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三款艦娘游戲中俾斯麥的立繪考究——關(guān)于我終于能看懂我老婆穿的是什么這件事

2021-09-11 20:05 作者:滾呀滾呀的海洋球  | 我要投稿

在上一期的視頻中我們簡單地講述了俾斯麥的臺詞,這期視頻我們就來解析一下俾斯麥的艦裝和立繪。

不得不說,不愧是俾斯麥,在簡單地查閱了資料后,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俾斯麥們的立繪中的信息相當?shù)拇?,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個個地來說吧。

首先,俾斯麥的艦徽,藍底三葉草和三像葉出現(xiàn)在艦R俾斯麥與碧藍俾斯麥的身上,其中橡樹葉象征榮耀、力量和不屈不撓;三葉草象征著幸運的祝福,另外一些艦徽上還會寫著拉丁文“In Trinitate Robur”意思是三位一體給予我力量

然后,艦R俾斯麥的腿上能看到這樣的灰色條紋,這應該是取自俾斯麥在萊茵演習行動中涂裝的大西洋迷彩,但在改后的手上以及碧藍俾斯麥與艦C俾斯麥身上的涂裝是黑白相間的波羅的海迷彩,實際上俾斯麥先后使用過四種迷彩,而活的更久的提爾比茨使用迷彩數(shù)量更多。

這里我們單獨拿出艦C的俾斯麥來玩找茬。

艦C俾斯麥的四個階段,分別對應著40年9月適航期間的俾斯麥,此時的俾斯麥還未安裝雷達和測距儀,涂裝也保持著德國經(jīng)典的“舷外灰”涂裝。

41年3月第二次前往波羅的海測試期間的俾斯麥,此時的俾斯麥在基爾換上了波羅的海涂裝,同時為了進行防空識別,將A、D兩座炮塔頂部涂成紅色,B、C炮塔的炮管涂成紅色。

41年5月萊茵演習前的俾斯麥,此時俾斯麥已經(jīng)開始將波羅的海迷彩重新涂裝成大西洋迷彩,在5月21日俾斯麥與歐根親王駛?cè)肱餐窭锬匪顾{灣時,其上層建筑和甲板已經(jīng)涂成灰色,但船體上仍然保持著波羅的海的黑白迷彩。

戰(zhàn)艦世界中那款黃色炮塔的俾斯麥涂裝也大致是這一時期,不過之后艦首尾的納粹符號和黃色的防空識別都會被抹掉,但首尾部的假浪花涂裝得以保留。

最后一個俾斯麥,則是活過丹麥海峽的IF線。

只能說,不愧是老品牌,這細節(jié)量非常的NICE。

與涂裝一樣,鐵十字也出現(xiàn)在俾斯麥們的立繪中,這個標志幾乎成為了德意志軍隊的化身,最早的鐵十字由普魯士國王弗雷德里?!ね?,在1813年創(chuàng)立,其來源可能是13世紀條頓騎士團的標志,最早的這批鐵十字是頒發(fā)給那些1813—1815年對抗拿破侖的優(yōu)秀軍人的,后來在普法戰(zhàn)爭與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被重新采用,而對第二帝國傳統(tǒng)抱有濃厚感情,甚至自己也獲得過幾枚鐵十字勛章的小胡子在1939年重新啟用了鐵十字勛章,一直被聯(lián)邦德國繼承到現(xiàn)在。

另外,碧藍俾斯麥身上還能看到第二帝國與魏瑪共和國的旗幟,第二帝國的黑、白、紅三色旗是結(jié)合了普魯士的黑白旗與漢薩同盟的紅白旗而成,魏瑪共和國的黑、紅、黃三色旗則代表著“從黑暗的過去,經(jīng)過血腥的斗爭,迎向金色的未來?!?/span>

畫著二德子國旗的大檐帽也是碧藍與艦C俾斯麥都有的特征,但艦C俾斯麥的大檐帽感覺像是原野灰色大檐帽,這種大檐帽作為原野灰色制服的一部分被配發(fā)給部分海軍部隊,然而這些海軍部隊都是岸防炮部隊或者海岸工兵,這些人根本不上船。當然這也可能是艦C自主和諧過頭的產(chǎn)物,畢竟連橡葉和鷹徽都被和諧掉了。

