(qū)別從句出不來,沒辦法。這個句子中that I love you長得像名詞性從句,根據(jù)傳統(tǒng)理論,名詞性從句一定是主賓表,怎么辦?只好搞出個?“am sure”構成謂語。殊不知,現(xiàn)實英語中am?與sure間理論上可以加一本書的類容,另外,如果沒有后面那個從句,前面難道只有主語與謂語?。正確分析,前面的I am sure就是個主系表,已經(jīng)完整了。那么后面的這個that I love you.一定是定狀補從句,從翻譯角度也很好理解,在哪方面我是sure的,就狀語從句嘛。
如果按照長什么樣子來區(qū)分從句,你看如下句子怎么分析:but, still, never the week went bythat Ashley did not come callingat Tara[lz1
張道真《現(xiàn)代英語用法詞典》(2009年7月1版P.118)有如下解釋(從形狀上區(qū)別不了了,只能不停地搞出特例來維護這一套莫名奇妙從句區(qū)別方法):
before作連詞“在......之前”
△before前有時可加一個狀語:
They arrived at the station?twenty minutes before the train was due.?他們在火車發(fā)車前20分鐘到達車站。
△before間或可引起一個定語或表語從句:
You remember that fellow who came up?the evening before you left us??你還記得那天晚上你離開我們之前來到我們跟前的那個家伙嗎?
That was (long) before I came.?那是我來以前很久的事了。
but, still, never the week went by?that Ashley did not come calling?at Tara[lz1]?.
I?will do?whatever the?opposite?is?you are saying.
It is high time?that you went to school
I kiss you because I love
It?is?because I love you.
You must master the knowledge?of?which one is right.
But achieving necessary matches in physical?properties?across interfaces between living and nonliving matter requires knowledge?of which?molecules control the bonding of cells to each other—an area that we have not yet explored thoroughly.
[lz1]特殊從句
第二個錯誤,由于不懂詞性不懂必要條件與非必要條件,將補語也歸為所謂的基本句型。第一,不應該叫基本句型,而應叫句子的必要條件。第二,補語不應納入基本句型(或叫必要條件),更不該叫什么小賓語。錯誤原因是:一,傳語在講句型時即“表形”時,自作多情又將意思完整納入其中,所謂沒有補語賓語“意思”不完整,這是沒有必要的,任何一個修飾成分在意思上說都是不可或缺的,有些修飾成分甚至可以將主句的意思翻轉過來;二,不重視什么叫詞性,不重視什么詞性能作什成份;三,不重視非常規(guī)排序。以下展開說明:講形時沒必要再將意思扯進去,因為任何修飾成份在意思上對于被修飾對象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此,什么定從,形,副都不可缺:二,補語大部分都是形、副、介十名、非謂語動詞及非謂語動詞不定式(不定式比較特殊,橫跨幾個位置,除了謂語位置不能去,基本什么位置都可以去,位置不定)等,這些詞一輩子都是作定狀補等非必要條件(唯一翻身機會是表語位置),作不了必要條件;三,I think him beautiful.也可說beautiful I think him.從此看,beautiful只是一個修飾成份而已,沒有必要時刻粘著him,him少了它照樣活的好;四,最后,將補語納入對長難句理解只有副作用。
第三個錯誤,非謂語永遠不知分類,亂分,亂叫(經(jīng)常說什么非謂語動詞包含動名詞)。正確的分類及叫法如下:非謂語分為非謂語動名詞(主要出現(xiàn)在在必要條件的主賓表及名稱呆的位置如介詞后面等)及非謂語動詞(主要出現(xiàn)在定狀補等非必要條件位置),非謂語動詞又可以細分為非謂語動詞過去分詞及非謂語動詞現(xiàn)在分詞。這里要注意有個不定式,將其納入進來,就更復雜點。繼續(xù)下去還有單個非謂語動詞現(xiàn)在分詞及非謂語動詞現(xiàn)在分詞詞組,the加非謂語動詞過去分詞。
