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讀紅樓夢|14 曹雪芹的浪漫愛國主義精神,與北靜王要緊姬妾的隱喻身份



很多人對黛玉隱喻崇禎,感到不解,甚至感到失望。美麗多情的林妹妹,怎么會是那個昏庸糊涂的崇禎呢?
在很多人眼中崇禎的形象并不好,而我們在閱讀《紅樓夢》時,應該抓住曹雪芹所要表達的深情。
崇禎作為當時漢民心中,漢家江山和民族文化的象征,愛他,尊敬他就是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在臣子面前君主是無罪的,即便有錯也是臣子的錯,都怪臣子沒有做好。
楚懷王把屈原逐出國境,但是屈原依然懷念楚懷王,他只會為不能替國君分憂解難而傷心,要恨就恨那些卑鄙的小人,他從不會想君王對自己如何不好。
這也是源自古代特殊的文化傳統(tǒng),那些臣子經(jīng)常把君王比做自己的戀人,來表示對君主的忠誠。
《離騷》中寫道: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屈原用辟芷,秋蘭這些美好的植物,精心裝扮自己,希望得到君主的青睞。又怕年將衰老美人遲暮,不得報效國家,以此抒發(fā)自己眷戀故國和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擔憂。

曹雪芹在寫《芙蓉女兒誄》的時候,也深受《離騷》的影響。
如:
孰料鳩鴆惡其高,鷹鷙翻遭罦罬;
薋葹妒其臭,茝蘭竟被芟鉏!
故爾櫻唇紅褪,韻吐呻吟;
杏臉香枯,色陳顑頷。
豈招尤則替,實攘詬而終。
高標見嫉,閨幃恨比長沙;
直烈遭危,巾幗慘于羽野。
這些都引用了《離騷》的詞句。
曹雪芹也受到了屈原的影響,他們要表達的思想是相似的?!峨x騷》中鳳凰代表了高尚的志向,鴆鳩象征了諑謠謑詬的小人,君王就是美人,樹木花草是純潔美好的事物,這些意向在《紅樓夢》中也有所體現(xiàn)。
曹雪芹繼承發(fā)揚了屈原的浪漫愛國主義精神。因此他把崇禎比作精靈一般,人間至美的林黛玉。
作者把黛玉比作崇禎的情身,象征了至死不渝的家國情懷,和對故國明君的深深思念。但如果把林黛玉只當作崇禎來看,顯然是不恰當?shù)?,崇禎的譬喻只是一種象征寓意。

《紅樓夢》在國事隱喻之外還有家事隱喻,而黛玉的原型是作者美好的初戀,書中除了家國方面的隱喻,還隱藏著一段動人凄美的故事。
在很多人看來崇禎是個昏君,但是他敢于共赴國難,何嘗不是一種真摯的愛國之情呢?崇禎是位十分悲涼的君主,他幼年坎坷,做了皇帝后沒睡過一天安穩(wěn)覺。他或許有錯,但更大的錯在于,那個貪婪嗜血的封建專制制度,每個封建王朝都逃不了滅亡的悲劇,明朝的滅亡有其歷史的必然性,但有多少君王,會因對江山和子民的愧對而自殺殉國?這要比那些卷鋪蓋倉皇逃命強多了。
當八國聯(lián)軍打過來的時候,清政府忙著賠禮道歉割地賠款,把中華民族的氣節(jié)都敗光了,倘若那時再出一個崇禎,中華民族還會這么忍受屈辱么?要死也得站著死,不至于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
今人看他如果能用人不疑,具有大局觀,一時挫敗后,能夠保存實力,清廷是不可能持久的統(tǒng)治下去的。但歷史不是兒戲,失敗了不能重來。而把國家的命運交于一人,從古至今能有幾人有扶大廈于將傾的氣概和能耐,明朝末年天下大亂,一個國家如一盤散沙,到處都是揭竿而起的農(nóng)民起義軍,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封建王朝不能團結萬民必然會走向覆滅。。
在書中寶琴、寶玉、平兒、四兒是同一天生日,襲人和黛玉也是同一天生日。
黛玉的生日選在二月十二,也有特別的寓意。封建習俗中,燒七是祭奠死者的重要儀式,從死的那天算起,每隔七天做一次祭奠,從‘頭七’一直到‘斷七’,之后就是百日、周年、三年、十年。
這些日子中,五七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封建迷信中這一天死者的靈魂會回家,最后看一眼家人然后轉世投胎,因而人們會在這一天舉行隆重的告別儀式。
黛玉生日加三十五天就是三月十九,就是崇禎吊死煤山的日子,也是馬道婆魘魔法的日子。再加三十五天就是四月二十六,也就是黛玉葬花的日子。
第十四回北靜王水溶命‘掌’府官主祭代奠,書中對北靜王這個角色是稱贊有加。
現(xiàn)今北靜王水溶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性情謙和。那寶玉素日就曾聽得父兄親友人等說閑話時,贊水溶是個賢王,且生得才貌雙全風流瀟灑,每不以官俗國體所縛。每思相會,只是父親拘束嚴密,無由得會,今日反來叫他自是喜歡。一面走,一面早瞥見那水溶坐在轎內(nèi),好個儀表人才。
第十五回又說
話說寶玉舉目,見北靜王水溶頭上戴著,潔白簪纓銀翅王帽,穿著江牙海水五爪坐龍白蟒袍,系著碧玉紅鞓帶,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麗人物。寶玉忙搶上來參見,水溶連忙從轎內(nèi)伸出手來挽住。見寶玉戴著束發(fā)銀冠,勒著雙龍出海抹額,穿著白蟒箭袖,圍著攢珠銀帶,面若春花,目如點漆。
曹雪芹在書中很少這么夸人。而作者之所以這么寫,有其特別深意。北靜王所喻指的是順治福臨。黛玉從姑蘇老家回來后,寶玉把北靜王所贈的鹡鸰香念珠轉贈給黛玉。
鹡鸰原指一種鳥類,《詩經(jīng)》有云:“鹡鸰在原,兄弟急難”。古人看到原上有只鹡鸰,就認為兄弟有了困難??梢娦值苤g的感情有多么親密深厚,因而鹡鸰也比喻兄弟之間親密友愛的感情。