碧藍俾斯麥的大檐帽雖然看著是能上船的樣子,但問題是海軍軍官的帽檐會有金色的像葉作為裝飾,或者對應軍銜的帽檐花,然而碧藍俾斯麥的帽檐上光禿禿的啥也沒有,我只能說不愧是卡通電子龍,一點總旗艦的牌面都沒有。

然后,我們看看艦R與碧藍俾斯麥身上的兩處小細節(jié),艦R俾斯麥改后,腰帶的腰帶扣是一枚公海艦隊戰(zhàn)章,而碧藍俾斯麥的鐵血輝光皮膚中,俾斯麥手杖上的徽章像是以星芒大鐵十字加上圣殿騎士的十字與船錨混合而成的。

說完了其他部分,終于輪到最重要的艦裝登場。

作為戰(zhàn)列艦靈魂的主炮在三款俾斯麥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刻畫,俾斯麥所使用的主炮被被命名為SKC/34型,SK代表快速射擊,C/34是設(shè)計年份為1934年,是克虜伯公司以一戰(zhàn)時期的“巴伐利亞”級380主炮為基礎(chǔ)設(shè)計改進的,具體參數(shù)如下。

【重量110.7噸 ?總長度19.6米 ?炮膛長度18.4米 ?90條16米長膛線 ?射速13.3發(fā)/分 ?發(fā)射藥212千克 初速820米/秒 身管壽命250發(fā) 】

實際上在設(shè)計是德國的設(shè)計師們還考慮過給俾斯麥安裝更大的406MM主炮,但最終放棄,同時俾斯麥的炮塔設(shè)計還有三聯(lián)裝和四聯(lián)裝的版本,同樣最終也依然選擇了傳統(tǒng)的雙聯(lián)裝前二后二的布局。四座炮塔從前到后依次為 A安東、B布魯諾、C凱撒和D朵拉。

俾斯麥的主炮共配有三種炮彈,一種AP與兩種HE。

其中AP為Psgr.L 4,4型穿甲彈,兩種高爆彈的區(qū)別為Spgr.L/ 4,5 Bdz 型 ??采用彈底出發(fā)引信,主要對付巡洋艦,而幾乎沒有穿甲能力但裝藥更大的的Spgr.L/ 4,6 kz型主要用于攻擊商船和驅(qū)逐艦。穿甲彈為黃色,高爆彈為藍色,而訓練彈則為紅色。

在萊茵演習行動出發(fā)時,俾斯麥共攜帶了1004發(fā)炮彈,每個彈藥庫251枚,其中穿甲彈和彈底引信高爆彈只有80發(fā),從這點來看萊茵演習一開始就希望避免與英軍交戰(zhàn),全力打擊商船。在丹麥海峽中,俾斯麥共對胡德與威爾士進行了11次齊射,消耗了百分之三十(大約93枚)的穿甲彈。

每座炮塔的操作人員大約26人,包括一名中尉指揮官 一名上士總炮長 一名中士高級炮長。

彈藥庫和發(fā)射藥庫定員15人,由一名槍炮軍士負責。加上保障液壓裝置和電氣設(shè)備的技術(shù)軍士,主炮塔 炮彈庫與發(fā)射藥庫共有70人。

另外,每座炮塔后還有一具10.5米觀測儀,在俾斯麥最后的戰(zhàn)斗中,俾斯麥的炮塔曾經(jīng)用這具觀測儀獨立作戰(zhàn),但沒有主火控的有效調(diào)節(jié)獨立射擊的主炮沒有任何命中。另外,捎帶一體,由于在波羅的海海試時A炮塔的測距儀受到海浪的影響無法工作,俾斯麥在40年12月返回漢堡整修時拆除了A炮塔的測距儀,提爾比茨A炮塔的測距儀也在隨后被拆除,這一點在艦R和艦C俾斯麥改后立繪上都有體現(xiàn),我們也可以知道奇貓博士中俾斯麥背著的是A炮塔。

但碧藍俾斯麥雖然擋住了兩個炮塔,但從提爾比茨四個炮塔的小耳朵全在的情況來看,俾斯麥大概也保留著A炮塔的測距儀,日后如果出了俾斯麥改應該會加上這個細節(jié)。

說完了主炮,我們回過頭看看副炮,這里我們請沒有副炮的碧藍俾斯麥先行退場。

俾斯麥的副炮被稱為SK C/28型副炮,口徑150毫米,共計12門,被放在甲板上的六座炮塔內(nèi),這六座炮塔按照他們的位置分別被命名為P1 P2 P3 和 S1 S2 S3 P代表左舷Port S代表右舷Starboard。

