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見血 | “急蹴”怎可成文
◎陳關春
在中國工人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檢討書》一書的第44頁上,有這樣一段文字:“‘現(xiàn)代修正主義者’為郭小川鳴冤叫屈的消息傳入國內(nèi),郭就坐不住了,慌恐中急蹴了一篇文章——《不值一駁》,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這里的“急蹴”一詞應改為“急就”。
“就”有很多義項,可以表達成功、完成之義。《老殘游記》第十七回:“老殘已在紙上如說寫就?!彼^“急就”便是速成、倉促而成的意思。葉圣陶《某城紀事》:“仲篪說完他的急就的計劃,結(jié)句說:我們至親,一定可以幫忙吧?”上述文章中說郭小川因慌恐而立刻寫了篇文章,正可謂“急就”。
蹴,讀cù,從足就聲,義為踩、踢、追逐。文章是“急蹴”不出來的。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19年第1期《一針見血》欄目?!兑会樢娧窓谀繗g迎投稿,投稿可發(fā)送至郵箱:yaowenjiaozi2@163.com。)


《咬文嚼字》2019年第1期電子版
我刊郵發(fā)代號4-641,歡迎至各地郵局訂閱。也可撥打我社郵購部電話021-53204211訂購。您還可以通過微信掃碼訂閱。(注意:電子刊只能在手機端閱讀,購買后無法退款)

跳轉(zhuǎn)郵政微商城訂閱

訂閱2022年全年電子刊

咬文嚼字公眾號

咬文嚼字App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