順治皇帝入關就是打著替兄弟崇禎復仇的旗號。在得知崇禎自殺殉國之后大為悲慟,重新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不說其中政治利益的考慮,這份情誼也并非全是虛假。
而黛玉嫌棄說: “什么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他”。何嘗不是對這種虛偽政治把戲的嘲諷呢。
從水溶的名字來看,水融化了則順流而至,根據(jù)意隱的方式,有順治之意。北靜王可理解為北境之王,水溶諧音“水龍”,而水在書的意向又通常是指清朝,清朝的龍自然是皇帝了。
曹雪芹在夸贊水溶,其實是在夸贊順治。作者明明祭吊崇禎,怎么會夸贊順治呢?要知本書旨在談情,而順治和董鄂妃的愛情故事,頗受后世稱贊。
曹雪芹祭吊崇禎并不是在排滿反清,而是在反封建反專制,反對那個冷酷無情的社會。他紀念崇禎與他漢民的身份有關,曹雪芹十分熱愛中華文化。而崇禎作為漢家王朝最后一位君主,曹公自然會對他有感懷之心。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曹家慘遭雍正抄家,落了個白茫茫大地真干凈,他心中也充滿了對雍正的怨恨。
曹公許多親人朋友都是滿人,他怎么會寫書罵他們?況且他們大多因政治斗爭牽連,逐漸淪為了邊緣人物。那些郁郁不得志的人,整天待在一起,對朝廷恐怕不會有什么好話。文人失意便要譏諷朝廷,武將失意便會發(fā)動起義,這一恒定之理亙古未變。
書中贊水溶才貌雙全風流瀟灑,不以官俗國體所縛。順治的癡情是世人共知的,當年他因為懷疑董鄂妃不忠。一怒之下把她關入冷宮,后來得知真相后非常愧疚。而溫柔善良的董鄂妃不僅沒有怪罪他,反而不停的寬慰他,選擇原諒這位少年天子的沖動與魯莽。
但隨著幼子夭折,董鄂由于傷心過度,不久便薨逝了,時年21歲。順治眼睜睜看著心愛之人死去,陷入無比自責之中,悲憤之下剃發(fā)為僧。順治愛美人不愛江山,是個重情重義的帝王,而這正是曹雪芹所看重的。
不以官俗國體所縛,可以作為北境王吊祭秦可卿的理由,同時也暗指順治較為開明的政治思想。封建社會所謂的仁義道德只不過是奴役人民的手段而已,而曹雪芹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更看重統(tǒng)治者的人情味。
而他祭吊崇禎只是這些內(nèi)容的一個引子。這些故事背后更充滿了對人性,對世界,對國家命運深刻的思考。
北靜王隱喻順治福臨,在書中還有與之對應的地方。
第四十三回鳳姐過生日這天,寶玉跑出去私祭,探春因為見不到他要找人來問,翠墨說: “可不真出了門了。說有個朋友死了,出去探喪去了”。恰好又遇到襲人。襲人嘆道:"昨兒晚上就說了,今兒一早起有要緊的事到北靜王府里去,就趕回來的。勸他不要去,他必不依。今兒一早起來,又要素衣裳穿,想必是北靜王府里的要緊姬妾沒了,也未可知。