其中只用位于中間的P2與S2有一具6.5米測距儀,其余炮塔只有望遠鏡式瞄準裝置,這一點在艦R俾斯麥未改的立繪中得到了還原。

副炮塔成員共28人,其中炮組成員為1名指揮官,2名瞄準手,18名炮手,彈藥室和發(fā)射藥艙有1名軍士以及6名彈藥庫裝配員。

由于副炮的攻擊目標為輕巡洋艦和驅(qū)逐艦、魚雷艇,因此副炮沒有配備穿甲彈,僅有兩種高爆彈和一種照明彈,每門副炮配130發(fā),全艦備彈1560發(fā),其中 Spgr. L/4,5 Bdz 高爆彈622發(fā),Spgr. L/4,6 Kz 高爆彈666發(fā),其余的為照明彈。

看完了副炮,我們再看看防空炮,俾斯麥的遠程防空由8座16門SK-C/33型105炮負責,每座高炮炮組為6人,每個高炮戰(zhàn)位備彈425發(fā),全艦備彈6800發(fā),分為穿甲、高炮、燃燒和照明四種。

俾斯麥的105炮同時使用了33型和37型兩種炮架,俾斯麥在40年8月服役時僅安裝了前部的四座使用33型炮架的高炮,剩余的4座使用37型炮架的高炮是在同年11月在波羅的海海試期間安裝的。

同樣,我們也只能在艦R俾斯麥未改時看到這些105炮。

然而雖然沒有105,但碧藍與艦C的俾斯麥卻有另一種大名鼎鼎(臭名遠揚)的防空炮,那就是著名的SK/C 30型37毫米防空炮。

37手拉栓可謂德國海軍的勞模防空炮,與英國的砰砰炮一樣,你幾乎可以在絕大部分的德國海軍軍艦上看見它的身影,由于產(chǎn)量過大,除了萊茵金屬外,克虜伯和亨舍爾也有生產(chǎn)。

其炮重243公斤,身長3.047米,身管2.96米,俾斯麥號上共有8座雙聯(lián)裝37手拉栓, 戰(zhàn)位備彈2000發(fā),全艦備彈32000發(fā),發(fā)射曳光高爆彈,身管壽命8700發(fā),以45度角開火時理論射程8700米,但實際有效射程只有2000米。

炮組8人,炮長1名,炮手3名,裝填手2名,彈藥手2名,理論射速每分鐘80發(fā),實際上即使是熟練的炮組也只能維持每分鐘30發(fā)的射速,而且由于體力限制這種射速沒法維持。

其單發(fā)裝填的特點讓火力密度難以提升,作為中近距離防空骨干的37炮在俾斯麥的兩次空襲中沒有擊落一架劍魚就很能說明問題。

如果說英國海軍的防空是一個身患重病的病人最終的以痊愈,日本海軍的防空是一個身患重病的病人最后選擇放棄治療,那么德國海軍的防空可以說是剛出生不久就夭折了。

另外,多說一句,碧藍俾斯麥皮膚很可能是受了戰(zhàn)艦世界的騙,實際上俾斯麥并沒有將37防空炮安裝在炮塔上過,戰(zhàn)艦世界俾斯麥改裝船體后比原本俾斯麥多出了位于炮塔上的兩座37防空炮。

其實除了這些立繪中有防空武器外,俾斯麥還裝備著20毫米防空機炮,但由于三款立繪中都沒有出現(xiàn),這里就不提了。

說完了武裝,我們看看上層建筑,在三位俾斯麥的立繪上都能看到俾斯麥的10.5米測距儀和FuM023型雷達,艦R俾斯麥改后自帶的雷達警告裝置應該就是這個東西,俾斯麥上一共有三座這樣的雷達,被安裝在三座火控站上,為了防止三座雷達互相干擾,他們的頻率都略有不同,但由于納粹內(nèi)部的紛爭與短視,德國錯誤地得出了雷達的發(fā)展已經(jīng)到達極限的錯誤結(jié)論,沒有支持雷達的研發(fā)工作,導致德國的雷達遠遠落后于英美。

