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卡片·人參
人參
【本經(jīng)原文】味甘微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采根,竹刀刮,曝干,無令見風。人形皆具者能做兒啼。
【產(chǎn)地】我國吉林遼寧產(chǎn)者最良,山西長子縣云南姚安縣安徽舒城縣亦有出產(chǎn),高麗產(chǎn)出豐。
【性味】味甘微苦性微寒無毒。
【主治】人參為大補元氣要藥,功能治一切衰弱癆瘵,通行周身補五臟之氣,瀉五臟之火,效益多但功緩,紅色曰高麗參,性溫而力較峻。
【甄權(quán)】主五勞七傷,虛損痿弱,止嘔噦,補五臟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治肺痿及癇疾,冷氣上逆,傷寒不下食,凡虛而多夢者可用。
【元素】治肺胃陽氣不足,肺氣虛促短氣少氣,補中緩中。瀉心肺脾胃中火邪,止渴生津液。
【容川】人參多用于病后元氣傷者、用人參佐他藥來調(diào)理,病人邪去正脫者,用人參佐他藥調(diào)理之,現(xiàn)今人參多人工栽植,藥力不如野參,我們可用黃耆甘草代人參,方劑中多以黨參代人參。
????因生于陰濕之地,稟水陰潤澤之氣,故味苦甘而有汁液,發(fā)為三枒五葉,陽數(shù)也,因生于陰而出陽,故于甘苦味中而有一番生陽之氣。人身之元氣,由腎水之中而上達于肺,此亦生于陰而出陽,與人參同一理,因此人參大能化氣,氣化而上,出于口鼻,即為津液,所以人參能生津也。人參生于北方、有陰中之陽藥稱,有化氣補津之功。
【炮制】用濕布包裹,燜潤用火烤,再晾干或烘干即可。
【藥征】主治心下痞堅,痞鞭支結(jié),旁治不食嘔吐喜唾心痛腹痛煩悸等。
【靈胎】升提元氣,兼補五臟,有崇正去邪之功,然非虛者勿服。
【用量】普通五分至三錢,大劑一兩。
【禁忌】肺家有熱諸癥及陰虛火動之候與痘疹之初發(fā),身雖熱而斑點未形,與傷寒始作,形癥未定而邪熱熾均忌,反藜蘆。