都是ing形式,為什么這樣分為什么這樣叫,還是因為地位不同,即有些ing在必要條件的位置上,有些ing或者done形式永遠只能在定狀補位置,(唯一翻身機會是表語位置)或者同一個ing的詞如果在必要條件位置上,我們給它一個稱謂,如果不再,不好意思,只能給非謂語動詞的稱謂了。這跟李斯的老鼠論是一樣的,跟人也一樣,同一個人在不同位置有不同的階級地位,這才是英語語法的核心秘密,即英語語法中的階級性。例如:同一個flying,地位不同,叫法不同:Flying?is good.(這個flying是非謂語動名詞)
The plane?flying in the sky?belongs to?me.(非謂語動詞詞組作后置定語,伴隨狀語,補語也好,無所謂,反正是一類東西,非必要的修飾綠葉成分而已)
第四個錯誤,看到非謂語永遠只知道時與態(tài)(要分開說),以下可以看出所謂專講時態(tài)是不全的:

另外,專講時態(tài),下面這些活靈活現(xiàn)的句子,永遠分析不出來(甚至很多人說沒有being doing這種說話),being done?與done的區(qū)別,及如何理解being done及being doing永遠搞不清:
Being doing
When being doing,……
“They died to the last man at Thermopylae, didn’t they, Doctor?” Rhett asked, and his lips twitched with suppressed laughter.
“Are you being insulting, young man?”
斯佳麗想了半天,還是不明白瑟莫比利是什么。
Doing nothing is better than being busy doing nothing.?
關于being doing的理解
二、句子的常規(guī)排序與非常規(guī)排序(主謂賓定狀補的位置原則上可以隨意排列,如同高中數(shù)學的排序組合,想想我們日常口語,是不是經(jīng)常顛之倒之啊。搞到了那筆錢,說急了的日??谡Z就變成:那筆錢搞到了),這與漢語也基本一致,英語句子排序更像漢語的口語排序(王婆婆裹腳又長又臭),原因之一是他們從小沒有進行過“官樣文章”培訓。不要看到一個外語句子特別是所謂長難句就說外國人什么思維嚴謹,那是狗屁,原因之一是他們寫作水平遠比經(jīng)過嚴格作文訓練的中國人低,比如以前美國人法律英文句子又長又臭(你仔細看那些英文合同也好判決也好,所謂的長難句就是一種口語表達,東扯西拉,什么東西都往里面塞,一鍋粥,特別是判決,整體文章結構體系實際很亂。體現(xiàn)了從小作文沒有嚴格訓練。可嘆國內這幫跪久了的硬舔成所謂“思維嚴謹”,嚴你個毛線,你去看國內國際學校的學習氛圍就知道,他們的基礎學習的程度不及國內公立學生辛苦程度的十分之一二,再加上他們說這個自由那個自由,這個憲法修正案第2條,那個第幾條,老師也不敢怎么修改學生作文,而中國學生的作文,可以修改嚴苛到學生跳樓。),現(xiàn)在也進行簡明化改革,為什么?這些又長又臭的長難句讓他們在國際上與其他國家作生意時有很大阻礙,所以他們不得不重新訓練如何寫簡明一點的法律合同條款;
The two ships becalmed on a torpid sea?,I believed to be marine phantom。
漢語中的非常排序:我喜歡哪個女孩(常規(guī))
那個女孩我喜歡(非常)
我喜歡那個高高大大、漂漂亮亮的女孩(常規(guī))
高高大大的、漂漂亮亮的,我喜歡那個女孩(非常規(guī),外國人初學漢語,看到這種非常規(guī)一樣會懵)
一定要牢記:所謂什么高大上的專門術語,全部倒裝與部分倒裝只是非常規(guī)排序的一種而已,這種非常規(guī)排序漢語一樣常見,沒什么了不起。
有些人不懂常規(guī)排序與非常規(guī)排序及排列組合,居然搞出所謂多少英語句型公式(好像句子成分的排列是固定好的一樣),值得探討:

還有一些不懂的居然搞出特殊用法一說,比如:she gave the news to her mother of her death …(這種非常規(guī)排序中的隔開修飾現(xiàn)在高考也開始考慮,2021年左右的高考考了一個一樣的句型:float the ideal to their mother of living together)。有些正兒八經(jīng)的語法書就說這里的of是什么特殊用法。舉個漢語口語:我將那個消息告訴她媽,那個誰死了,,,你一定能理解此句中那個誰死了是隔開修飾前面那個消息的。這就是一個非常規(guī)排序。其實都沒必要扯什么尾重,平衡,本質是一種口語化表達導致。