安裝在俾斯麥上的23型雷達的性能也并不出眾,其前身被安裝在沙恩與格奈身上的22型雷達被德國海軍評價為“在確定目標方位時還沒有光學儀器可靠,對艦炮射擊幾乎沒有幫助?!?/p>

而23型雷達的最大偵測距離也遠低于25公里的理論距離,同時由于缺乏顯示系統(tǒng)和繪圖儀,以及波束過寬等緣故,雷達在測量時有很大誤差,不能提供航向和航速等數(shù)據(jù),同時對主炮射擊時的震動表現(xiàn)的極為敏感,容易發(fā)生故障??偨Y(jié)就是——有用,但不完全有用。

除了雷達外,碧藍俾斯麥還畫出了整個指揮塔,從上到下依次是剛剛提到的雷達與測距儀、主火控室與室外對空觀察所,探照燈與防空炮平臺、通信中心和司令塔、氣象無線電室。

煙囪也出現(xiàn)來碧藍與艦C俾斯麥的立繪中,我們能看到煙囪的風帽以及探照燈,俾斯麥號上一共安裝了7具西門子生產(chǎn)的探照燈,其中主火控室下方平臺一座,煙囪下方平臺四座,主桅桿下對空觀測室左右各一座。

說到主桅桿,碧藍俾斯麥手中拿著的就是她的主桅桿,雖然造型經(jīng)過些許改變,但我們依然能看到安裝方向舵指示器和友艦航速指示器的平臺,以及安裝信號燈的信號燈平臺。

說完了碧藍俾斯麥,我們再說說艦C俾斯麥,我們能看到在艦C俾斯麥改造后,手中拿著的武器上出現(xiàn)了一個球,這個球是俾斯麥的對空觀測所(德系防空頂個球用),俾斯麥上一共有四座對空觀測所,其中位于前桅樓旁的A、B觀測所有球形防護罩,C、D則沒有,這四座觀測所采用的是4米的SL-8型測距儀,這四座測距儀和主火控室內(nèi)的對空觀測站一起負責俾斯麥的防空,防空炮開火的順序為:105炮負責3000米內(nèi)的敵機、37炮負責1000米內(nèi)的敵機、20炮負責500米內(nèi)的敵機。

之后,我們看看俾斯麥身上的彈射器,艦R俾斯麥的彈射器很好找,但艦C的彈射器居然被藏在了帽子上。

俾斯麥號上搭載了4架Ar196水上飛機,如果有需要可以多掛兩架在彈射器上,俾斯麥號的彈射器位于艦體中部,由一左一右兩個16米的彈射器組成,所搭載的Ar196水上飛機能掛載兩枚50公斤航彈,可以執(zhí)行轟炸、偵查、照明等任務。全艦共備航彈104枚,其中50枚HE,50枚半穿甲彈,54枚照明彈。根據(jù)與空軍達成的協(xié)議,這些飛機依然隸屬于空軍的第一飛行中隊,由空軍排出的飛行員和機械師操作與維護,然而由于空軍飛行員不具備協(xié)調(diào)炮擊的能力,觀測員依然由接受空軍訓練的海軍人員擔任。

在俾斯麥的最后關(guān)頭,曾經(jīng)希望靠著水上飛機將記錄整個作戰(zhàn)過程的日志帶回德國,一些船員也將自己的遺書和遺物交給了這些飛行員,然而他們發(fā)現(xiàn)威爾士親王的一發(fā)炮彈已經(jīng)將彈射器摧毀,船員們除了絕望地將飛機推入大海外什么都做不了。

最后我們再來看看俾斯麥的大西洋艦首。

這種艦首可以在大西洋的惡劣海況下保持適航性,俾斯麥在丹麥海峽中也沒有受到艦首上浪的影響,但這種艦首讓俾斯麥的錨位置非常特殊,兩具船錨被平放在甲板上,一具船錨則位于艦首。

我們能看到碧藍俾斯麥的錨鏈,而艦R俾斯麥改后還能看到平放的兩具船錨,以及經(jīng)典左紅右綠的鋼纜支架和電動絞盤,甚至還有防浪板。但唯一能看到首錨的是艦C俾斯麥,在艦C俾斯麥的脖子上,能看到掛在兩側(cè)的船錨,與垂在胸口的首錨。