寶玉在鳳姐生日這天一聲不吭的跑去探喪,而襲人從寶玉的口中得知,他是要去祭奠北靜王的一個要緊姬妾。為什么恰好鳳姐生日這天,北靜王的一個要緊姬妾沒了呢?
書中寶玉對北靜王是非常敬重的,也不太會編造這種別人妻妾去世的理由。
這一串相關的故事,無非是要引出寶玉要祭奠的人,是和北靜王的一個要緊姬妾有關,也就是和順治的要緊姬妾有關,那這個人定是他最愛的烏云珠了。
這天是金釧的生日,寶玉也因此一直悶悶不樂,后來從寶玉口中得知,他這天跑去私祭了金釧。金有隱喻清的意思,金釧也是清朝可貴女子的意思。
這一回寫寶玉帶著茗煙去水仙庵私祭。今天一般認為董鄂妃是因為喪子之后,傷心過度病死的,而從《紅樓夢》的隱喻來看,董鄂妃則可能是掉進井里溺死,當然這只是一種猜測。
董鄂并非是純正的滿人血統(tǒng),而順治要立她的兒子為太子,這必然會激怒當時的滿人權貴,所以她與兒子的死,大概也是與當時險惡的政治斗爭有關。
清史上還有一位掉井里的妃子,就是珍妃,在八國聯(lián)軍要打進北京城時,慈禧下令讓人把她推到井里,慈禧對外說她是因為忠貞節(jié)烈跳井自殺,等到慈禧死后載灃將珍妃的死因,從“自殺”改成了“被太監(jiān)崔玉貴推入井中”,自此天下人才知道其中秘密。
清宮秘史如今被人拍成了很多喜聞樂見的宮廷劇,也是充滿了爾虞我詐,我想真實的宮斗史會比影視劇中演的更加的殘忍血腥吧。
書中借茗煙之口,點明寶玉原來對水仙庵的態(tài)度,說寶玉最厭這水仙庵的,這個措辭是很嚴厲的,而寶玉給出的理由是水仙庵輕薄了美人,這似乎符合寶玉的怪脾性,但讀者萬不可被作者蒙蔽了去。

水仙庵按照字面意思,是清朝宗族的祭祀之所。這里寶玉揀一塊干凈地方,竟揀不出。意思是在清朝治下,連一塊干凈的土地都找不到,這背后也充滿了對清廷黑暗統(tǒng)治的挖苦與諷刺,這也是曹雪芹隱居山野拒不仕清的原因吧。
寶玉掏出香來焚上,含淚施了半禮,回身命收了去。而寶玉為什么對于因她而死的金釧,只能含淚施半禮呢?這也是因為董鄂妃是清朝皇妃,曹公“誓不與清朝”為伍,自然不能施全禮,只能略略表達敬意。
茗煙說寶玉祭奠的人是人間有一、天上無雙,極聰明極俊雅的一位姐姐妹妹了。茗煙溜須拍馬的話,同時也體現(xiàn)作者,對這位純潔善良熱愛漢文化皇妃的敬意。

可見曹雪芹這種隱喻方式,讓人抓不到半點把柄,雖然有歧義但都可以解釋的通,雖然解釋的通但總覺得哪里怪怪的。從曹雪芹稱贊順治,祭吊董鄂妃的態(tài)度可以看出,他沒有反滿的思想,曹雪芹悼念的是心系萬民有情有義的明君,而不是殘酷無情冷漠自私的暴君!
寶玉說他最厭這水仙庵的了,作者之所以這么寫,也是對清廷的不滿與憤恨。
其中緣由就需要考證學者的研究了,因此說考證和索隱是分不開的,而曹公在書中祭吊崇禎,稱贊順治,祭吊董鄂妃,也是為了要引出后面的家亡血史,同時也是對應情的主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