另外,多說一句,有些所謂泰斗搞出的些東西,最好批判的學習,沒有那么多專家的啊,現(xiàn)在有些人人開始批判了,是個好現(xiàn)象,如下:

三、逗號缺陷或叫一山不可容二虎(關鍵中關鍵),這是英語語法比較獨有的一現(xiàn)象,年年考。連詞and、but等及所謂的關系詞what、which、when等及非謂語動詞過去分詞及現(xiàn)在分詞的出現(xiàn)原因之一都是因為逗號缺陷,連詞及所謂關系詞的本質功能之一就是要隔開句子的兩個謂語。非謂語動詞過去分詞及現(xiàn)在分詞這樣理解,既然一個句子原則出現(xiàn)不能多個謂語,我又不想用連詞來連接,就只好用非謂語動詞了;
2021上海春季高考:By eating more slowly,?the diner?consumes?less in the time _ _takes?for the brain to register?satisfaction.(這個題目本質就是考察逗號缺陷中的關系詞which隔開主句謂語consumes與從句謂語takes,只是這里的關系詞可以省略。所以空格處填it)
I?will do?whatever the?opposite?is?you are saying.(這個句子要用到逗號缺陷分析就很容易)
The NPCSC having[lz1] decided to adopt the Draft NSL, there followed an Explanation of a Draft Decision of the NPCSC to add it to the list of laws in Annex III of the Basic Law.[16] Having referred to BL 18 regarding the categories of national laws that may be locally applied by that constitutional route, the Explanation noted that:([lz1]非謂語的真正意圖?。。?/p>
英語語法有個基石性的規(guī)定,一個句子在沒有連詞等詞的連接下只能有一個謂語動詞或者謂語系動詞(強烈情感表達下的連貫動詞可以突破下,但一般最多三個連貫動詞為限且最后一個之前要有連詞。還有插入語)。這個現(xiàn)象我們可以叫作逗號缺陷(換個說話即逗號前后如果沒有連詞的干預,不能出現(xiàn)兩個謂語動詞或者謂語系動詞)或者一山不可容二虎(謂語相當于英語句子的老虎一般,要搞點東西將兩只或多只老虎隔開)。這也是看懂英語長難句的法門之一。
這種現(xiàn)象,高考基本年年考,這也是英語語法與漢語語法區(qū)別很明顯的一點。
???2019高考改錯真題:All the football players on the playground?cheered?loudly,said that I had a talent for football.(這個句子就錯了)
專八改錯也經(jīng)??迹?/strong>


你說的這個句子這個and就是不可或缺的。至于說省略,有些省略好像是必須的,所謂前后平衡,具體怎么操作,積累。如下第8行,is就是多余的,因為前面用了省略:

當深刻了解此基石,我們會知道,所謂非謂語動詞現(xiàn)在分詞及過去分詞及從句的所謂關系代詞副詞等很大部分都是因為逗號缺陷才出現(xiàn)的。即,既然一個句子中如果沒有連詞的干預不能出現(xiàn)兩個謂語(我又不想用連詞),那我就搞一個謂語跟一個或者多個非謂語動詞現(xiàn)在分詞或者過去分詞。當然有所謂的時態(tài),但是其實也可以說沒有什么時態(tài),比如2019高考改錯真題:All the football players on the playground cheered loudly,said that I had a talent for football.有好幾種改法,這幾種改法恰恰說明cheered和后面的saying也好是一個時態(tài),為什么,我也可以改為who said。也可以改為and said。who的功能之一實際也是為了隔開兩個謂語(所以所謂的關系詞其實叫連接成分詞更好,連接主句與從句的謂語,然后作點成分),后面即便用saying也是因為逗號缺陷而已,沒必要扯什么進行時態(tài)。再例如:

這個句子要改為including,這看不出有什么進行時態(tài)的。用ing,就是逗號缺陷
傳統(tǒng)語法一碰到非謂語動詞現(xiàn)在分詞或者過去分詞,就只知道扯什么所謂時與態(tài)(虛頭巴腦的),很不全面或者有錯誤。
所以一個逗號缺陷可以將很多語法現(xiàn)象統(tǒng)一起來,傳統(tǒng)語法不講,豈不怪哉?!