作為收尾,我們來看看三位俾斯麥特有的小細節(jié)。

首先是艦C的俾斯麥,我們能在艦C俾斯麥的艦裝上看到這個東西,這個東西應該就是大名鼎鼎的德意志通海閥。

另外,我們在俾斯麥改后能看到她裝備了魚雷,實際上俾斯麥是沒有裝備過魚雷的,倒是提爾比茨身上裝備有兩座四聯(lián)533魚雷發(fā)射管,這些魚雷是呂特晏斯下令安裝的,他認為德國海軍的大型水面艦艇因為沒有魚雷在單艦突襲時會存在欠缺,俾斯麥沒有安裝魚雷是因為時間問題,如果萊茵演習計劃順利進行,得勝歸來的俾斯麥的確可能被安裝上魚雷。

加之改后艦首出現(xiàn)了類似擊殺數(shù)的涂裝,我們可以認為這是俾斯麥沒有被發(fā)現(xiàn)順利通過丹麥海峽并完成了破交作戰(zhàn)的IF線。

然后我們切換到大破立繪,這里能看到被干廢的炮塔和卡主12°的船舵,以及在改后(drei)立繪能看到俾斯麥的腦袋挨了一下,不知道是不是在捏他被轟飛的指揮塔。

艦R的俾斯麥在改后自帶一門406主炮,現(xiàn)實中這是三德子為H級準備的主炮,但炮建成了,船沒了,于是一些已經(jīng)被建成的主炮被當做了岸防炮部署在挪威與法國,還有一些被當做列車炮使用,挪威解放后挪威政府接手了部署在挪威的406炮,一直服役到60年代,其中一門被作為了博物館開放。

除了406炮,俾斯麥還帶上了艦貓奧斯卡,不過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它的故事,這里不多說了。

艦R俾斯麥的大破非常有趣,由于立繪中沒有多少上層建筑,所以大破的重點集中在俾斯麥開戰(zhàn)半小時就被干廢的主炮上,無論是改前還是改后,俾斯麥的主炮都受到了殘忍的打擊,在改后的大破立繪中還能看到被打斷的舵和螺旋槳,俾斯麥的舵被打壞后曾經(jīng)有過把舵爆破掉的提議,但由于擔心會波及螺旋槳而作罷。

至于碧藍的俾斯麥,由于沒有大破,碧藍俾斯麥已經(jīng)沒啥可以扒的細節(jié)了,愣要說的話,可能就是這里的BSM三個字了吧。

我一直覺得沒有大破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大破相當于軍艦的另一面,以迎戰(zhàn)之姿出現(xiàn)的戰(zhàn)艦展示著凝聚在她們身上科技的精華,國力的體現(xiàn),工業(yè)的杰作,她們或是威武或是靈動,代表著軍人的堅毅、鋼鐵的碰撞與大洋上的博弈。

大破則代表著另一面,這些以負傷甚至臨終之姿繪制的場景代表了這些戰(zhàn)艦的另一面,殺戮與死亡,恐懼與絕望。

而俾斯麥在短短幾天的萊茵演習中過山車似的經(jīng)歷了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其上搭載的超過2200名船員最終僅有116人得以幸存。

時至今日,俾斯麥最后面臨強敵卻死戰(zhàn)到底的身影依舊被人們津津樂道,那么就讓我引用一個人的話來評價這些永眠在大西洋的俾斯麥號的船員們吧。

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


三款艦娘游戲中俾斯麥的立繪考究——關(guān)于我終于能看懂我老婆穿的是什么這件事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双柏县| 哈尔滨市| 灯塔市| 南华县| 临朐县| 青河县| 金坛市| 松桃| 崇礼县| 无棣县| 巧家县| 汕头市| 防城港市| 秭归县| 腾冲县| 延寿县| 施甸县| 韶山市| 象州县| 嘉定区| 荆州市| 碌曲县| 马龙县| 定州市| 公安县| 高阳县| 荥经县| 堆龙德庆县| 武冈市| 安龙县| 永胜县| 钟祥市| 兴安县| 贺兰县| 佛学| 萨嘎县| 常山县| 沙坪坝区| 安图县| 类乌齐县| 龙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