但這種現(xiàn)象,雖然年年考,但傳統(tǒng)語法并沒有作為重點教,更幾乎沒人去解釋英語語法中為什么要搞出這么一個略顯奇怪的規(guī)定??梢韵胂耄@恐怕不是用語言學理論可以解釋清楚的。
通過以上,我們知道,謂語在英語中具有核心地位。
接下來,我們要分析英語為什么要出現(xiàn)逗號缺陷?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還是故意為之?
不排除可以如下分析:
語言本來就要橫向比較其它語言。為什么英語語法中有些看似不必要卻又獨有之處?這說明英語語法中的一些獨有之處不僅牽涉語言學還牽涉到其它學科如社會學。如英語中獨有的一個句子原則只能有一個謂語等(漢語至少沒有此規(guī)定)。這是相通的,如都是法學,東西不一,為什么,東西統(tǒng)治階級不一樣,不僅有法學的科學性還有階級意志或覇道或欺騙式地干預法學。語言中的語法一樣注入了各方統(tǒng)治階級的意志!語言作為人人皆要用的東西,雖說是群眾結晶,但最終會落入統(tǒng)治階級之手,各種意識注入,如從自由的詩經(jīng)到八股,如鹽,鐵專營。外語也一樣!
例如漢語中的皇帝等詞只能帝王用,這種現(xiàn)象你用語言學是解釋不了的,因為是個社會學概念。舊英語時代的統(tǒng)治階級比中國的更加狡猾,其將語言馴化國民的功利目的融入了語法之中。我們可以將其稱為語法的階級性,語法中的階級性不是通常所說的黑人用什么詞,貴族又用什么詞。語法中的階級性是指:英語語法如何反映舊英語社會中的階級矛盾(漢語也有,只是通過造字等反映)。即,一、英語語法如何反映什么是貴族(主謂賓、表)什么是平民(定狀補同位語)、什么是上等貴族(主謂賓)什么是下等貴族(表語)(類似于法國大革命時期的上議院與下議院或者中國西游記中的凌霄寶殿中的神仙與弼馬溫這種欺騙性的神仙頭銜)、什么又是貴族中的王(謂語);二、英語語法中是如何體現(xiàn)這種階級矛盾的,即如何進行階級吹捧以抬高某些貴族階級(謂語)同時又如何進行階級打壓以防止底層階級實現(xiàn)階層躍升(定狀補成分)。舊英語社會中的階級矛盾是很嚴重的,比如什么貴族平民論,血統(tǒng)論(希特勒甚至為了日耳曼血統(tǒng)不惜二戰(zhàn)消滅猶太血統(tǒng))。
表語的出現(xiàn)是為了給第二梯隊的非必要條件的詞(形容詞、副詞、介詞結構及非謂語動詞(不定式可以納進來)等)一個念想,讓他們有機會可以當當必要條件!stand branded feel excited look good
四、最關鍵的是單詞,英語據(jù)說有100多萬單詞,所以所謂語感不是那么好搞的。
五、省略。省略的原因本質是對單詞等太熟了,想偷點懶。所以也可以歸為語感一類,不好解決的。比如:
The nonstarters were considered the ones who wanted stability, a strong referee to give them some position in the race, a regulative hand to calm manic speculation; an authority that can call things to a halt, begin things again from compensatorily staggered “startinglines.”
這個省略有點討嫌,涉及到標點符號的用法了,比如前面有逗號,后面來個分號(有可能分號當and用),什么原因?鬼知道,當然不排除這個句子的作者寫錯了,語法水平不高。(這個句子是美國研究生入學考試中的)。這個句子還涉及want sb to do,后面又用了want sb do。什么原因,鬼知道,可能也是坐著水平不高的原因,純屬個人猜測。(這句子,我反正認為寫的很垃圾,體現(xiàn)了沒有經(jīng)過訓練)
可以適當理解下面問題:
???1、句子結構中的逗號缺陷鐵律(或者表達為“一山不能容二虎”)到底反映了什么問題?一個句子中為什么只能有(在沒有連詞、關系詞隔開情況下)一個謂語(有一點特例,特例很少)?
???這個語法現(xiàn)象牽扯到連詞、關系詞、非謂語動詞(特別是非謂語動詞現(xiàn)在分詞)
???2019高考改錯真題:All the football players on the playground?cheered?loudly,said that I had a talent for football.
???2、謂語沒有從句,這反映了什么?
???3、第二梯度的修飾語無論怎么想當紅花,想當必要條件,死活當不了謂語,即,定狀補成分的詞最多作到表語位置,絕對到不了主語與賓語位置(唯有不定式是特例),更不用說謂語位置。這反映了什么?
???4、非謂語動詞過去分詞不能單獨作主語,為什么加個the又可以了?
???5、主系表到底反映了什么即謂語系動詞與表語到底干什么的?真的是表示所謂狀態(tài)?
???6、有了非謂語動詞現(xiàn)在分詞為什么還要搞出個非謂語動名詞?為什么很多單詞有多個詞性!
? Safeguarding national security is fundamentally consistent with respecting and protecting human rights.
???There be
???The?killed?is a man
???為什么用being allowed不直接用allowed?
???The?“attachment”?comes from their being allowed to attach to us?為什么用being allowed不直接用allowed?
???Flying?is good.
The plane?flying in the sky?belongs to?me.
???7、將主賓表從句與同位語從句歸類為名詞性從句對不對?
It is high time that you went to school
???8、非謂語動詞過去分詞接在謂語系動詞后面,此時非謂語動詞過去分詞是表語(紅花成分);非謂語動詞過去分詞接在謂語動詞(尤其是謂語不及物動詞)后面時,非謂語動詞過去分詞只能是狀語(綠葉成分)。這反映了什么?
???9、為什么不定式既可以作主語又可以作賓語?
???10、為什么表系主(當表語不是名詞類時),我們一定要叫這種現(xiàn)象為全部倒裝?賓謂主結構我們又不叫全部倒裝?
? There be
? A little aloof, as became an aristocrat, lay a black-spotted carriage dog, muzzle on paws, patiently waiting for the boys to go home to supper.
? Stay strong
另外,本人很懷疑,多年前國人像唐僧虔誠西天取語法真經(jīng),西方人很可能出于“家丑不可外揚”(英語語法中的階級性確實是家丑)的心態(tài)給了我們一套真假參半的語法知識(特別是關于從句的分類,我認為相當混亂)。如同唐僧第一次取了假經(jīng)一樣。
關于在文化傳播過程中的家丑不可外揚及“指鹿為馬”現(xiàn)象可以多思考下,如下面的:

最后,最好的長難句具體分析方法為下面的(一個非英語專業(yè)的理科生搞出來的分析,放之四海而皆準,本質是將句子的必要條件與非必要條件找出來,粗體就是必要條件,其他都是非必要條件。):


圖片中內容不是本人所寫,但是圖片中的這個作者關于長難句的分析真的寫的好!另外,從上也可看出,從來不會有什么介賓一說,只有介詞結構,想想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